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劉安的誕辰日是9月15日。據傳,前164年,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安徽淮南八公山上燒藥煉丹時,偶然以鹵水點豆汁,發明了豆腐。
準備磨豆腐
山東人有吃豆腐的習慣,在山東民間、流傳“寧肯不吃北京烤鴨,也要把豆腐托回家”的說法。下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流傳在山東民間的十種傳統豆腐吃法。
一、托板豆腐(聊城、濟寧、德州)
豆腐腦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一種早餐品種,但在山東聊城、濟寧、德州一帶,民間有早餐吃豆腐的傳統。
聊城。托板豆腐
臨清水豆腐是在當地人中流行的一種早餐,因為切好的豆腐要放在特制的長方形木板上,故稱“托板豆腐”。
托板豆腐
食用時,可以直接享受原味的豆腐,也可以澆上醬或鹵汁。
濟寧。托板熱豆腐(撅腚豆腐)
濟寧熱豆腐亦稱“托板熱豆腐”或“托板豆腐”,無論寒暑一律要熱的,略燙人口舌的才好,吃起來才有七滋八味。當地人提到熱豆腐,也是和臨清一樣,不是用動詞“吃”而是用“喝”。
德州。撅腚豆腐
早先,德州人賣撅腚豆腐都是推個小車子,清晨當街擺攤。豆腐從鍋里鏟出來不放進碗里,放一小木板上,劃上幾刀,澆上調料。吃的人圍著小車站成一圈,撅著屁股,不用筷子、勺,用嘴這么一吸溜,齊活!
二、日照鹵水豆腐(日照)
鹵水豆腐
日照的豆腐是鹵水豆腐,不是石膏點的豆腐;鮮鮮嫩嫩,一篩子豆腐是軟綿綿、顫悠悠的一灘,看起來板板整整的、割下來一塊看著也方方正正的,但是一旦放下就很容易碎了。
日照人吃豆腐時,多半是拿剛做出來的、熱乎乎的豆腐,蘸上醬油、辣椒卷在煎餅里吃,尤其是蘸著蟹醬或蝦醬一起吃,很鮮、有海的味道。
三、臨朐小蔥拌豆腐(濰坊)
小蔥拌豆腐
“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是一句歇后語,但“小蔥拌豆腐”是一道魯菜,具體是山東濰坊臨朐(qú)縣的特色名吃;這道菜看起來清爽可人,吃起來老少咸宜。當地人有時也會用應季的香椿來代替小蔥來拌豆腐,味道也很清鮮。
四、泰安三美豆腐(泰安)
三美豆腐
泰安的白菜、豆腐和泉水,被譽為“泰安三美”。“泰安三美豆腐”是一味獨具特色的泰安風味名菜,馳名中外。
五、棗莊辣豆腐(棗莊)
棗莊辣豆腐
棗莊辣豆腐,兼具美味與營養,吃的健康、辣的夠味。制作時,先將豆腐切塊、經大火燒湯熬煮,再添加辣椒及各種香料。
六、曲阜孔府熏豆腐(濟寧)
孔府熏豆腐
這是一道典型的孔府菜,吃起來比一般豆腐要筋硬些,口感特好、回味悠長,并有一種煙熏火燎、特別的木香兒。
七、博山豆腐箱(淄博)
博山豆腐箱
淄博豆腐箱是博山傳統名吃,屬于魯菜系,又名山東豆腐箱、齊國豆腐箱。
制作時,將經過油炸的豆腐塊掏空,然后放入餡料,上鍋蒸軟,再澆上湯汁。
八、東平鍋塌豆腐(泰安)
鍋塌豆腐
“鍋塌”是山東菜獨有的一種烹調方法。東平鍋塌豆腐是當地一道特色名吃。制作時,先將豆腐經過調料浸漬,再蘸蛋液經油煎,后加以雞湯微火塌制。
九、博山“軟燒豆腐”(淄博)
軟燒豆腐
博山還有一道用豆腐制作的家常名菜,即“軟燒豆腐”。該菜色澤淡黃,軟嫩適口,味美清香。
十、河口三仙豆腐(東營)
三仙豆腐
這道菜的食材有豆腐、菠菜、胡蘿卜、番茄、黃瓜等,清淡醇香、老少咸宜,造型也非常漂亮。
除了上面的這些,山東各地還有一些傳統的豆腐吃法,如鄒城鍋煸豆腐(濟寧)等,盡管影響力稍小一些,但也都各具特色、值得品味。
(以上內容,根據山東民間機構《年調查》發布的“山東十大最流行的豆腐吃法”整理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