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又來了,近期的高溫天氣下,日照光線也特別強烈,應該特別注意防曬。說到防曬,總有些朋友不以為然,甚至提出“多曬太陽能補鈣”的說法來反駁防曬,實際上,雖然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助于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有助于鈣的吸收,但在夏季這樣的高強度陽光下,還是應該盡量避開正午時段,適度日曬即可。
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我們強調的防曬,很多時候還關乎用藥安全問題。對于服用某些藥物的朋友來說,我們習以為常的“曬太陽”,可能會成為引發藥物副作用的“健康殺手”。今天的這篇文章,就來為大家介紹下藥物光敏反應,和一些具有光敏性的常見藥物。
什么是藥物光敏反應?
藥物光敏反應是藥物副作用的一種,是指服藥后藥物成分分布于體內,當人體暴露于日光特別是紫外線下時,光線激活藥物或藥物代謝產物,導致皮膚或其他器官損傷的一種藥物不良反應。
如果我們更簡單的來理解,可以認為是某些藥物會把我們身體的皮膚變成“日光過敏”的體質,原本簡單的曬太陽,在藥物的催化下,會對皮膚造成危害,引發紅腫,瘙癢,疼痛,甚至是全身性反應等問題。
藥物光敏反應分為兩大類,光毒性反應和光變態反應。
光毒性反應最為常見,約占藥物光敏反應的90%以上,任何人服用光敏性藥物,并接受一定強度的日照后,都有可能發生。其主要癥狀類似于嚴重的曬傷反應,皮膚會出現紅斑、水皰,水腫并伴有灼燒感或刺痛感。這種反應往往會在日曬后幾小時就出現,發病快而且強度較高。
光變態反應較為少見,主要發生在少數過敏體質的人群中。藥物分子吸收光能后,會轉化為與皮膚蛋白結合的“半抗原”,激活身體免疫系統,引發過敏反應。這種光變態反應一般具有一定的潛伏期,會在服藥并日曬后1到3天出現,其癥狀主要表現為濕疹,蕁麻疹樣作用,伴有劇烈的瘙癢,可蔓延至其他未被光照的部位。
當然,無論是哪種反應,都會為用藥者帶來一定的健康風險,保障用藥安全,了解所用的藥物是否具有光敏性,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今天為大家總結5類具有光敏性的常用藥物。
某些抗菌藥物
抗生素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治療相關細菌感染性疾病時,抗生素一般都是必不可少的常用藥物,而其中有些類型的抗生素,就具有光敏性,在服藥時應該注意避免日曬。
名字里帶有“沙星”的喹諾酮類藥物,例如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莫西沙星,諾氟沙星等,都屬于此類藥物。這類藥物在胃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中,都被廣泛應用。此類藥物的分子結構會被陽光中的紫外線激活,產生高活性的氧自由基,對皮膚細胞造成直接傷害。因此,如果是服用此類藥物的朋友,應該盡量注意做好防曬,減少藥物光敏反應風險。
除了喹諾酮類藥物之外,四環素類藥物如多西環素,米諾環素,四環素等藥物,在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耐藥性支原體,衣原體感染治療中,都是常用的藥物,此類藥物也可能會引起光敏反應,但嚴重程度一般低于喹諾酮類藥物,但也需要警惕和注意。
某些非甾體抗炎藥
非甾體抗炎藥被廣泛用于解熱、鎮痛、抗炎等方面的治療,而且其中很多都是非處方藥(OTC),在藥店就能輕松買到,因此,往往也更容易被用藥者忽視其光敏性風險。
酮洛芬,吡羅昔康,萘普生,塞來昔布等藥物,都是在緩解關節炎、肌肉疼痛,痛經,牙痛等問題時常用的非甾體抗炎藥,酮洛芬凝膠或貼劑還經常被用作外用凝膠或貼劑,用于改善運動損傷或關節疼痛,如果使用部位不做防曬,在日曬后更易誘發嚴重的光敏反應,值得特別注意。
某些降壓藥和心血管藥物
首先是降壓藥中的光敏藥物。最常見的鈣離子通道拮抗劑類的硝苯地平,這個藥物的緩釋控釋劑型,是目前很多高血壓朋友都在使用的藥物。硝苯地平服用后,藥物及其代謝物吸收紫外線會產生活性氧,氧化破壞細胞膜和蛋白質,導致患者皮膚暴露于日曬下時,容易產生光敏性皮炎,可能出現紅斑,水皰,色素沉著等。
利尿劑氫氯噻嗪,也是導致光敏反應的降壓藥,這個藥物在復方降壓藥中非常常見,如纈沙坦氫氯噻嗪片等,都含有這個藥物成分,氫氯噻嗪產生光敏反應的機制與硝苯地平類似,服藥日照后,患者皮膚也會出現紅斑,瘙癢,色素沉著等癥狀。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其光敏性也要特別注意。長期服用胺碘酮的患者,皮膚日曬后,不但會出現光敏反應,還會出現藍灰色的色素沉著,難以消退。
某些降糖藥物
某些治療糖尿病的降糖藥物,也可能會導致光敏反應。特別值得注意的主要是2大類,一類是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例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等,另一類是噻唑烷二酮類藥物,例如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這兩類藥物都有可能產生光敏性的用藥安全風險,出現光敏性皮炎的問題,因此,如果是服用此類藥物的糖尿病患者,也應注意做好防曬。
抗過敏及精神類藥物
某些抗過敏藥物和精神類藥物,都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或免疫系統的藥物,某些藥物的分子結構也可能導致光敏性的發生。
異丙嗪等老一代的抗過敏藥物,雖然現在已經很少用于抗過敏治療,但在鎮靜催眠等場景下,異丙嗪仍然是會被經常用藥的藥物。另外,同屬吩噻嗪類的精神類藥物氯丙嗪,奮乃靜,硫利達嗪等,也都具有較強的光敏性,用藥期間,也要多加注意。
如何避免用藥造成的光損傷?
既然這么多常用藥都可能會因為日曬帶來副作用,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簡單來說幾點。
首先是在就醫或購藥時,如可能可以咨詢要服用的藥物是否具有光敏性。同時,養成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的習慣,如果藥物具有光敏性,一般都會在【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中注明,了解所用藥物是否具光敏性,才能夠更好的采取應對措施。
如果確認所用的藥物具有光敏性,降低這種用藥安全風險的首要措施當然是“做好防曬”。應該避免在日光最強烈的時段(上午10點到下午14點)進行長時間的戶外活動。
當然也不是說服藥后就不能出門了,出門時可考慮選擇長袖衣褲,佩戴太陽帽,太陽鏡,打遮陽傘等物理防曬方式來盡量減少日光的直接照射,減少藥物光敏反應發生率。
還可以在所有暴露的皮膚上,足量涂抹廣譜(能同時防護UVA和UVB)、高SPF值(如SPF 30-50, PA+++以上)的防曬霜。記住,需要出門前15-30分鐘涂抹,并根據出汗和活動情況及時補涂。
在服藥期間,也要密切關注自己的皮膚狀況。如果日曬后出現不明原因的紅腫、瘙癢、水皰或疼痛,應立即停止戶外活動,并盡快就醫,詳述用藥史和日曬情況,以便明確診斷。不建議自行搔抓或用藥,以免加重病情或引發感染。
對于需要長期服用的藥物(如降壓藥、降糖藥),也不應該因為擔心光敏性反應而擅自停藥,這可能導致原發病失控,帶來更嚴重的后果。正確的做法是,在加強防曬的同時,也可以考慮是否可以調整為無光敏性或光敏性較弱的替代藥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