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杭州網
杭州蕭山的田女士計劃買房,在查詢房產信息的時候,意外發現自己名下竟然多了一套房子。不過,憑空多出來的這套房子,沒有給她帶來任何驚喜,而是帶來了不少麻煩。
名下多了一套房
夫妻高興不起來
田女士家住杭州蕭山梅花樓萬眾名府小區。去年,她跟丈夫計劃買第二套房。“房產證明顯示我還有一套房子,在湘湖家園,我們實際就梅花樓一套房子。”
房產證明顯示田女士名下還有一套房子
田女士說,憑空多出來的這套房子,產權信息顯示是她跟一位單先生共同持有,辦證時間是2008年。“我們老公以為是別人幫我買的房子,他懷疑我外面……很尷尬。”田女士為了這件事,還跟丈夫解釋了半天。“我根本不認識那個單先生。”
田女士很崩潰
田女士說,自己娘家是蕭山進化鎮,后面嫁到了蕭山城廂街道梅花樓。她隱約記得,當年在村里,有一個人跟自己同名同姓。“她也嫁到湘湖了,她老公就是上面顯示姓單的那位先生。”
據了解,湘湖家園是蕭山當地的回遷房。田女士隨后跟湘湖社區取得聯系,要到了房主單先生的聯系方式。“他也莫名其妙,名字一樣很正常,那身份證號碼怎么會搞在一起呢?他也不知道。”
這件事情確實蹊蹺,田女士說,當時她就讓單先生把戶主改過來。“已經一年多了,三次要求他處理了,每次都沒有結果。”
對方遲遲不去修改,田女士想要買房的話,就成了三套房,各種稅費要高不少。田女士說,今年過年她回娘家的時候,還碰到了跟她同名同姓的那個人。“我說你們盡快把我這個房子弄開,她說不知道怎么弄,去問他老公,結果到現在還沒弄開,不是我的房子,我不想要呀!”
錯誤如何產生?
應該如何解決?
記者陪同田女士趕到了湘湖家園,上樓后發現,登記在她名下的這套房子大門敞開,里面是出租狀態。記者致電房主單先生,單先生表示,房子回遷之后是2008年統一辦理的房產證,這些年,他一直沒發現有什么錯誤,如果確定了變更流程,他愿意配合。
田女士跟丈夫剛剛買了新房,90多個平方米,根據蕭山區現在的契稅政策,購買14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二套房稅率在1%,三套房為3%,也就是要多交18000元契稅。夫妻倆目前還沒有繳稅,就等著把眼下的問題解決掉,可以享受二套房的政策。
根據單先生的講述,房產證當初是村里統一辦理,為了解情況,記者趕到了蕭山區湘湖社區。社區工作人員回應:“為方便居民,當初房管處的人到我們社區駐點辦理的。”
圖為城廂街道湘湖社區
得知田女士的遭遇后,工作人員進行了查詢,發現在社區檔案里出現的田女士都是另外一位,確實是單先生的妻子。“只能你們兩戶人家去房管處把它更正了。”
記者又趕到了蕭山區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系統中調出了湘湖家園當年的辦證資料,資料里有一份戶籍證明,屬于田女士。現在看來,正是這份證明導致她名下多了一套別人的房子。工作人員表示,如果要更正錯誤,需要單先生夫妻倆一起來一趟。現場,工作人員給單先生打電話說明了情況。單先生答應,近期會來變更。
圖為蕭山區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
而針對此次錯誤如何產生, 蕭山區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隨即展開調查。截至發稿前,記者收到了調查結果:原房產登記的代理人提供了錯誤的身份資料,與田女士身份證號重疊,導致田女士在查詢房產檔案時,顯示了與其無關的信息。
來源:小強熱線浙江教科
延伸閱讀
花6000多萬買下別墅,再花250萬元裝修結果糟心事接踵而至——拎包入住遙遙無期,進口家具變雜牌,擴充電容被騙,裝修公司老板更是直接失聯。
在上海佘山的月湖山莊,熊先生夫婦花費6000萬元買下的800平米別墅,卻在裝修過程中不斷“踩坑”......
