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由李秀文女士口述,李秀文侄媳婦譚明女士整理的《我與李宗仁》一書正式出版。
書中披露了民國時期諸多政軍界名流的珍貴生活資料,其中尤以她和李宗仁的生活細節為重。
作為民國“代總統夫人”,她的一生雖經坎坷,但在世人眼中依然算得上尊榮順遂。
新中國成立后,在政府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李秀文度過了安然寧靜的晚年。
然而就在1990年,李秀文的百歲祝壽現場,她唯一的兒子李幼鄰卻面對鏡頭潸然淚下。
“我的母親雖活了100歲,可她卻守活寡整整70年啊!”
而在李秀文女士的口述回憶錄中,她也這樣說道:
“我三十多歲就沒有了婚姻的樂趣,幸虧有兒子陪伴了一生。”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要從李秀文與李宗仁成婚之前說起。
李秀文出生于廣西桂林,與李宗仁同村,但兩人雖然同在一地,卻從未結識。
定親的契機還是李秀文小時候算命的老者一句話:“此女命格特殊,將來一定夫榮妻貴,貴不可言!”
正是因為這一句話,李家人對李秀文的婚事嚴格把關,一來二去,就拖到了她20歲那年。
眼看著李秀文就要被拖成老姑娘,她的家人開始急了,此時恰逢鄰村的李宗仁家前來說親,父親將李秀文與李宗仁的八字拿去一對,頓時喜出望外。
看八字的人說,他們兩個命格十分契合,將來一定大富大貴。
于是在1911年,李秀文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李宗仁。
彼時的李秀文還不叫秀文,她家父母大字不識一個,只按照家里排行給她取了一個“四妹”的名字。
還是飽讀詩書的李宗仁拍板,為她更名為“秀文”,意為錦繡文章。
婚后兩人生活和睦,李宗仁在軍校習武,李秀文就將家中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侍奉公婆,整理家務,很快李家全家上下,都喜歡上了這個溫柔賢惠的新媳婦。
雖然李秀文目不識丁,但李宗仁并沒有因此冷落妻子,而是手把手教她識文斷字。
好景不長,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從軍校畢業后的李宗仁毅然踏上了軍旅之路,從此跟隨部隊南征北戰,與家人聚少離多。
從小接受封建教育的李秀文盡管不舍,卻也明白自己不應該阻止丈夫追求理想,建功立業,于是一直留守家中,默默操持著家務。
在外征戰的李宗仁很快因才能出眾被賞識提拔,一路升任為廣東新會縣縣長。
稍微安定下來的李宗仁,很快將妻子接來身邊同住,就在這段時間,他們的兒子李幼鄰出生了。
可緊接而來的戰爭,沖淡了一家人的喜悅之情,為了躲避戰亂,李宗仁派人將母子倆送往上海,自己則率軍一頭扎進玉林地區,自任為司令。
燒遍全國的戰火阻隔了二人,直到1923年,李宗仁旅部設在桂平。
公婆擔心兒子兒媳長年分居感情淡薄,便勸說李秀文帶上兒子去桂平與丈夫一家三口團聚。
就是這一去,李秀文的人生從此發生了巨變。
原來早在接李秀文來身邊同住時,李宗仁的事業已有起色,各種應酬聚會五花八門。
別人都有夫人在側替丈夫周旋,但李秀文沒什么文化,也怕自己去了說錯話做錯事給丈夫丟臉,于是每次都稱病推辭。
久而久之,李宗仁就算嘴上不說什么,心里也會為這段完全不平等的婚姻暗暗嘆息。
所以,在他獨自闖蕩軍界身邊又沒有知心人陪伴時,郭德潔的出現猶如一記春雷,讓李宗仁精神為之一振。
說起來,這位郭德潔也是個奇女子。
她比李宗仁年輕15歲,可謂典型的老夫少妻。
小時候的她家境優渥,很有主見,于是不顧家人勸阻和街坊鄰居的風言風語,毅然選擇進入桂平女子學校讀書。
