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是清雍正年間的風云人物,其人生軌跡想必在眾多清宮劇里已有大概的了解。他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聰穎好學,文武雙全,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考中進士后,憑借在平定準噶爾部叛亂和平定西藏叛亂中的卓越表現,深得康熙帝的賞識,逐漸成為康熙朝后期的重臣。
在影視劇里,他是輔佐四阿哥胤禛上位后得到了權力的巔峰,雍正帝繼位后,年羹堯更是權傾朝野,被任命為川陜總督,負責西北軍務,在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中立下赫赫戰功,雍正帝對他的恩寵達到了極致。
但是,權力的無限大,讓他越來越肆無忌憚,他的死因和明代明將藍玉一樣,居功自傲,目無朝綱,對雍正帝的命令陽奉陰違,甚至在軍務報銷等事務上虛報冒領、貪污受賄,大肆侵吞朝廷財物。
而與此同時,他還在朝中結黨營私,暗中培植個人勢力,這里都不能用暗中了,應該是明目張膽。也正是因此雍正帝對年羹堯的種種不法行為心生不滿,終在雍正二年,雍正帝開始以各種理由來達到削弱年羹堯的軍事力量,并陸續收到其相關的不法行為的奏報。最終以九十二條罪狀,將年羹堯定為朝廷罪人。
雍正三年(1725 年),年羹堯被革去一切職務,家產被抄沒,其家人也受到相應處罰。在抄沒年羹堯家產的過程中,一件珍貴的書法作品意外地重見天日,它便是趙孟頫的《雪賦》。這件作品在年羹堯被抄家后進入清內府,成為乾隆、嘉慶、道光三代帝王珍愛的皇家收藏。
此作是趙孟頫與元大德四年(1300年)期間所創作的,那時的趙孟頫47歲,此作的內容選的是南宋文學家謝惠連的《雪賦》,所以此作也只接用他這篇賦的名字命名。
謝惠連的這篇賦是采用漢賦中主客問答的形式呈現,他以雪為線索,描繪了從醞釀降雪到雪霽天晴的壯麗景象,借景抒情,從中引發出對人生無常的種種感嘆和思考。
在此作上,趙孟頫起筆輕盈靈動,多順鋒入紙,在空中取勢,恰似雪花悠然飄落;行筆的時候特別穩當,毛筆在他手里聽話得很,需要調整筆鋒的時候,輕輕一扭一挫,中鋒、側鋒切換自如,寫出來的筆畫不胖不瘦,既有骨頭的硬朗,又有皮肉的飽滿,剛柔結合得恰到好處。
遇到筆畫轉彎的地方,他更是變化多端。有時候把筆鋒藏起來慢慢轉,寫出來的轉角圓圓的,看著特別柔和;有時候直接用力折筆,棱角分明,透著一股剛勁。
而且不管怎么寫,筆畫之間的銜接都特別自然,該提筆的時候提筆,該按下去的時候按下去,節奏就像打拍子一樣清晰,把毛筆書寫的精妙之處展現得明明白白。
趙孟頫此作現被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之中,而此作也是他一生中曾多次用以創作的佳作之一,存世的有兩帖,雖有過真偽之議,但最終都被證實為真跡,此作是趙書寫送給好友班彥功的,有一帖存藏在山東省博物館之中。
趙孟頫完成這幅作品后,被其好友視若珍寶,當作 “傳家寶” 珍藏,到元末亂世流落民間后來,項元汴、梁清標這些大收藏家先后把它收入囊中,年羹堯得勢的時候,也把這幅字當成心頭好。結果年羹堯被朝廷抄家,這幅字就進了清朝皇宮,乾隆、嘉慶、道光這三位皇帝都對它愛不釋手,成了宮里最珍貴的藏品之一。
清朝滅亡以后,宮里的寶貝保不住了,這幅字又跟著大伙一起流出了皇宮。一路上顛沛流離,被倒騰來倒騰去,最后終于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安了家。也多虧它命大,經歷這么多波折還能完好無損,我們現在才有機會親眼看到趙孟頫的真跡,感受這幅字的魅力。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超多的書法學習資料,點擊上方公眾號名片,關注“書畫博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