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網上海6月30日電 (記者葛俊俊)6月29日起,上海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區2110戶居民陸續拿到鑰匙,回到經過原地拆除重建的新家。
第一個拿到鑰匙的彭一小區居民。靜安區新聞辦供圖
“新房子有自己的廚房衛生間,一出家門就是電梯,小區各項配套實施齊全,下樓就是花園綠地,隔壁就有地段醫院和菜場,還離地鐵這么近,想去哪里都方便,我已經迫不及待準備裝修了。”彭一小區居民趙啟明樂呵呵地感嘆:“舊改讓我的晚年生活更有滋味,更有盼頭了。”
彭浦新村建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作為上海最早建設的工人新村之一,曾是勞模、先進工作者的聚集地。然而,隨著歲月流逝,為解決早期工人住宿問題而設計的合用廚衛房屋,逐漸暴露出年久失修、設施老化等問題。居民們每天輪流做飯、排隊上廁所,生活極為不便,改造需求日益迫切。
自2005年3月起,彭浦新村街道在全市率先啟動舊住房成套改造工作。歷時二十載,先后完成彭三、彭五、彭七、彭一小區的改造任務,共改造非成套舊住房102幢,改造面積超18萬平方米,受益居民4907戶。
面對舊改沒有政策依據、操作模式空白等難題,歷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迎難而上,逐漸總結出一套成熟的群眾工作流程——“上海靜安彭浦模式”,并復制推廣至全國多個城市。
“這次彭一小區改造涉及2110戶居民,既有產權房又有租賃房,困難群體和特殊群體眾多,其中僅80歲以上老人就有549人。”彭浦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任偉表示,彭一小區是彭浦新村街道最后一個成片非成套小區,是全市非成套拆除重建改造項目中建筑體量最大、居民戶數最多、情況最復雜、改造難度最高的非成套舊住房小區,被稱為“啃下了舊改最難啃的硬骨頭”。
面對種種困難,街道奮勇攻堅:2019年5月,項目啟動改造意見征詢;2020年10月,項目正式簽約并生效;2021年10月31日,2110戶居民全部退房搬離;2024年9月2日,正式啟動并于年底前完成居民搖號選房……2025年6月29日,啟動回搬環節。在各方努力下,整個項目建設時間比原計劃提前近半年。
拆除重建的彭一小區。靜安區新聞辦供圖
拆除重建的彭一小區新建17幢多高層電梯住宅,配套建設1600多個車位的地下兩層停車庫,新建一幢6層172個床位的社區養老院。小區還打造了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集黨群文化、社區服務、體育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真正惠及原有居民,全面提升街區環境。
“通過‘拆除重建’的方式,居民不但住上了新房,還能維持著原有的鄰里關系。同時,小區原有的歷史文脈也得以保留。”靜安區房管局副局長王燕鋒表示,新房的外觀上結合新村整體的立面風格進行設計,讓“工人新村”的印記不會消失。
如今的彭一小區,已從曾經彭浦新村地區最差的小區,蝶變為轄區環境品質最高、服務配套最好的小區,重新煥發出當年工人新村曾經的榮耀和光彩,成為新時代工人新村的典型范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