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ESG深度融入企業基因,可持續發展就不再是成本負擔,而是通往未來商業文明的通行證。
文|石丹
ID | BMR2004
初夏的浙江德清,是江南水鄉最富詩意的季節——莫干山的竹海泛起翠浪,下渚湖的蘆葦蕩漾著碧波,茶園吐翠,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草木香。5月10日,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師傅”)行政總裁陳應讓在德清出席“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會”時,不僅分享了品牌的發展戰略,更承諾了將持續深化創新驅動與綠色發展戰略,與眾多企業一起守護這幅珍貴的生態和諧畫卷。
距離德清200公里外的金華,有一座康師傅的自有生態茶園,2022年,康師傅通過其碳匯量(即通過種植茶樹等措施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抵消“純萃零糖原味茶”(以下簡稱“純萃零糖”)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量,打造出了國內首款碳中和茶飲料。
“碳中和茶飲料”只是康師傅在ESG實踐上的一個微小縮影。經過多年的實踐,康師傅又向世界遞交了一份“綠色答卷”:2025年5月,康師傅首次入選標普全球《可持續發展年鑒(中國版)2025》,并成為入選年鑒的食品行業企業中唯一榮獲“行業最佳進步企業”稱號的公司。
標普全球公司(S&P Global Inc.)是全球領先的金融數據及信息服務商,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CSA評級是標普全球推出的、最具影響力的可持續發展評估之一?;贑SA評估結果,標普每年發布上述年鑒以表彰優秀企業??祹煾?024年CSA得分較上年提高了28%,在獲評的396家全球同業中排名48位,超過了88%的同類企業,其中不乏在全球頗具盛名的食飲巨頭。
陳應讓在接受《商學院》記者采訪時表示,康師傅始終堅持eESG務實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之路:上游采用“企業+基地+農戶”模式,提升種植效率,引入智慧農業技術,確保產品安全與品質,用產業鏈幫助多地實現“自我造血”;生產環節引入創新生產方法,優化能源效率;下游聯動合作伙伴共同推廣低碳產品和包裝材料,實現廢物資源化利用,帶動全價值鏈的良性循環。
“務實的ESG”戰略定位
“e”代表“economic”,即經濟可持續性。
陳應讓強調,企業要真正“可持續”地做好ESG工作,最重要的是做到經濟上的“可持續”,并與公司業務實踐緊密結合。在ESG日益受到企業重視的背景下,康師傅已經率先踏上了對eESG的探索和創新之路,致力于追求eESG的成功,其中“e”代表“economic”,即經濟可持續性。“務實ESG理念不但增強了我們對綠色發展的信心,也為我們帶來了每年高達1億元以上的經濟回報?!?/p>
陳應讓告訴記者:“戰略的制定和執行離不開一個強有力的管理班子?!笨祹煾悼沙掷m發展工作來自治理層與經營層的大力指導與支持。早期整個康師傅ESG工作小組僅有兼職的5—6個人,主要服務對聯交所的監管報告。如今康師傅已建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由公司董事長、行政總裁擔任主任委員,下設方便面資源、飲品資源、產品研發資源、溝通傳播資源四大工作組,60—70余人直接參與這項工作,高效推動集團內部可持續發展, 并將營養健康、節能減排等ESG議題納入企業發展戰略中。“可以說ESG在康師傅已形成了良性文化?!标悜屨f,“在行動上, 我們提出的主軸方向是務實的ESG, 近年來,康師傅各個事業部自主性實施了一系列務實的減碳專案,效果顯著?!?/p>
一瓶茶的碳中和革命
將ESG紅利具象化為可感知的消費體驗,構建全民科普傳播鏈,最終使其轉化為平衡消費需求、產品質價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三位一體的價值樞紐。
