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玩家》中,人們通過VR設備沉浸于虛擬宇宙,用意念操控游戲角色;《黑鏡》最新季描繪了植入腦機芯片,直接通過視覺神經錄制與回放記憶的場景;《阿凡達》里,人類借助腦機接口將意識轉移到人形機器人,從而在異星自由行動;《流浪地球2》則展示了科學家通過連接大腦的電極片,將思維意識上傳至計算機以實現“數字永生”……
這些科幻作品中充滿想象力的場景,其虛幻色彩正日漸褪去。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進步,“意念操控”等深度人機交互方式正從銀幕走向現實。
特別是無創腦機接口技術的持續突破,無需侵入大腦即可實現智能交互,正悄然改變著醫療、教育、娛樂等多個領域。
什么是腦機接口技術?
腦機接口技術(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是一種跨越生物本身的大腦信息傳輸通路,實現大腦與外部設備直接通信的技術。該技術能夠在人(或動物)與外部環境之間建立溝通,進而達到替代、修復、增強或改善的作用。
依據信號采集方式,腦機接口技術分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
侵入式腦機接口需要采用腦外科手術方法將信號采集電極植入大腦皮層,該方法采集的信號精度高、噪聲小,但是屬有創傷植入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
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通過附著在頭皮上的穿戴設備測量頭皮表面的腦電信號,具有易采集、無創性等優點。
目前可采集到用于腦機接口設備的腦信號主要有腦電(EEG)、近紅外腦功能成像(fNIRS)、腦磁(M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
政策護航腦機接口技術發展
隨著人工智能、神經科學等領域的進步,腦機接口(BCI)技術快速成熟,國家醫保局已經開始了前瞻性的布局,印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及《神經系統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旨在推動腦機接口技術臨床應用和規范化收費,通過單獨立項,明確收費路徑,加速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惠及患者。
目前,各省份陸續響應落地執行,明確了收費路徑,使醫院、企業有據可依,吸引更多醫療機構和企業投入腦機接口的研發與應用,促使技術從科研向臨床轉化。
無創腦機接口技術產業化
在該領域的科研和產業化方面,中國企業的表現相對亮眼。近期,國內首張精神領域經顱磁刺激儀的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獲批,背后站著的研發企業,正是國內無創腦機接口與神經調控領域的依瑞德集團。而在磁電協同、多模態融合的創新路徑下,無創腦機接口也從“替代功能”向“修復神經”升級。
依瑞德集團作為國內非侵入式腦機技術和神經調控領域的領軍企業,多年來專注于腦科學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在國家政策推動腦機接口技術臨床落地的背景下,依瑞德積極響應產業發展趨勢,明確了在人和設備之間建立信息傳輸通路,以環境反饋信息控制設備的產品演進路徑。
目前,依瑞德集團已經通過眾多創新研發設備,構建起“信號采集—信號處理—控制—反饋”的閉環系統,實現了提取大腦信號特征、識別并轉化為對外部設備控制指令的交互應用,例如電磁雙向調控系統、光磁聯合調控系統,光電聯合評估系統,多靶點環路刺激系統等等。
在國家政策支持及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未來依瑞德將繼續聚焦非侵入式BCI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推動BCI在神經疾病診斷、康復治療中的普及。
獲取更多前沿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