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17》
對于現代人而言,每天早出晚歸、加班加點地工作似乎成為了生活常態。在充滿變數的時代里,一份有著五險一金的工作成為多數人生活的錨點。生存的壓力迫使我們認清現實,早早放棄對自己、對生活可能性的想象,去適應所謂的現代社會運行法則。
但,是誰為我們制定了這套規則?這套規則真的合理嗎?對996和極度內卷的工作環境感到精疲力盡的我們,是否有能力改變現實呢?
楊照說:“在著手參與改變社會之前,你得先思考這個社會?!?/strong>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傾注了畢生精力,從哲學、經濟、社會、政治等各個面向解釋了資本從何而來以及資本如何運作的問題。而著名社會學家韋伯對現代社會的運行邏輯以及現代人的生活困境有著敏銳的洞察。想要知曉現代社會的真相,必然繞不開這兩位思想巨擘。
但對初學者而言,他們的作品或許過分深奧,好在“經典擺渡人”楊照用《 <資本論> 的讀法》和《認識現代社會之真相》兩本書為我們建起了一座通向大師思想世界的橋梁。
在《<資本論>的讀法》中,楊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厘清了《資本論》的關鍵主題與論證過程。人如何淪為勞工?老板與勞動者的階級差異是必然的嗎?我們與國家間的債務關系是怎樣的?我們可以透過楊照對《資本論》的解讀,重新認識自我與工作、自我與社會的關系。
而在《認識現代社會之真相》中,楊照以自己的生命體驗映照韋伯的思想火花,韋伯眼中的現代社會被冰冷的理性所宰制,他用“牢籠”來形容現代人的生存處境。他為什么這么悲觀?從這種悲觀中,韋伯產生了什么洞見?
楊照的這兩本書,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幫助我們思考我們如何在現代社會這個龐然大物面前能保有主體性和主動性,在現實的基礎上想象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原價174元,現在僅需95.7元
精彩好書,不要錯過??
成為一個公務員意味著什么?
第一項特性是在現代的官僚制、行政班子中,可以以自由意志參與和退出。這對照的是傳統的官僚,那是奴仆制,在君王之下有包括宦官等人在內的奴仆。進入這個系統里的人是沒有自由的,不是自己選擇要加入這個支配系統中的,不管這些人得到了多少權力,只要進入就不是自由的。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沒有可以退出的自由。
但是,現代理性的官僚制度是自由意志。因此,這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理性考量的結果——自己要想清楚要不要進來。如果先進入其中并待到某種程度,也可以在自己想清楚后運用理性的選擇,退出這個系統。
第二項特性是參與到這個官僚體系里,人不會只有一個普遍的資格。必須要先證明自己具有這樣的資格,無論是通過學歷、考試或是不同的人推薦的運作得到資格。而公務員或官僚最后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的人有兩項非常清楚的特性。第一,有明確的職務,比如處在某個機關中,會有一個相對應的頭銜。第二,這個位置、頭銜和職責有明確的界限,而且該界限涉及支配,也就是人在某個位置上擁有決定權,可以支配一些事。
但是,不管你在這個官僚體系里處于多么高的位置,除非是官僚體系中的最高權威擁有者,否則在你之上也一定會有另一個人——這個人的重要特性是其職責、位置是負責支配你的。
這樣的支配關系不是自然人之間的關系,而是職位之間的關系。位于你之上的人可能會變,你也可能移動到別的位置上。但是不管到哪個位置,都必須按那個位置給予的職責與權限行事。同樣的,位于你之上的人換了,那么新來的人會依照同樣的職位與權責支配你。因此,在考量是否參與這個官僚體系時,理性算計必須建立在幾項條件之下。