在便利店冰柜前駐足挑選的消費者或許尚未意識到,當他們拿起康師傅“純萃零糖”時,正悄然參與著一場改變全球氣候進程的消費革命。2022年,這款中國首個碳中和茶飲料問世,不僅標志著食品飲料行業進入全生命周期減碳時代,更構建起企業與消費者共同應對氣候危機的價值紐帶。
陳應讓介紹,“純萃零糖”依據團體標準以及《碳中和聲明規范》進行判定,通過康師傅自有的生態茶園的碳匯量抵消“純萃零糖”在生產、運輸和銷售等環節的碳排量,并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認證,最終實現碳中和。
“貝恩公司連續多年的全球消費者調研數據顯示,公眾可持續消費感知度與踐行度普遍存在顯著的‘知行不一’的現象?!必惗鞴救驅<液匣锶藙⒀蟾嬖V記者,“中國市場調研數據顯示,阻礙可持續消費的前三大障礙為:信息障礙(50%)與可信度疑慮(50%)并列首位,標簽識別困難(44%)躍居第三,而價格因素(25%)僅居第五。消費者對可持續產品價值的認知框架建立,是一個需要長期教育的過程,非一蹴而就?!?/p>
顯然,如何讓消費者從認知ESG,進而轉化為推動其深入發展的切實力量,是關乎ESG能否實現長遠發展的核心課題。康師傅的答題思路之一是,將ESG紅利具象化為可感知的消費體驗,構建全民科普傳播鏈,最終使其轉化為平衡消費需求、產品質價與企業可持續發展且三位一體的價值樞紐。創新、務實,降低消費者參與門檻,使他們以有趣、有價值的方式真正參與到‘低碳循環經濟’中來,是我們在過去的嘗試中累積的經驗”。陳應讓說。
到這里,這瓶“碳中和茶”的使命并沒有完成,其“消費即環?!钡拈]環系統,還差最后一步——空瓶回收。根據權威機構的研究測算,我國PET飲料瓶回收率可達94%以上,每一個飲料瓶的回收再造都能帶來將近60%的碳減排,但消費者對回收價值的認知仍停留在傳統層面。實際上,當廢棄飲料瓶以一種全新的形態回到生活中,還通過專利技術帶來了更高品質的產品時,消費者的好奇心被激發。
被回收的空瓶,康師傅會將它變成非食品級PET瓶、纖維以及rPET員工工服、 rPET瓶標,或者是一個名牌的時尚旅行箱。
在“去瓶空想象島,與萬物共生”的項目中,通過與知名箱包品牌 “CROWN 皇冠 ”、天貓超市自有品牌“喵滿分”等跨界合作,以及環保解決方案合作伙伴的共創,實現了用康師傅廢棄飲料瓶制作拉桿箱、野餐墊、收納盒等環保周邊產品,輔以消費者輕科普,全面賦能線上全渠道商業場景??祹煾惦娚唐脚_3天實現了3800萬元的銷售額;跨界合作的環保旅行箱成為CROWN皇冠天貓旗艦店鋪銷冠商品,單月銷售量超店內同等價位(其他材質)產品銷量6倍?!绊椖窟^程中,實現了eESG模式下商業利益與環保公益的平衡,更以飲料瓶回收再利用的商業化落地,為可持續和低碳公益找到創新解決方案。經測算,若全球實現了旅行箱rPET化,每年將實現大約140萬噸的廢棄PET再利用,等同于消耗700億個回收的康師傅常規冰紅茶500ml飲料瓶。”陳應讓告訴記者。
數智化賦能綠色、高效發展
康師傅的能源管理實踐是以科技創新重構競爭壁壘、以可持續理念深化品牌價值的戰略抉擇。
身處于食品飲料行業,康師傅將ESG理念融入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節點,并貫穿供應鏈上下游。
一方面開發低碳產品,如碳中和茶飲、獲得“產品碳足跡證書”認證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面等,積極減少價值鏈碳排放,為行業綠色發展貢獻了諸多可行的科學減碳經驗;另一方面運用數智化工廠等項目,優化工廠生產程序,有效提升能源效率,減少塑料使用,降低水資源消耗,減少碳排放。例如, 在工廠端,康師傅于2021年開始探索余熱回收技術, 2023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并于2024年完成在全國方便面工廠的全面使用,節省蒸氣10萬噸/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3萬噸/年。
值得一提的還有康師傅飲品事業部研發的AIoT智能冰箱。陳應讓介紹,相較傳統冰箱,智能冰箱可減少能耗和能源相關碳排放40%以上,同時也滿足了商戶降本需求。截至2024年年底, AIoT智能冰箱覆蓋占比已達到其投放至下游全部分銷商冰箱總數的59.77%,并計劃于2030年實現100%的全覆蓋,全國約100萬臺覆蓋量。
