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親連床邊的護欄都挪不動,怎么可能自己走到廁所?"林女士紅著眼眶質問。
在這家月費1.12萬的"高端"養老院里,99歲的陳阿婆在昆侖邸康養社區摔倒離世已近兩個月,家屬至今仍在追問:老人究竟是怎么摔倒的?
監控缺失、院方改口、協商無果。這場持續兩個月的糾紛,不僅讓家屬陷入悲痛與困惑,更暴露出高端養老服務背后令人憂心的現實。
老人的看護床
一場說不清的意外
2月19日,林女士將行動不便的母親送進昆侖邸養老院,選擇的是最高檔的"五級護理"。
5月2日深夜,林女士接到養老院通知,稱其99歲的母親在如廁時摔倒,已被緊急送醫。18天后,老人因腦出血不幸離世。
悲痛之余,家屬迫切想知道:老人究竟是怎么摔倒的?
然而,真相卻如同墜入迷霧。養老院房間內沒有安裝監控,院方最初的解釋是"護工當時正在攙扶老人,因隔壁呼叫暫時離開"。
這一說法讓家屬稍感寬慰,認為至少院方承認了護理過程中的在場責任。
但令人震驚的是,在后續協商中,院方態度發生180度轉變,改口稱"可能是老人自行摔倒",并拒絕提供更早時間段的走廊監控錄像。
監控缺失下的羅生門
走廊監控顯示,事發當晚11點左右,值班護工僅在老人房門口短暫張望,隨后便轉向隔壁房間。
兩分鐘后返回時,廁所感應燈突然亮起——而此時老人已倒在血泊中。
家屬質疑:如果護工確實在協助老人如廁,為何監控沒有拍到進出畫面?為何巡視如此敷衍?
更讓家屬難以接受的是院方對監控問題的處理態度。
當要求查看晚上7點后的完整監控時,院方以"未預約"為由拒絕。這種信息不透明的做法,讓家屬不得不懷疑:院方是否在刻意隱瞞什么?
萬元養老的信任危機
昆侖邸康養社區每月收費高達1.12萬元,標榜提供"五級護理"服務,按規定護工需每小時巡視并協助老人如廁。
現實是,高昂的費用并未換來承諾中的安全保障。
"我們不要賠償,只要真相和改進。"林女士的訴求道出了許多養老家屬的心聲。
這起事件折射出養老行業的普遍困境。數據顯示,上海養老院平均月費超過6000元,但糾紛中超七成都涉及護理失職問題。
一位從業者私下透露:"很多所謂'高端'養老院,就是把錢花在裝修上,護工配比和培訓遠遠達不到標準。"
網友議論紛紛,有網友認為,老人年事已高,這樣離開,也算善終了。昆侖邸養老院價格在上海的養老院算不上高端,子女如果申請1對1的護工的話,價格會更貴。1對多做不到時時刻刻在身邊,就算子女自己照顧也未必會更好,如果自己做不到孝順,就不要過于責怪養老院。
另外一名知情的網友說,老人去世是帶著傷走的,家屬沒有鬧,但心里確實不是滋味,雖然在家護理固然是好,但老人已經99歲了,子女起碼也六七十了,自己也是老人,自己身體都顧不過來,怎么照顧老人呢?
法律上,養老院確實負有"安全保障義務",但具體到執行層面,監管仍存在諸多模糊地帶。
房間監控的缺失、護理標準的彈性、應急流程的不規范......這些漏洞每天都在不同養老院上演,包括國外養老機構,也做不到足夠的照料,只是大多數沒有釀成如此嚴重的后果,因此我們沒有關注到。
只是,當我們每月支付上萬元費用時,比起購買一張床位、三餐飲食,我們更希望的是一份守護至親安全的承諾。
林女士媽媽的悲劇提醒我們:在選擇養老機構時,不能只看宣傳冊上的豪華照片,更要實地考察護理細節;不能輕信口頭承諾,必須明確約定服務標準;不能滿足于表面的"高端",而要追問每一分錢是否真正轉化成了安全保障。
在這個加速老齡化的時代,如何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不僅考驗著養老機構的良心,更考驗著整個社會的文明底線。畢竟,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我們。
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