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的上市,再次成為全網“談資”。
新車上市3分鐘大定突破200000臺、1小時大定突破289000臺,創下全球車企銷售紀錄,也擊穿了無數車圈從業者的認知。在一片驚呼之際,網絡上也出現了不一致的聲音。
6月27日一大早,友商東風日產高管黃照昆直接貼臉開大,在微博公開發言稱“任何國家都沒有這種愚忠的品牌粉絲。再次驗證了鐵律的就是“群體會降低智慧”。汽車產能提升需要幾千個零部件供應鏈同步擴產,不是手機那么容易的事兒,可這種手機行業套路很容易拉動情緒。
這番激烈的發言不僅引發熱議,更招致了小米粉絲的不滿,有網友表示,“沒見過商家急眼罵顧客的”。這下,小米YU7紅了,東風日產卻黑了。
或許是意識到言論不當,黃照昆當日下午發布道歉聲明稱,對于其在2025年6月27日發布的關于小米YU7的不當言論,深表歉意。“我已深刻反省,并刪除相關不當內容。今后定當謹言慎行,共同維護行業良性發展。”
不管小米YU7的成績多么亮眼,但網友與友商質疑小米YU7產品力與期待值不匹配,營銷手段不真誠的聲音也不可忽視。這里涉及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小米將互聯網時代的過度營銷的打法帶到了汽車圈,顛覆了傳統車企的賣車邏輯,沖擊著傳統車企的銷量腹地,重塑汽車市場的原有格局。
不止小米,近年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造車新勢力們也都是如此。從理想用 “冰箱彩電大沙發”重新定義家庭用車,到蔚來以換電服務打破續航焦慮。新勢力們將汽車從原有“出行工具”屬性轉換到了“智能生活空間“的用車需求,靈活的研發機制與互聯網化的營銷手段的雙重加持,令消費者趨之若鶩。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07.5萬輛,同比大幅增長47.1%,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1.2%。
面對新勢力的沖擊,傳統車企昔日的技術壁壘也在逐漸瓦解。電動化時代,傳統車企百年積累的發動機、變速箱等傳統的核心要素不再成為優勢。傳統車企龐大的組織架構與緩慢的迭代速度難以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效率的巨大差距讓新勢力們彎道超車,而這,也直接反映在了燃油車們市場份額的急劇下滑。
電動化浪潮勢不可擋,技術的變革重塑產品形態,花樣百出的營銷手段搶奪用戶,智能化、網聯化等創新體驗引領著消費需求,并因此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
東風日產高管的“陰陽怪氣”也正折射出了傳統車企們面對變革的焦慮與愈發緊縮市場份額的不甘。現實如此,新舊勢力的交鋒是必然,當務之急是如何補足短板。畢竟,市場格局也在不斷輪換,只要留在牌桌上,就有喘息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