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說俄羅斯是如今世界上最能頂的國家,需要在歐洲以一己之力硬抗整個北約,壓力非常大。但事實上中國在印太所需要承受的的壓力,可一點不比俄羅斯小。
2006年,時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提出了一個印太“菱形同盟”的構想,即讓美國、日本、印度以及澳大利亞這四個國家建立一個包含政治、外交以及軍事等多領域合作的四方對話機制,簡稱“四邊機制”。
在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磨合之后,如今這個“四邊機制”已經是趨于成熟,不僅已經舉行過多次外長甚至首腦峰會,諸如聯合軍演這樣的軍事合作更是愈發頻繁。
值得一提的是,美日澳印在印太鼓搗的這個“四邊機制”,時常被稱作亞洲版北約或者小北約。他們和北約在歐洲長期以俄羅斯為對手一樣,也是給自己找了一個對手——中國。
尤其是在近些年,中國隨著實力的提升,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對美日澳印四國,尤其是美國在區域內的主導地位形成了挑戰。他們便試圖通過聯手的方式,在印太地區對中國進行圍堵,以遏制中國的崛起,從而保證自己的利益。
為此“四邊機制”長期性的針對中國,尤其是在南海、臺海等關鍵問題上,各種的指手畫腳。甚至不久前他們還首次啟動了所謂“船上觀察員任務”,一群人開著美國的巡邏船到處晃悠,騷擾別人家的漁船,儼然把自己當成印太地區的執法者。
好家伙,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印度洋和太平洋這兩片海,都是他們家的魚塘呢!
對于中國而言,美日澳印這個“四邊機制”所帶來的壓力無疑是比較大的,甚至比俄羅斯之于北約都是不遑多讓。畢竟從硬性的軍事實力上講,美日澳印組成這個所謂的亞洲小北約,是完全不輸于歐洲的那個正牌貨的。
正所謂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別看“四邊機制”僅有四個成員國,比之北約的32個差了一大截。但是人家這四個國家幾乎全是狠角色,隨便一個拎出來都能吊打一大堆的北約國家。
比方說美國,據相關數據顯示,當前美軍的現役人數超過了132萬,同時還裝備有大約1.3萬架各型飛機,超過39萬輛的各類車輛,以及總排水量超過416萬噸的各型艦艇約500艘。這樣的一個人員裝備規模莫說是在北約無人能及,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是獨一檔的存在。
另外不要忘了,美國還有著全球一流的裝備水平,像什么五代機,核動力航母這些東西,美國手里都是有著一大堆。如此再搭配美軍龐大的規模,那幾乎就可以稱得上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強。
當然美國除了是“四邊機制”成員,也是北約的領頭羊,所以在這里并不具備可比性。姑且算作雙方互相抵消,打了一波平手。但即便是“四邊機制”剩下的這三張牌,北約接起來也有些吃力。
首先印度是當今世界少有的軍事大國,有著非常龐大的軍隊規模。據相關數據顯示,印度當前的現役軍隊人數超過145萬,比美軍都還要多。另外他們還裝備有2200多架各型飛機,近15萬輛的各類車輛,以及近300艘各型艦艇,總排水量超過了59萬噸,規模同樣是非??捎^。
當然印度的裝備水平相對會比較落后一些,但整體情況也不會太差。畢竟也還是有著諸如四代戰機、三代主戰坦克以及航母等諸多好東西的。
其次日本的軍力數據也是比較漂亮的,除了有著大約25萬人的現役武裝人員外,還裝備有1400多架各型飛機,約3.2萬輛各類軍車,以及總排水量約77萬噸的各型艦艇150多艘。
另外在裝備水平上,日本也是堪稱世界一流,裝備有如F-35戰機、宙斯盾驅逐艦等諸多當下同類型裝備里面的佼佼者。
最后澳大利亞的軍力數據可能差一些,當前的現役軍隊僅有不到6萬人,裝備了300多架各型飛機,約1.5萬輛各類軍車,以及總排水量約19萬噸的各型艦艇40余艘。
但需要注意的是,他們的武器裝備水平頗高,尤其是海上力量。像堪培拉級戰略投送艦這種排水量近3萬噸的準航母,澳大利亞就裝備有兩艘;而作為主力戰艦的3艘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則是裝備了宙斯盾系統。
客觀來說,印度、日本以及澳大利亞這三個國家,目前都是有著不俗的軍事實力,比之北約的大部分國家都要強。尤其是印度,如果單看紙面上所展現出來的實力,當今世界能夠穩穩壓其一頭的國家,也就上三常而已。其他的哪怕是英法這樣的老牌列強,那也是完全不夠看。
要知道英國如今的現役軍隊人數不過才18萬多人,而法國也僅有20萬左右。這意味著兩家的軍隊即便是加一塊兒,那也還差了印度一大截。甚至于就算是和日本比,那也是相差甚遠。
總而言之,美日澳印“四邊機制”所擁有的實力極強。如果是單純的從數據上進行累加,他們總計可以拿出來一支現役人員超過300萬的,同時裝備有大約1.7萬架各型飛機,60萬輛各類軍車,以及總噸位約570萬噸的各型艦艇近千艘。
如此龐大的軍隊規模,即便是和北約這個當下全球最強的軍事組織相比,那也差不了多少?;谶@樣一個事實,他們在印太所帶給中國的壓力,絕對是和北約在歐洲之于俄羅斯有得一拼的,甚至還要更大一些。
因為“四邊機制”的地緣位置非常特殊,四個成員國勢力被廣泛的分布于西太平洋、南太平洋以及印度洋一線,從而對中國形成了一個東西夾擊之勢。
比如當美國領著日本、澳大利亞在東線亞太區域和中國正面對抗時,南亞的印度便可以趁機在中國背后捅刀子,致使中國面臨一個兩線作戰的困難局面。
相比之下,俄羅斯在歐洲面對北約,不僅只有一條戰線,拉扯的戰線長度也沒有那么的漫長,應付起來無疑要相對輕松許多。
另外我們還需要注意到,俄羅斯在歐洲只需要對抗一個單獨的北約,而中國在印太地區除了要面對美日澳印“四邊機制”外,還有著諸如菲律賓、韓國這樣的潛在對手。
如果說菲律賓實力太弱可以無需放在心上,那么作為東亞怪物房成員之一的韓國那就不容忽視了。要知道韓國在當前所擁有的軍事實力,在全世界都是排得上號的,甚至可以和印度、日本去相提并論。
據相關數據顯示,韓國當前的軍隊現役人員超過60萬,裝備有大約1600架各型飛機,接近6萬輛各類軍車,以及總噸位約34萬噸的各型艦艇200多艘。
總結來講,在如今的印太地區,中國正面對著一股堪比北約的強大力量威脅,必須要警惕。畢竟俄羅斯的前車之鑒就擺在那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