在那個家家戶戶對“女子無才便是德”深信不疑的年代,接受過教育的女子可謂鳳毛麟角。
李宗仁入駐桂平縣后,某天登上城樓視察,被樓下騎著自行車路過的郭德潔吸引,繼而一見鐘情。
郭德潔同樣對這位風度翩翩,又儒雅體貼的司令深懷好感,于是在李宗仁上門提親后,自己做主廢除了舊婚約,執意嫁給他做側室。
有了郭德潔的幫助,李宗仁在政界如魚得水,僅一年后就成功統一廣西,擔任桂系領袖。
知道這個消息的李秀文雖然失落,但在那個男人普遍三妻四妾的年代,也只能默默承受。
至此,李秀文與李宗仁的婚姻可以說是徹底名存實亡了。
李宗仁出席各大重要場合,身邊陪伴的都是郭德潔,時間一長,側室慢慢有了民國第一夫人的名聲。
正妻李秀文卻好似成了透明人,除了李宗仁每月按時打去的豐厚錢財,幾乎沒多少人記得李宗仁還有一位妻子。
一開始,郭德潔對李秀文這位“正房太太”還算尊敬有加,可隨著她跟在李宗仁身邊結交的上流人士越多,她的心中不由產生了一股傲慢。
這股傲慢不僅來自于郭德潔比李秀文更豐富的學識,還來自于她日漸膨脹的野心。
1943年,李宗仁的母親劉氏去世,李宗仁匆忙帶著郭德潔從外地趕回老家奔喪。
在葬禮上,李家人本來按照男女分為兩列,每列中再按長幼尊卑分出座次的規矩進行祭奠。
男廳中李宗仁與大哥李德明跪在最前,女廳中自然也是李秀文和大哥的妻子打頭,郭德潔作為妾室,應該排在后面。
但跟隨李宗仁在政場多番打拼的郭德潔,對此十分不滿,她看不起李秀文這個不識大字的家庭婦女。
于是在葬禮的最后一天,她公然越過其他人擠進了李秀文和大嫂中間。
察覺有人向前擁擠,卻并不知道究竟是誰的李秀文,下意識伸手推了推,沒想到被郭德潔一把扯住了頭發,吃痛之下回頭怒斥。
一時間靈堂里亂作一團,最后還是李明德過來主持大局,將郭德潔請到了男廳繼續祭拜,這才算讓事態平息下來。
這次鬧劇之后,李秀文與郭德潔算是徹底撕破了臉,兩人至死也未再往來。
好在,盡管與丈夫疏遠,李秀文的兒子李幼鄰可是始終陪伴在母親身邊,給了她無窮的慰藉。
李幼鄰從懂事起就感受到家中氣氛的不同尋常,來去匆匆的父親,神色愁苦的母親,小小的孩子過早地體會到了人生的壓力,變得格外聽話懂事。
進入學堂的他也未令母親操心,直至中學畢業,出國留學深造,還是留在國內升學的難題橫亙在母子二人面前。
李秀文雖是農村婦女,但在培養孩子這件事上十分具有長遠眼光,她支持李幼鄰遠赴美國留學。
而步入大學校門的李幼鄰也沒有讓母親失望,他加倍努力地投入書本,刻苦學習英語,最終以優異成績從大學畢業,緊接著攻讀碩士、再是博士……
學成后的李幼鄰在美國組建了家庭,擁有溫柔美麗的外國妻子和四個可愛的女兒。
逃往海外的李宗仁沒有選擇帶上原配妻子,但苦苦期盼與兒子團聚的李秀文,最終還是被思母心切的李幼鄰接來了美國。
母子二人一同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但隨著年歲增長,李秀文心中葉落歸根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于是在1973年,闊別祖國多年的李秀文,終于在多方支持下,順利回到故鄉桂林定居,并在那里度過了恬靜安詳的晚年。
兒子李幼鄰每年都會從美國飛回來探望母親,侄兒侄媳也始終陪伴在側,回國后的李秀文其實并不孤獨。
1992年6月18日,李秀文在桂花街熟悉的老房子里,走完了滄桑的一生,享年102歲高齡。
一代傳奇女性的人生故事就此落幕,她的經歷似乎很難用幸福或不幸來概括。
那么,你會如何評價民國代總統夫人李秀文的一生呢?
參考資料:
1、《我與李宗仁》
2、桂林日報《民國“代總統夫人”的百年滄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