第一,這是一個專職,官僚體系里基本上不太會有兼職,其中一個理由是在上一節介紹過的:必須公私分明。如果你公私不分,在外面做了涉及公家權力的事,就會造成權力與利益層面的混淆,這就變成了官僚體系中的大忌諱。
還有另一件事,官僚體系是由hierarchy(科層制,等級制度)組成的,有上有下,而且上下分級非常清楚。如果一個人不是專職人員,那么他在這個上下分明的結構里的職位安排就會變得不穩定,會出現其他變數。
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得到在這個結構里清楚的被服從或必須服從的關系。沒有這樣的關系,別人也就不知道該如何看待這個人,進而會排斥他、看不起他或對他視而不見。因而,這種非專職人員也會在官僚體系里被逐漸地排除在外。
這是第一個要考慮的,如果要進入這個體系,你的專業就是你的主要職業。另外,還有一個專業資格的限定。要進入官僚體系,就必須有心理準備,要愿意而且可以證明自己擁有某種專業資格,必須服從取得及展示這些專業資格的程序,而不是在對方要求自己提供相關資質材料時質疑和反問。
《人生切割術 第二季》
為了確保是專職,在官僚體系中,基本上每個人都是從主要職業上得到固定的薪資,而且在這個系統里會領到多少薪資,也是等級制的。這兩者緊密地關聯,地位越高,薪資也就越高。
數字有絕對的理性,比如35000 大于 34000,34000 大于 28000,這絕沒有商量的余地。而這種沒有商量余地的數字、上下關系、多寡關系,同時也與官僚體制里層級的精神配合在一起,更進一步強化了官僚體系中非常嚴格的層級制度。
另外,因為有這種層級制,所以官僚體系管理班子里的人,都不是為一時之快加入官僚體系的。雖然前文說到人有自由意識,可以進來也可以出去,但當自己決定要進來時,其實就已經在考慮自己不會像蘸醬油一樣蘸了一下就離開,否則不如不進。
這個系統的一個最大特色是安排了人的職業生涯,這意味著它可以非常清楚、明白地展現出一個在這個職務上的人,他下一步可能走到哪里。
就像一個中國古代非常復雜的今天應該沒人能玩的游戲——升官圖。升官圖畫出了一張如蝸牛的回旋紋路般的大圖,它有兩個特性。
第一,在中國近世的歷史里,尤其到了明清時代,官僚體系十分復雜。但不管這個官僚體系再怎么復雜,它之所以能化身為升官圖這樣的游戲,正是因為它畢竟還是可以畫出一條一層層不斷盤旋向上的路數,而這條路數是固定地由低依次不斷往上升。
因此,不管一個人進入的是官僚體系里的哪一個位置,都必然有繼續往上延續官僚事業的路徑。用這種方法,它不只幫人決定了現在,更重要的是它讓人有一個明確的可預期和追求的未來。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在任何位置上所取得的支配的權力以及能運用的行政手段,都只是一時交到他手中,與他沒有作為人的財產所有權關系。
離開了某個職務,就不能再動用所有相關的行政手段,甚至包括它帶來的名聲、地位。比如,有一些跟隨官職而來的頭銜(諸如某某委員會的主席、某某基金的董事等),雖然它們從表面上看來好像不是與官職直接掛鉤的,但一旦它們和一個人的行政職位有關,那么當他離開了這個行政職位,就必須把它們統統交給下一個接掌該行政職務的人。
因此,這種行政支配手段和人之間的非所有權關系也是另一個重要特性,并且這一切都是由非常明確的紀律約束和控制的。這就形成了整個官僚制、行政班子的主要特性。
為什么這種現代理性的官僚體系會在韋伯心中變成理想型呢?因為他看到了在越來越復雜的社會互動中,當人的社會活動涉及越來越多的人,官僚系統有其不可取代的精確性、穩定性和可靠性,優于任何其他掌握、運用權力的方法。
更進一步的,韋伯提醒人們:首先,社會的規模與官僚體系的依賴程度是成正比的。要在同一個系統里管轄這么多人,如果沒有像前文描述的嚴格的官僚系統進行管理,那么真的非常難處理實際情況。也就是它內在會隱含、產生或激化非常強烈的分裂性,這種不穩定性隨時可能被其他因素引發出來,結果使得這個社會組織無法維系下去,從而分裂。
因此,只有靠官僚體系才能維系這么大的社會組織,使其正常地運行。
反過來說,有了這樣的官僚系統,也就能使社會組織的規模不斷擴大,而它越擴大就越依賴官僚體系。這兩者是互相作用的。
《人生切割術 第二季》
賣時間的勞動者:
為什么我們無法決定自己每天工作多久?