工期一拖再拖
2023年,熊先生和妻子王女士購買了一套800平米的別墅,地點位于松江佘山的月湖山莊,花費6000余萬元。
自從買下別墅后,熊先生每天都會接到許多中介或裝修公司的電話,考慮到自己確實有裝修的需求,于是熊先生經一位中介介紹,結識了一位自稱在高端豪宅“紫園”有豐富設計經驗的華裔設計師沈先生,其公司為上海英斯普雷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起初,熊先生打算將別墅原有的裝修“推倒重建”,于是讓這位華裔設計師提供完整方案,而對方也如約設計了施工圖紙、效果圖等,僅僅是該方案,熊先生就支付給對方近300萬元的設計費。
250萬裝修合同的設計效果圖
“這套方案最終落地可能要花一兩千萬,當時資金有限,就想著還是先簡單裝修一下,過幾年再來落地這套設計方案。”
熊先生直言,這套設計方案他很滿意,因此和設計師之間建立了信任。
到了2024年9月,熊先生決定請這位設計師幫他簡單裝修一下房子,在房子原有的基礎上翻新,可以盡快拎包入住,最終雙方以250萬全包價格簽訂了裝修合同,包含軟裝和家具費用,約定今年1月交房。
“當時我也很忙,沒時間管這個房子,這個設計師和我說一定包我滿意,交給我一個漂漂亮亮的房子。”
因為有過合作,所以熊先生對設計師也比較放心,動工后的兩個月,熊先生都沒太過問裝修的進度,直到他的家人去了施工現場,才發現事情不太對勁。
現場的裝修幾乎沒有進展,和剛買來的時候變化不大,自此,熊先生才打算“盯一盯”進度。
別墅大廳入口處現狀
“我也找了認識的監理來提意見,但是他們(裝修公司)嘴上說好好好,實際上一個整改的地方說了好幾次都不改。”
很快,4個月的工期轉瞬即逝,可在熊先生看來,房子最大的變化就是墻面刷了膩子、裝了幾個柜子,要說能夠“拎包入住”,還相去甚遠。
熊先生也多次找裝修公司溝通,但是對方永遠是“嘴上一套,背后一套”,承諾再給他們一個月就能完工,可是工地里經常一整天都看不見一個工人,一個月過去,房子根本沒有變化。
最終,今年3月19日,熊先生通知裝修公司停工。
進口家具變“雜牌”
從提出停工至今,熊先生家里再無一點變化,這段時間以來,熊先生的妻子王女士開始核實目前裝修的成果,越查越讓她感到難以接受,直呼遭遇了“殺豬盤”。
近日,記者隨王女士來到了這套月湖山莊的別墅,剛走進獨棟別墅附近,就能看到門前隨意堆放的沙石、材料以及垃圾,王女士直言,就這副景象,也是她多次要求施工隊打掃一下才有的結果。
別墅外景現狀
在別墅大門處,王女士指著幾個滅火器說,這就是裝修公司收取5萬元提供的“安全措施”,目前別墅的大門是用幾塊拼接的木板代替,王女士稱,裝修公司已經收取了2萬元的大門定金,但是至今他們也沒看見大門的影子。
走進別墅,還未拆封的木板、墻紙、臺盆都堆在地上。記者注意到,王女士此前選定的一塊地板樣板上寫著“信宏”地板,但掃描樣板介紹上的二維碼,卻跳轉到另一個品牌“邦美尼”地板的網頁,然而實際送到別墅里的地板,竟然又都不是上述兩個品牌,在其包裝上記者也并未找到地板相關的品牌信息,而這批地板的報價為9萬元。
根據裝修公司提供的預算清單顯示,主衛的“石材臺盆柜”價格為5407.6元,但王女士說,她自己上網查了同款臺盆,僅需幾百塊,而裝修公司的員工也曾私底下告訴過王女士,這個臺盆是他在網上花700塊買的。
“當初承諾的軟裝家具都是國外進口的,現在全都是網上買的雜牌。”
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少,例如報價清單上注明是1萬元定制柜子,實際確是對房子原有的柜體重新噴漆;而所有柜子報價29萬元,實際上柜子的品牌、規格、樣式,裝修公司全都沒有和業主確認過,就已經完成安裝;清單上還有安全文明施工費用、成品及半成品保護等措施費共7萬元,但業主沒有看到任何相關的措施。
