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中央地方法院門前,尹錫悅的黑色轎車在保鏢車隊簇擁下駛離法院,時間是2025年6月16日,這是他第七次出席內亂罪庭審的尋常一天,但誰也沒想到,這竟是暴風雨前的平靜。
第二天,當韓國警方第三次要求他到案說明“緊急戒嚴事件”時,尹錫悅的律師尹甲根向國家調查本部遞交了一份文件《第三次傳喚調查不出席事由書》。
這份文件如同一記耳光,打在剛通過《內亂特檢法》的李在明政府臉上,更戲劇性的是就在同一天,他的夫人金建希因“重度抑郁癥”被緊急送進首爾峨山醫院,體重一度暴跌至40公斤以下,甚至出現過度換氣癥狀。
尹錫悅的第三次拒絕絕非臨時起意,6月12日警方發出傳票時,要求他19日前就“緊急戒嚴事件”到案說明,這已是警方一個月內的第三次傳喚。
他的律師尹甲根公開反擊:“警方至今未出示傳喚必要性的實質證據”,更強調尹錫悅“既未參與事件,也未下達任何指令”。
這種強硬姿態背后藏著精密的司法算計,根據韓國《刑事訴訟法》,三次無正當理由拒絕傳喚,警方可申請緊急拘留或提請批捕。
但尹錫悅團隊同時拋出替代方案:“第三地點面談”或書面調查,這招“合作式對抗”暴露其核心策略,用程序戰換取時間。
拖延戰術的本質是政治豪賭,2024年12月31日法院首次批準逮捕令時,尹錫悅的總統警衛處曾與特檢組武裝對峙三小時,如今他故技重施,實為等待保守派反撲時機。
國民力量黨仍有30余名議員死忠支持,光化門廣場上每月聚集的1.2萬名抗議者更是他的最后底牌,更關鍵的是,其任內簽署的《華盛頓宣言》中涉朝軍事條款,可能成為換取美國干預的籌碼,盡管白宮至今保持沉默。
金建希的“抑郁癥入院”則構成悲情防線,6月16日住院當日,淑明女子大學剛完成撤銷其碩士學位的程序修訂,國民大學也明言將跟進撤銷博士學位。
健康危機與學歷崩塌的疊加效應,迫使李在明政府暫緩對金建希的16項罪案調查,畢竟對病榻上的前第一夫人出手,極易觸發民意反噬。
李在明的反擊看似雷霆萬鈞,實則步步驚心,上任八天即通過《內亂特檢法》,指控尹錫悅三項重罪:指揮警衛處阻撓逮捕涉嫌妨害公務,刪除加密手機記錄違反了《總統警衛處法》,以及最致命的內亂罪。
2024年12月3日,尹錫悅被指使軍隊包圍國會,特種部隊指揮官作證其要求“破門拖出議員”,若內亂罪成立,最高可判死刑。
但清算機器的齒輪正被現實卡住,韓國央行已下調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至0.8%,青年失業率突破10%,當民眾更關注飯碗而非政斗時,李在明的“復仇正義”顯得奢侈。
更為棘手的是保守派正從司法漏洞反擊,尹錫悅律師團咬死“公調處無權申請逮捕令”,甚至揚言“警察若強闖官邸可能被總統警衛處逮捕”。
這種法律纏斗導致2024年12月30日簽發的逮捕令,拖到2025年初才執行,給足尹錫悅動員支持者的時間。
經濟牌成尹錫悅絕地翻盤的可能支點,其任內強推美日芯片同盟導致韓國對華貿易逆差擴大,三星等財閥損失慘重,而李在明6月與中方通話中明確反對薩德部署,被保守派攻擊為“親中賣國”。
若尹錫悅能煽動財閥擔憂情緒,或借美軍駐韓基地議題制造安全恐慌,未嘗不能撕裂李在明的民意基礎。
尹錫悅表面強硬的底氣,正在保守派內斗中迅速消散,前黨首韓東勛公開呼吁“切割尹錫悅”,安哲秀派系轉向中立,僅剩的30余名死忠議員難成氣候。
而司法的圍剿是致命的,首爾中央地院已駁回其“總統戒嚴權合法”主張,認定“超越憲法緊急權邊界”,這為內亂罪定罪掃清障礙。
美國的態度如同冷水澆頭,盡管尹錫悅任內將美韓同盟升級為“全球全面戰略同盟”,但此前拜登政府對其被捕始終沉默,現白宮國安顧問魯比奧近期反而稱贊李在明“務實平衡”,失去外部支持的尹錫悅,如同斷線風箏。
尹錫悅的第三次拒接傳喚,恰似當年樸槿惠被押解前緊鎖官邸大門的重演,首爾拘留所已預留“特級囚室”,那里曾關押李明博、樸槿惠,如今正等待第七位主人。
這場博弈本質是雙輸死局,李在明雖握權柄,卻被迫將施政精力投入政治追殺,尹錫悅的掙扎看似悲壯,實則在透支保守派未來。
當韓國政壇在復仇循環中越陷越深時,民眾記住的不會是尹錫悅“戰斗到底”的誓言,而是權力崩塌時,手銬落鎖的刺耳回響,歷史給韓國政客的教訓從未被吸取,所有以清算開始的政權,終將被清算埋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