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趨勢 看清形勢
大家好,我是混哥!
研究生畢業于香港大學,擅長趨勢研判與資產投資。
大變局的烏卡時代,關注我的文章,幫你看清宏觀趨勢和財富真相!
想買房的伙伴掃描下方二維碼,我會在私域直播中給大家講述趨勢和資產配置的底層邏輯~
從今天開始,我的文章會以專欄的形式呈現給大家,這是我以專欄形勢撰寫的第1篇文章《6萬億大放水,房價會漲嗎?》。
作者|混哥
大家忽略了“存款準備金還有一定空間”,其底層邏輯是貨幣放水。
那么,如果放水會釋放多少貨幣呢?
不賣關子,直接說結論:24個月內最低不低于2萬億,最高不超過6萬億。
我知道,有些伙伴或許會說:你說放水就放水嗎?你說6萬億就6萬億嗎?
來,今天的文章就從幾個維度給大家說說“存款準備金調節貨幣的邏輯是什么?”、“存款準備金最高可以釋放多少貨幣?”
以及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對普通人、購房者、資產端的影響是什么?
換句話說,如標題所示:6萬億大放水,房價會漲嗎?
來,今天就把這件事給大家說明白~
01
首先,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個什么玩意兒?
中國央行真正意義上‘成立于1979年’,其成立之初最重要的政策就是設定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
我知道,了解這段歷史的伙伴會說:不對啊,央行不是成立于1953嗎?
我告訴大家,從1953年到1979這段時間的央行屬于“計劃經濟階段”,換句話說,有點特別!
真正意義上,符合現代經濟市場規律的央行始于1979,在此之后的1982年央行和商業銀行的“分工才明確”、
——央行,就負責貨幣總量調節和貨幣穩定;
——商業銀行,就負責信貸投放;
在此基礎上,1984年才有了中國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所以才算真正意義的成立。
換句話說,在“分工”之下,央行是通過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來管理商業銀行的貨幣投放和貨幣穩定的。
那么,是如何通過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管理投放貨幣和穩定貨幣呢?
老規矩,給大家舉例說明。
假設“美女如花”在商業銀行存入了1萬元,商業銀行將1萬元的20%,也就是2000元存入中央銀行,這2000元就是法定存款準備金。
而20%就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的標準,也就是前文貨幣司司長所說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大約是7%的標準。
那么,央行要投放貨幣,就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比如下調5%變成15%,法定存款準備金就由2000元降至1500元,商業銀行就變成了8500元,比之前多了500元可以用于放貸。
所以,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證儲戶提取存款時有充足的準備金,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調節貨幣投放。
然而,隨著中國金融制度和央行體制的完善,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貨幣投放的調節”。
換句話說,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商業銀行有更多的資金可以放貸
而商業銀行的貨幣投放帶有貨幣乘數,所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于貨幣大放水,這話很客觀,并不夸張!
那么,按照貨幣司司長的表述,當前法定存款準備金率7%,還有一定空間,會釋放多少貨幣呢?
在貨幣不斷貶值的背景下,那些城市的房子完成了獲利回吐可以購買,那些城市不能購買,推薦閱讀文章《》
02
其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會釋放多少貨幣?
來,先看看不同機構的存款準備金情況。
——截至2024年2月份,大、中、小銀行的存款準率分別是8.5%、6.5%、5%。
也就是平均值7%。
那么,從貨幣大放水的角度看,當前7%的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還能釋放多少貨幣呢?
我從過去、未來兩個維度給大家說說。
1、過去6年投放了13.4萬億,平均釋放2.2萬億
從2018年到現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由14.9%下降之7%,下調了7.9個百分點,合計釋放13.4萬億。
從平均值角度看,2018年到2023年6年間,平均投放高能貨幣2.2萬億,平均每年大概降低1%到1.3%
2、未來呢?
我這里推算了一筆賬,大概情況如下。
下圖截取自央行資產負債表,其中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總額是21.7萬億。
按照過去6年的平均降準1%到1.3%,大概每年釋放2.2萬億來算,預判未來24個月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不會低于平均值。
那么,最低釋放貨幣也有2萬億。
說完最低,再來說說最高釋放多少貨幣?
按照2018年4次降準力度釋放3.7萬億貨幣的情況看,未來如果連續降準2次到4次,最高可以釋放3到4萬億。
文章看到這里,有伙伴會問,不是說“6萬億嗎”,怎么沒見你說呢?
來,接著再說說6萬億怎么來的。
按照目前國際上大部分國家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情況,我個人認為未來2到3年內,我們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會從7%降到5%,也就是下降2%。
為什么下降幅度是2%?
