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Karl Popper,1902—1994)是什么人物?
他是哲學家,以其科學哲學理論聞名于世,科學哲學的核心是證偽主義。如果一個理論不能被證偽,它就不是科學,能稱得上是科學的理論,不管多么經典,都必須發展,都不能推上神壇,那就成了宗教,成了臀部真理,不再具有科學性。
現實中,人們卻又很難擺脫臀部思維,學界絕大多數人都是在用臀部看世界,而且相信世界上有唯一正確的理論。
波普的證偽主義,適用于任何科學體系,當然也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性,恩格斯有過一個精彩的表述:“馬克思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它只是方法論,而在大國學者的敘事中卻成了徹頭徹尾的本本主義,為什么?原因與理論無關。
波普當然不會接受馬克思的學說,這一點他與密友哈耶克完全一致。
兩位世界頂流大師的結識源于波普的著作《科學發現的邏輯》,哈耶克一下著了迷,請波普在倫敦經濟學院舉辦研討會;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和波普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歷史決定論的貧困》等作品都表達了對極端集體主義的批判。
波普讀《資本論》相信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重復性的東西太多,需要做的是歸納出真正的要點,第一,必須摧毀資本主義,除了革命還是革命,沒有改良之路。這種理論上的你死我活沖突,與席卷了歐洲的社會主義革命浪潮是一致的。這顯然不是經濟建設者的思路;第二,勞動被異化,勞動者的命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不會正向改善,只會越來越悲慘;如果這個結論是真理性的,那么,現在的歐洲應該是一片水深火熱,民不聊生了;第三,資本家作為個人,也是資本主義體系中的受害人,被異化的不僅僅是勞動者,也是整個人類。所以,共產主義的口號是解放全人類,不僅僅是去解放恩格斯在曼徹斯特家族工廠中的紡織女工。
第三條也許是更真實的馬克思,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馬克思真正酷愛的是哲學,他所酷愛的哲學,當然是德國的哲學系統。
德國哲學也可以說是對形式邏輯的批判,反對非此即彼的庸俗的思維定式,強調整體與綜合思維,凡是陷入二而一對立的,本質上都可以說是馬克思所批評庸俗共產主義。這等于說,資本家作為具體的人,不必然是勞動者的敵人,正如恩格斯雖然擁有家庭產業,卻是貧困的撰稿人一生的朋友,馬克思反對的不是人,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所以,在《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共產主義并非是毀滅性的,相反共產主義是“人性的復歸”,是“個性充分發展”的社會,這不是很美好嗎?
正因為如此,哈耶克在批評馬克思主義時,有一個溫和的前提,他認為自由主義與馬克思的集體主義不是目標上的沖突,雙方都想走向人類的大同,差別是方法與途徑。
至于波普的批評,用今天的眼光看,不過是用二戰后世界經濟史的事實,對馬克思主義做了一個“科學哲學”的證偽。
窮與富的差別并不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專利,任何經濟都會有, 一個沒有貧富差別的經濟體,至少到今天為止還沒有出現過,它只能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假設,是科斯的黑板經濟學。
既然證偽定義著科學性,那么,中國現在1440家馬列學院,一百多個博士點應該做點實事,不是千篇一律地給經典理論做注腳,而是通過現實的批判與證偽,走向通往真理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