近期車圈發生了一次重要的變革,作為日系三強的領頭羊,豐田汽車將中國專屬車型開發決策權從日本總部移交至本土團隊,而廣汽豐田也官宣聯合華為、小米、Momenta等科技企業構建全新AI生態,這也標志著豐田在華戰略迎來歷史性轉折,此外,廣汽豐田還宣布到2030年力爭新能源車型占比達80%,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次重要的品牌轉型吧。
從研發層面來看,豐田首次將中國車型開發權交由本土工程師團隊主導,并以豐田中國研發中心為核心,構建全新的“中國ONE R&D”研發體系。根據品牌后期規劃,新一代漢蘭達(參數丨圖片)、賽那等戰略車型的研發主責均會由中國工程師承擔,徹底改變了過去“日本總部定義產品,中國團隊進行本地適配”的模式。這種轉變將顯著提升豐田對中國用戶需求的響應速度。
從銷量表現來看,本土化研發已經得到了部分銷量驗證,由本土團隊主導的首款純電車型鉑智3X,上市首月訂單突破1.5萬輛,連續兩月蟬聯合資純電銷量冠軍。而鉑智7作為第二款由中國團隊定義的車型,首次搭載鴻蒙座艙,融合華為電機與小米生態,成為了富有潛力的新戰略車型。
廣汽豐田之所以選擇和國內的科技企業進行生態合作,主要是想通過這個方式重構合資品牌的競爭力,從合作模式來看,廣汽豐田與華為、小米、Momenta的合作并非簡單供應商采購,而是深度技術融合。在與華為的合作中,華為可提供鴻蒙座艙、DriveONE電驅系統及星閃數字鑰匙,解決了智能座艙體驗與三電技術短板。與Momenta合作,則可獲得高階智駕賦能,其飛輪大模型驅動的輔助駕駛系統在復雜場景表現超越部分新勢力。而小米的優勢在于硬件生態接口,通過合作,廣汽豐田也能實現車機與米家生態的互聯,進一步拓展人-車-家場景。
而對于合作雙方而言,這無疑是一次雙贏,對于豐田而言,能以可控成本快速補齊智能化短板,避免長周期自研產生的風險。目前Momenta智駕方案落地周期比傳統開發縮短50%,助力bZ5在16萬級市場就可實現544TOPS算力+激光雷達的配置水平。而對于國內的科技企業而言,華為可借助豐田渠道進一步增加智能配置的滲透率,而小米可通過車企合作進一步增加生態鏈的擴展,Momenta則可通過大量上車獲得海量駕駛數據反哺算法并進行持續優化。
除了合作共贏之外,我們也需要注意到后期可能出現的挑戰。首先是車企間的公司文化和效率問題,日企層級相對較慢的決策傳統與國內科技企業“高效開發”模式需深度磨合,其次,華為、小米在汽車領域本就兼具“供應商”與“競爭者”的雙重角色。當科技企業自有車型,如問界、小米SU7等與豐田形成直接競爭時,或許后期技術共享的深度可能面臨調整。
總結:
豐田的這次戰略調整也為其他合資車企展示了一條全新的轉型路徑,通過研發主權的移交激活本土創新力,并借助生態合作重構了技術價值鏈。若廣汽豐田成功實現了2030年新能源車占比80%的目標,則意味著“中國標準”將不再是地區策略,而是全球競爭的新基準,不知道你看好豐田的本土化戰略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