經濟行為是人的行為,而人的行為中,絕對不能被忽視的因素是時間。時間最為公平,沒有辦法打折扣,所以時間是最根本的限制條件。首先,馬克思以時間作為前提,指人活著,不管是誰,不管在何種狀態下,一天都只有24小時,這是最根本、無法改變的事實。
在此之上另一項非常清楚的事實,就是我們可以把每個人的生活分成兩種不同部分。在一天24小時當中,我們必須要運用一定的比例去進行維持生存的生產行為。也就意味著你的人生一定有一部分是你為活下去而活著,而另一部分對馬克思來說才是真正活著。
馬克思認為我們為了取得生存條件而工作,這部分源自動物本能。所以這部分不屬于人所獨有的真實意義,只有當你已經取得能夠活下去的生存條件后,你用剩下的時間去追求動物性以外的其他欲望滿足,這時你才能與動物區隔出來,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工業化之后,人變成了勞動者和工人,于是就衍生出不一樣的狀況。
第一個狀況是,我們再也無法決定要用多少時間去滿足自己的生存所需,因為生產工具不在我們手上,所以只能出賣勞動力。我們只能借由出賣勞動力來換取工資。
農夫可以在田地栽種出自己所需的糧食,他很清楚自己需要多少糧食。工人卻不一樣,工人出賣勞動力之后,賺取到工資,可是工人的勞動力到底值多少工資,不是他自己所能決定的。所以工人不能說我工作8小時就一定能賺取我所需的工資。因為有時候,他的8小時工資遠超過他的生活需要,但是他的勞動力會貶值或升值。
工人自己可以決定勞動力升值或貶值嗎?不能。因為生產工具不在他手里,工人無法自行決定生產內容,所以他只能問老板:“你要付給我多少錢來讓我工作?”老板告訴他 :“你工作一個小時的工資是50塊錢?!钡鹊竭^一陣子,老板需要比較多的生產量,便提高工資為一個小時60塊。但工人也可能在工作內容不變及所有勞動條件都未改變的情況下,卻被老板告知 :“抱歉,從明天開始,一個小時的工資只剩下30塊錢。”
《人生切割術 第二季》
工人沒有任何權利決定自己付出的時間可以換來多少自己的生存所需。也就意味著進入這個體制里,你需要付出多少時間、能夠生產多少、如何能夠滿足自己生存所需,你都沒有決定權。你擁有的仍然是24個小時,但你作為一個人,你的時間劃分變得不一樣了。你被劃分為你可以出賣的勞動時間,以及你不能出賣的勞動時間。
勞動者可以賣和不可以賣的時間劃分是怎么決定的呢?是勞動再生產所需。意指要讓勞動者有時間睡覺、休息和吃飯,這是勞動力再生產所需的時間。因為如果連這種時間都賣了,作為勞動者,新的一天的價值就比前一天減少了。
所以我們每個人在勞動力市場中都被分成這兩部分:一部分是你需要多少時間離開工作,保障你明天可以回來繼續工作;另一部分則是你可以當成勞動力去出賣的時間,這段時間也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你不是自己勞動力的買主,勞動力的買主是握有生產工具的人。以我們今天的語言來說,握有生產工具即創造工作機會的人,實際上就是購買你勞動力的人。
以往,你要活下去,可以自己選擇用多少時間—你一直都清楚作為農夫或工匠需要用多少時間勞動,才能維持生活、養活自己。現在你變成出賣時間的勞動者,你就不知道這條界線在哪里了,因為這條界線和勞動價格之間的關系是浮動的。
勞動者的勞動力時間售價是被決定的。什么因素決定了勞動力時間的售價呢?首先,不能打破且必然存在的是勞動再生產所需要的成本。作為資本家,他不會害死自己的工人,他要維持工人在第二天還能夠回到生產崗位上的狀態,這是資本家必須遵守的。
除此之外,因為資本家掌控生產機器,又握有生產條件,所以對勞動時數的買賣價格具備高度的決定力。這又是政治經濟學與經濟學之間的差異。從經濟學的角度,我相信很多人都能接受今年所領的工資,這是一個“愿打愿挨”的關系,由復雜的供需妥協談判所決定。