一來過去6年,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的平均值在1%到1.3%;
二來全世界主要國家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平均值在5%上下。
所以,兩相結合,短期內降低存款準備金的最大幅度在2%,也就是6萬億的來源。
那么,這6萬億怎么計算的?
感興趣的伙伴可以看看計算過程:21.76萬億÷7%*2%=6.2萬億
文章至此,結論和趨勢都很明確:
1、過去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這件事就是常態,常態到每年平均不低于2.2萬億的貨幣釋放;
2、基于此,未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也不會缺席,尤其是經濟低迷的背景下,貨幣大放水只會遲到,不會不到;
換句話說,貨幣大放水這件事,咱們是有“優良傳統”的。
那么,貨幣投放的趨勢如此明顯,我是不是就會拍著腦袋告訴大家:放水啦,房價要漲了呢?
明確的告訴大家:不會
因為從貨幣投放到資產價格上漲,這中間還有一個投放渠道的問題。
從目前政策落地的角度看,投放到資產端的貨幣渠道很明確,就是超特大城中村舊改和收儲商品房。
不過呢,投放路徑雖然明確,但這兩個路徑的貨幣投放很慢,也就是說“有水龍頭,但放水”的動作很慢,水流很小、很細。
也就是說,在資產端“放水的渠道”,政策很明確,但是“倒水”的速度很慢!
但據此就說不斷降準的背景下,房價不會漲也是胡說~
因為從貨幣購買力的角度看,貨幣貶值這個事情是亙古不變的法則。
大家不要忘記,與法定存款準備金相對的是——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按照我們過去20年中國的信貸貨幣M2的增速,貨幣購買力貶值是不爭的事實!
那么,貨幣購買力貶值了多少呢?
——按通脹率CPI計算,平均通脹值是2.3%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100萬的貨幣在過去10年,購買力每年貶值2.3%,十年時間就從100萬變成了79萬。
——如果用m2增速減去名義GDP增速,真實的通脹率更嚴重。
貨幣增速減去GDP增速,兩者之差就是貨幣貶值的程度。
來,看下圖。
從2008年到2020年的平均增速差是2.78%,按照100萬貨幣購買力計算,購買力大概在73萬。
所以,降低存款準備金這件事,一方面意味著釋放流動性利好當前經濟,另外一方面也意味著貨幣購買力貶值!
大家再想想,從更宏大的敘事角度看,咱們對GDP增速與CPI通脹率增速這兩件事情的執著追求,是不是已經從菜價到豬肉價格,從修馬路牙子到以舊換新........
也就是說,甭管經濟大環境是好,還是壞,對這兩件事的執著追求,一直都宏大敘事的“終極目標”
所以,降低存款準備率這件事,短期不會推動房價上漲,但從中長期角度看,從貨幣購買力的角度看,房子價格上漲是必然的結果!
所以,與其說“房價跌了”,不如說:房價,晚幾年上漲而已!
所以,趨勢就是:
過去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準)釋放貨幣流動性,未來仍然會持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貨幣流動性。
在此背景下,房價不過就是晚幾年上漲而已!
在貨幣超發與城市分化的背景下,隨便買房的邏輯已經發生了改變,資產配置推薦閱讀文章《》
03
最后,說幾點!
1、任何價格波動,都是貨幣現象
你以為自己努力工作,拼命966/007變成干飯人就能擁有財富嗎?
我明確的告訴大家,在貨幣貶值和資產價格長期上漲的趨勢下,個人勞動性收入,也就是錢(工資)就是廢紙。
如果大家看不懂這些負雜的邏輯,就記住下面這段話:
房子的本質是資本品,而非消費品,所以房子價格的漲跌只和一個因素相關:就是貨幣投放總量和貨幣流通速度
貨幣超發的背景下,各個城市行情節奏并不同,哪些城市現在可以購買,哪些城市不能購買?推薦閱讀《》
2、說得很直白了
下圖截取自央行在2024年9月10號刊發的內容。
你品,你仔細品,這幾句話說了什么?
和我告訴大家的一樣,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貨幣擴張嗎,而貨幣擴張不就意味著貨幣超發,貨幣購買力下降嗎?
3、今年還有一次
如題,今年至少還有一次降準,不低于25個基點!
投資買房怎么選?怎么買?掃描下方二維碼,我們在內部直播中告訴大家
老實做人,踏實寫文,不鼓吹,不煽動,讓你明白房產這回事!
原創不易 點贊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