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與人文的交匯處
敘事醫學應聲而起
醫學不僅是治療疾病
更是關懷患者的心靈
FOR LOVE
推開房門,上午的陽光透過外科病房的窗戶,落在我即將會診的病床。
映入眼簾的是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雙目緊閉,臉頰因高熱泛起不自然的潮紅,呼吸有點急促。
他的兒子正俯身,用溫水細細擦拭著父親的身體。這會本該是輸液治療的時間,老人的床頭卻異常安靜——沒有懸掛的藥液,也沒有滴答的滴管。
溝通的堅冰
“您好,我是全科醫學科劉醫生,來給您父親會診。”我一邊自我介紹,一邊快速翻閱病歷:80歲、疝氣術后、糖尿病、腎腫瘤、高血壓、冠心病,如今血糖失控、高熱不退……病情復雜且危重。
“您父親今天輸液了嗎?”我問道。
兒子抬起頭,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激動:“沒有!昨天下午輸液時我爸突然畏寒發抖,那絕對是嚴重的輸液反應。從昨天到現在,我都沒讓輸!”他眼神里交織著對父親的關切和對自己判斷的堅定。
我心里一沉:“您父親這是嚴重感染的表現,高燒、臉紅、皮溫高就是證明。昨天的寒顫,即使不輸液,感染到那個程度也一樣會發生。”
“劉醫生,我認得您,全科門診找您開過藥。”他語氣稍緩,卻依然固執,“我自學過中醫,這在鄉下很常見。我現在給他用金油按摩穴位。醫生已經答應我們轉中西醫結合科,不然我們就去湘雅了!”話語斬釘截鐵,那份不容置喙的“孝心”筑起了一道溝通的高墻。
我試圖解釋病情的兇險,強調多病共存下延誤治療的后果,但他像一堵密不透風的墻。
那一刻,擔憂如藤蔓纏繞:溝通如此艱難,治療方案寸步難行,萬一老人出事......帶著一絲不甘和沉重的不安,我叮囑了補液、物理降溫、監測尿量、警惕休克和高滲昏迷、胰島素注射等要點,離開了病房。
命運的重逢
命運的劇本總在意料之外上演。
三天后,值班醫生急促的電話來了:“新收了個危重老人,感染高熱,家屬堅決不用抗生素,溝通困難!”
踏進醫生辦公室,我愣住了——三天前的那對父子,赫然在目。不同的是,旁邊多了一位年長些的男子。原來,之前會診時遇到的是老人的小兒子,這次一同前來的還有大兒子。小兒子見我進來,眼神躲閃,悄然退到了門口。
我向老人的大兒子詳細介紹了病情、上次的會診經過以及溝通的困境。
他聽著,眉頭緊鎖看向弟弟,聲音低沉卻清晰:“老弟,你自學中醫是好事,在家給爸調理我們也支持。但這次不一樣,爸病得太重了,不該拒絕輸液,你還簽字強烈要求出院了。中心醫院就是湘潭最好的醫院!如果這里也不收……”他頓了頓,聲音帶著一絲無奈和沉重,“就只能回家聽天由命了。”
這番話像一束微光,穿透了上次會診的陰霾。我看到了溝通的可能。
老人雖危重,但并非毫無希望!“以病人為中心”的信念瞬間壓倒了所有顧慮——療效風險?溝通困難?這些念頭在生命面前,都必須讓路。
救人,刻不容緩。
破冰與共筑
辦公室內,我與兄弟倆圍坐。這一次,溝通有了堅實的基礎。
我攤開厚厚的化驗單,指尖點著檢查結果:“大哥,您看,C反應蛋白237mg/L(正常0-3),血沉、降鈣素原……都遠遠超標!這明確指向嚴重的全身感染,不是輸液反應。”我望向小兒子,語氣誠懇:“不過,您對輸液不良反應的警惕性是對的,這份對父親的用心,我們非常理解。”及時的肯定,讓他的神情柔和了些許。
堅冰,開始融化。溝通變得順暢。很快,老人被收入院。
下午的病房緊張,只有一張靠墻的四人間床位,空間逼仄。護士們操作監護、打針都需側身,家屬陪護也極其不便。然而,就在我下班前,好消息傳來:一個三人間空出來了!醫護齊動手,迅速將老人轉至更寬敞的床位。
看到我們為病人舒適如此盡心,兄弟倆連聲道謝:“謝謝!你們考慮太周到了!我們一定全力配合,相信你們!”
住院的日子,是信任重建的過程。管床的鄒超斌醫生、李建偉主任,每日細致觀察,動態調整抗感染、控血糖、穩血壓的方案。他們一次次在辦公室攤開對比的化驗單,向家屬耐心解釋病情變化,共同決策。
小兒子也漸漸敞開心扉,他提出用金油為父親按摩穴位緩解不適,提議請中西醫結合科會診配合中藥調理,希望進行康復輔助……這些合理的訴求,在有效溝通后都一一得到了落實。
奇跡,在信任與專業的澆灌下悄然發生。一周后,感染指標穩步下降,血糖趨于平穩,老人開始能自己進食了。那個曾虛弱得睜不開眼的老人,竟能在家屬的攙扶下,顫巍巍地獨自下床活動!
看著父親臉上重現的血色,兄弟倆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露出了久違的、發自內心的笑容。
雙向奔赴的回響
出院那天清晨,陽光格外明媚。
家屬悄悄拉住護士長:“請問,黨委辦公室在哪?我們做了面錦旗,一定要好好感謝他們!這十多天,我們感觸太深了……”
錦旗無言,情義深重。這份沉甸甸的信任,是給我們最大的褒獎。
回望這驚與喜交織的歷程,我深深感悟:只要始終以患者利益為航標,用專業和真誠架起溝通的橋梁,將心比心,甚至想在、做在家屬需求之前,再深的隔閡也能消融,信任便能破土重生。而這份信任,是后續一切有效治療的基石。
年輕的醫生護士們,在實戰中提升了專業技能,更深刻體會到醫學的溫度與力量。醫護團隊也在緊密協作中,默契更深。這何嘗不是一場溫暖的雙向奔赴?醫患同心,彼此成就。
醫路漫漫,難免有誤解與委屈。但唯有尊重、信任、共情與理解,這些恒久的光,才能穿透迷霧,照亮前行的每一步。
你若信任,我必全力以赴!
歡迎轉發點贊
文字 | 劉飛奇
編輯 | 劉 超
審核 | 彭秋香
預約電話:58214922 危重癥轉診電話:582141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