老板愿意付給你的工資,你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拒絕,這就是市場。市場意味著每一項交易成立的時候必然存在著一種平衡。作為提供勞動成本的這一方,老板依照自己的需求,在價格上跟你達成協議;你站在供給的這一方,或在有生存需求的情況下,答應以這個價格出賣你的勞動力。兩者形成了平衡,這就是市場。所有的交易在經濟學理論上都是市場上的平衡,因而合理,不但是老板的理性選擇,也是勞工的理性選擇,兩者找到了匯合點,只要雙方同意工資金額,就必然是平衡的狀態。
《人生切割術 第二季》
然而馬克思就是要反問:真的是如此嗎?我們不能只是去觀察、分析個體的交易。從19世紀資本存在,資本家與工人之間就并不是單純的個別交易,而是在集體交易的情況下引發與交易有關的許多因素。這些因素不會單純只是供給和需求,也涉及其他因素。
其中的關鍵因素,馬克思稱之為上層結構,其中一部分就是在幫你決定什么是對的、好的或應該的。這套上層結構反映出下層結構,下層結構是生產的安排。資本家握有大權,所以自然地就會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打造出一套上層結構。在資本家握有大權的情況下,由之而生的社會上層結構就會告訴你相信交易是平等的。
這套上層結構必然會歧視或壓榨勞動者。因此,在馬克思后來的分析中,出現了他所謂的勞動者的最大敵人。勞動者的最大敵人甚至不是資本家,而是迎合資本家利益所建構起來的上層結構。上層結構影響了勞動者,讓勞動者在心里產生了一種虛假意識,一種錯誤的利益認同。勞動者不知道作為一個勞動者的真正利益在哪里,反而認同資本家,或是認同資本家所創造出來的上層結構所給予的這一套價值,因此創造了虛假意識。一旦勞動者產生虛假意識,也就意味著認可這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交易,不可能意識到還有其他可能性。
而我們今天讀《資本論》,了解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并不是真的要徹底推翻這一套市場邏輯,而是我們需要一種不同性質的提醒,告訴我們:是否只能是這樣?
當你作為勞動者卻全盤接受市場經濟學的說法時,相信只要有老板提供任何工資,只要有人愿意去接受這份工資,那就是合理的,一旦你進入這種市場經濟學的思考模式,你就會忘記或者忽略這套市場經濟學是以何種方法破壞或傷害一個人作為勞動者的真實利益。
到今天為止,馬克思主義至少在這一方面有高度的價值,在市場經濟學所產生的上層結構的模式之外,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思考方式,告訴勞動者如何更進一步認識到何謂人類行為當中的公平性。
《編號17》
通向大師思想世界的文字之橋
“在著手參與改變社會之前,
你得先思考這個社會。”
“經典擺渡人”楊照帶領我們重新認識現代社會
在現實的基礎上想象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原價174元,現在僅需95.7元
精彩好書,不要錯過??
袖珍本《紅樓夢》+《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套裝,加贈紅樓帆布袋,點擊購買
看理想掛耳咖啡禮盒,甄選全球產區,12款人文風味,點擊購買
理想盲盒書庫大換新!增加59元體驗款!點擊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