別墅廚房現狀
針對當前送達的物料和裝修進度,裝修公司告訴熊先生,目前已經花費190余萬元,但在熊先生看來,實際效果與他們提供的效果圖相差較大,甚至有虛假宣傳的嫌疑,這讓他不能接受。
當天,記者還在熊先生家里看到,多個房間的墻面已經出現了大面積的滲水、發霉現象,而此時距離裝修停工也不過3個月。
別墅房間內出現多處發霉、滲漏
裝修公司老板失聯
除了施工延期、虛假宣傳等問題,熊先生還發現裝修公司負責人沈先生有詐騙的嫌疑。
早在動工之初,設計師沈先生就告訴他們,房子里沒有電,需要增加電容,讓熊先生額外支付16.9萬元,并且沈先生聲稱有“門路”,可以讓電力公司盡快來完成擴容,否則拖上幾個月影響工期。
“我想著以后重新裝修還要找他,很信任他,就把錢給他了。”
熊先生說,直到他要求停工以后,再回頭來想想這件事他才覺得有些蹊蹺,他致電電力公司詢問,得知并未查到他家的增容記錄,而電力公司也解釋稱,電力增容分為“表前”和“表后”階段,“表前”增容是指電表至電力公司的部分,提出申請增容后由電力公司負責,是免費的,而“表后”增容是指電表至房子里的這段電路,用戶自己找電工施工即可,與電力公司無關。
熊先生支付給設計師個人賬戶16.9萬元的擴充電容費用
“我從包工頭那得知,表后增容本來就在他們的施工合同里,就是說這個錢是他硬騙的。”
據此,熊先生后來找裝修公司開具增加電容的發票,但至今也未拿到。而他也向裝修公司索要250萬元合同的發票,如今卻只收到另一家公司開具的150萬元發票。
多次詢問無果后,熊先生發現自己還被設計師沈先生拉黑,無法聯系到對方。
近日,記者聯系到施工負責人陳師傅,他說他和英斯普雷這家裝修公司簽訂了一個30萬元的合同,包含水電木瓦等工作,目前他的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是他之災去年收到過15萬元,至今還有一半的工程款未結清,他多次聯系負責人沈先生,對方始終沒有支付尾款。
侵犯消費者知情權
記者通過啟信寶查詢得知,上海英斯普雷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與熊先生對接的設計師沈先生是該公司的100%控股人。
6月26日,記者多次嘗試聯系該裝修公司負責人沈先生,但是對方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針對熊先生一家的遭遇,記者采訪到裝修業內資深人士朱先生。朱先生直言,如果裝修合同以及報價單上沒有寫明軟硬裝的品牌、材料、規格型號,那么合同是存在瑕疵的,如果在裝修過程中,裝修公司也沒有與客戶進行二次確認,并簽字簽收,那么裝修公司涉嫌侵犯客戶的知情權。
合同里對于電器沒有提及任何品牌、型號、規格
“比如說合同里寫的衛生間里要做一個浴缸,但實際做的卻是淋浴房,這時候要核實施工過程中客戶是不是簽字確認過,如果確認過就不能說裝修公司有錯,因為過程中的每一次約定都是合同的補充。”
對于材料、家具價格差異較大的情況,朱先生認為客戶和裝修公司簽約認可了價格,即便賣給客戶很貴,也是客戶認可過的。
“比如說一個幾萬塊的奢侈品包包,商家明碼標價,客戶也認可,但你不能買完單以后說這個包的成本只有幾百塊幾千塊,要求退還差價,這是挺難的。”
朱先生建議,客戶可以通過向消費者保護協會投訴,同時向法院提起訴訟,屆時客戶和裝修公司雙方提交合同、報價、驗收證明等證據。
“客戶對于裝修材料、工程質量、形式樣子都滿意了嗎,都簽字了嗎,這是最重要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