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時,是賞梅的好時節,而到了夏日,老梅樹嶙峋的墨色枝干間,金黃橙紅的萱草花便探出頭來,仿佛在蒼勁的筋骨間綴滿火焰般的星火。老梅的“骨”與萱草的“韻”,一剛一柔,編織成一場關于生命的雙向奔赴。
老梅枝與萱草花
文/楊克元
莘莊公園東園及臨西邊的高坡,是冬去春來時探梅的最佳所在。這片占地約兩公頃的園區,是蠟梅與春梅的天下,成就了莘莊公園在上海乃至全國知名的賞梅景點的地位。
梅樹在花盡香消后,會進入休養生息、養精蓄銳階段。然而,在今年的夏日,梅林中大量種植的萱草正值盛開,這里便成為了賞花的又一網紅之地。
看老梅樹嶙峋的枝干間,忽地竄出一叢叢萱草花,金黃橙紅的花瓣綴滿枝頭,與墨色梅枝形成鮮明對照,恰似一場跨越季節的美好相會,花枝對談。迷人的景致,奉獻出盈盈綠地的輕歌曼舞,演奏出炎炎夏日的剛柔交響。
萱草,多稱忘憂草,俗稱黃花菜。其別名藏著千年的文化密碼。《詩經》有“焉得諼草,言樹之背”的句子,說的是游子種萱草于北堂,愿母親見花忘憂,后來“萱堂”便成了母親的代稱。又因花可食用,民間喚作“黃花菜”。
入夏后的朱砂與綠萼,梅花果隱葉稀,枝干筋骨畢現。枯墨皴裂,如蛟龍騰空;經天緯地,似玄蛇盤虬。自有一股蒼勁古樸的氣韻。尤其黃梅天,雷陣雨過后,枝椏發亮,肌理剛硬,宛如青銅器上的縱橫紋路,在靜默中透著沉雄。萱草在此時登場,給老梅枝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葉片修長如劍,簇生處濃綠欲滴;花朵張開似斗,繁盛中金光四射。
明黃色的花,邊緣微卷,像用金絲勾勒的酒杯,清雅脫俗;橙紅色的花,晚霞熔金,宛如潑墨點染的重彩,熱烈飛揚。
這些天,我幾乎天天來到此地,探老梅枝,觀萱草花。老梅的“骨”與萱草的“韻”,一剛一柔,一靜一動。梅枝以蒼勁寫盡歲月滄桑,萱草用明艷訴說生命熱忱,活脫像園藝師刻意安排的視覺對仗。
梅樹冬天開花靠的是年前攢的養分,萱草夏天開花靠的是根系深扎。厚積薄發,是它們共同的特性。這正像老同志們豐富的閱歷和晚年的生活狀態。他們在職時如梅樹開花,需時時蓄力;退休后似萱草生長,輕輕舒展。雖少了舞臺中央的聚光,卻能在更廣闊的天地里,依著自己的節奏舒展。雖然不再東奔西走了,雖然不坐辦公室了,可每天還是忙忙碌碌,在做許多新的事情。主動擔任志愿者,將最美的花朵獻給人間。在垃圾分類點耐心指點,在鎮區養老院服務孤寡,在繁忙銀行點耐心引導,在網站老小孩發表博文。做一個合格的社區協理員,在暑熱里梅枝間盡力綻放,用自己獨有的方式發光發熱。
暮色中的梅園別有一番意境。老梅枝的剪影被夕陽鍍上金邊,萱草花則化作點點橙紅的星火,微風拂過,葉片沙沙作響。草木無言,卻道盡生命的辯證法——梅樹以枯榮見證歲月,萱草用更迭詮釋永恒,而我們這些退休老同志,亦在觀花賞木間,懂得所謂“桑榆晚景”,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花開時節”?
每一次花開都是生命的禮贊,每一道皺紋都是歲月的勛章。
真正的樂觀是歷經滄桑后的依然熱愛,真正的奉獻是不計回報中的溫暖給予,真正的向上是時光磨礪中的綻放姿態。
夏天,是老梅枝與萱草花的交織時刻;老年,是停下來與向前走的抉擇階段。
在莘莊公園的梅樹下坐上片刻,看梅枝的蒼勁托舉著萱草的明艷,想人生的“剛”與“柔”、“退”與“進”,原來也如這般景,不必非此即彼。在歲月里尋得一處平衡點,便可像萱草那樣,于梅影斑駁間,開出屬于自己的、熱烈夏季中不尋常的風景。
作者/攝影:楊克元
編輯:岳順順
初審:方佳璐
復審:林心怡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上觀號作者:今日閔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