在節能減排的同時,冰箱搭載的物聯網系統可實時采集消費數據,為精準補貨提供支持。按照傳統的作業方式,需要業務員每天到店拍照,確認小店鋪貨率與冰箱鋪貨的純凈度。“純凈度”是指冰箱內本品產品陳列的專一性或排他性。這一指標是快消品行業(尤其是飲料品類)衡量冰箱管理效果的重要參數。高純凈度意味著品牌在終端的“可見度”和“攔截消費者”的能力更強。人工統計效率低且易出錯,導致數據失真,另外,拍照后需層層上傳至總部分析,決策滯后可能錯失調整時機。
康師傅升級后的AIoT智能冰箱,配備智能攝像頭等設備,能在每次開關冰箱的時候,觸發實時回傳圖像識別數據,使數據具有連續性和實時性,能為營銷決策提供更精準和及時的信息支持。大規模替代了業務員每次盤點貨品、確認陳列面等店內執行的工作量。也讓企業發現了之前看不到的現象:例如,不少業務員在現場的時候把純度提上去了,人走之后就被調整回去的情況。相對人工拍照,冰箱純凈度的準確率從75%提升至100%;在此基礎上進行針對性冰箱純度提升后,2024年智能冰箱不但幫助客戶一起實現了節能降碳,而且業績貢獻度還較上一年提升了2%?!坝绕鋵τ谥攸c品項能及時持續追蹤,有助于提升重點品項鋪貨率。”陳應讓坦言,“康師傅的能源管理實踐不是對環境壓力的被動響應,而是以科技創新重構競爭壁壘、以可持續理念深化品牌價值的戰略抉擇?!?/p>
生態共治:從組織邊界到價值網絡
減碳是持續性的目標,在當下的嘗試,是為了將來的更好。
“康師傅上游連接著4000多萬農民和眾多供應商,我們通過身體力行,影響上下游組織,達成產業鏈的綠色共振,一同探索更為綠色可持續的供應鏈?!标悜尭嬖V記者,“從個體可持續到系統可持續的躍遷,本質上是商業文明進化過程中必須跨越的‘價值轉化鴻溝’?!?/p>
據了解,康師傅先后在河北省康保縣康巴諾爾地區、陜北神木、新疆喀什建立“環境友好蔬菜基地”,持續利用自身技術和規模優勢,歷時多年與高校合作開展“農作物主動保障體系”研究,探索惠及“三農”新模式,致力于打造“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鏈模式。此外,康師傅還積極聯手上游供應商和專家,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技術手段,改善土地質量,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也為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了積極的改變。
以康師傅在康??h的實踐為例。提升有機肥的轉化效率是康??h的“痛處”之一。在康??h,若以傳統方式對100萬噸動物糞便、枯枝落葉、菜葉菜渣進行處理,僅可轉化20萬—30萬噸有機肥,而且耗時??祹煾德摵仙嫌蚊撍卟撕献骰锇?,以及農業專家進行評估后,推薦了酵母菌(微生物)發酵技術,轉化速度可以提升1440倍,并可轉化出98萬噸有機肥。
同時,傳統塑料地膜無法降解是康保縣的另一個“痛處”,用過之后,其殘渣漫山遍野,即便當地相關部門出動大量人力清理也無法清理干凈。康師傅創新使用了可降解地膜技術,廢棄的一次性地膜在埋入土地數個月后,就能完全自然降解為有機質。如今,康師傅在河北省康??h康巴諾爾,已累計幫助康巴諾爾草原及周邊地區建立蔬菜基地20萬畝,收購農產品約50萬噸,帶動約15萬農戶就業。
類似的故事還發生在陜西神木??祹煾德摵鲜卟斯膛c農科院養土改地,利用煤泥生物發酵技術,將廢棄煤泥轉化為有機肥,提升了土壤肥力,讓曾經荒廢百年的鹽堿地煥發生機。
“康師傅每年采購農產品數百萬噸,直接帶動逾4000萬農民從中受益。減碳是持續性的目標,在當下的嘗試,是為了將來的更好??祹煾翟谔镩g地頭的創新與實踐也連接著未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标悜屨f。
“家園常青,健康是?!钡目沙掷m發展理念不只是康師傅的一句口號,更是深植于組織的發展哲學。當ESG從報告指標升華為組織能力,當減碳目標轉化為創新動能,康師傅用eESG實踐證明,當ESG深度融入企業基因,可持續發展就不再是成本負擔,而是未來商業文明的“通行證”。而這場正在深化的變革,也昭示著中國企業在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從“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躍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