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界龍頭企業已卷到飛起。
5月26日,西貝對外公布了食材來源透明與“五不含”承諾。為每一位就餐顧客展示食材公開卡,宣稱絕不添加雞精、味精、香精,絕不添加防腐劑和色素。
不僅如此,西貝還開辦了精英訓練營和魔術學校,把一眾同行看得目瞪口呆。
一直以來,西貝就在不斷“向上卷”的路上狂飆,他們將消費群體定位為30歲以上,家庭年收入40萬的中產,單人客單價也由三年前的人均90元,上漲至目前的150元。
有網友曾感嘆:月薪2萬都不配來西貝消費。
三個雞翅29,一份炒蛋36,一盤古法饅頭21……顧客一看一個不吱聲,滿腔的“兵荒馬亂”在掀桌的邊緣游走。西貝也因此隔三岔五就沖上熱搜,但即便這樣卻擋不住門店里人滿為患。
不得不說,在西貝身上有太多的疑問,而這也僅僅是冰山一角。
短短5年間,西貝的現金流就由負值暴漲至年營收突破62億,利潤翻了4倍。當眾多餐飲企業紛紛關門歇業時,他已成為年接待人次達4000萬的中餐行業巨鱷。
西貝,到底都是什么人在消費?
“吞金獸”的“快樂城堡”,正從游樂場向餐廳遷移。
據統計僅2024年,西貝累計接待兒童數量達640萬人次,比整個青海省的常住人口還要多。
2017年西貝提出“家有寶貝,就去西貝”的口號,便正式開辟了專業兒童餐賽道。
但凡去過西貝的人都知道,店里雀躍的孩子比幼兒園都多,無論在店門口排隊等餐,還是店內的餐桌前,無所不在的孩子就是“標配”。
即便排單上顯示還需等待99桌,家長們都得甚是歡喜(愁眉苦臉)的在門店外駐足。因為西貝的兒童餐,已經被1-8歲的孩子們視作愛不釋手的禮物。
一位家長就曾表示,每個星期一都是孩子的“西貝日”,每月4次更是雷打不動。盡管閉著眼已經能把菜單倒背如流,但孩子一張嘴還是:去西貝!
原來,到西貝消費的人和吐槽的,居然是同一撥人。
逛街遛娃的“老母親”們,煞費苦心地在孩子看見西貝前趕緊繞開它。但是門店旁任何角度都可以看見的電視,服務員隨手扭一扭便呈現的花朵氣球,讓孩子們撒著歡地一頭扎進去。老母親”們不得不咬著后槽牙,閉嘴當起了“大冤種”。
分量少、價格貴是西貝躲不過去的標簽。但即便這樣西貝卻從不缺顧客,而且貴得理直氣壯。
公司掌門人賈國龍就曾說:“貴,不是問題,但貴得要有價值。”
現如今,西貝已經在全國開出400多家門店,在眾多同行不斷以平民消費和免費活動招攬顧客時,西貝則一騎絕塵地樹起高端餐飲大旗。
誰能想到,西貝不過是一家售賣西北菜的中式餐廳。既沒有川菜、粵菜的名號響,也沒有魯菜、豫菜的兼容家常。
早年間,西貝也走過親民路線并歷經四次更名,五次產品定位,從“西貝莜面村”到“西貝西北菜”再到“西貝烹羊專家”,結果沒多久又回到“西貝莜面村”。
2017年砸下600萬請來咨詢公司,西貝彎彎繞繞最終錨定“高端家庭歡樂餐廳”,之后則一發不可收拾。
西貝菜品的價格,是痛處也是亮點,一說起高端餐飲就能想到西貝;一提到兒童餐,搶占了先機的西貝也最有話語權。
在餐飲這條路上走了37年的賈國龍到底有何底氣,讓價格一直漲了又漲,西貝又憑啥能一路長虹?
西貝的任何一家門店,都把情緒需求玩得明明白白。
有員工曾說,賈國龍最常講的話就是“一切皆營銷”。
滿臉笑意的員工扭著花式氣球在門店口迎著顧客,進不進店都免費送,小孩子們哪里受得了這些千姿百態的氣球,順腳就會走進門店。
再順手變個魔術,送幾張繪畫貼紙。小孩子等餐間隙擺弄著流沙沙漏也可以玩上半天,飯菜好不好吃先不說,這情緒價值給得滿滿的,臨走還能帶走個小玩偶,心情那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孩子成了被關注的中心,一眾“老母親”忙不迭地嘩嘩付款,雖然“肉疼”但敵不過“吞金獸”的一句:“我還要去西貝”。
掌握了孩子的喜好,也就拿捏了家庭的消費風向。
而作為家長只要來到這里,就卸下了“老母親”的職責,一個個員工是兼職服務員,主業則專職哄娃開心,啥都沒孩子高興更有價值。
省心又省力,花錢買了份安逸,何樂而不為?
再加上西貝官宣的食材升級、綠色純天然簡直打在了“老母親”們的心坎上。
只要一進門店,員工齊刷刷用酒精擦一遍寶寶餐椅,紅白相間的棉質桌布直接鋪在餐桌上,絲毫看不到污漬。食材來源隨餐公開,“五不添加”讓安全感打得滿滿的,換誰都會感覺爽歪歪。
而相較于西貝的員工,賈國龍自有另外一套管理方法。
公司每位員工都有機會參與特色技術培訓,比如變魔術、唱歌等,西貝非常歡迎員工報名學習,但凡掌握一門技能就能增加300元工資,優秀員工還可獲得5天外出旅游的機會。
在這種環境下,員工的積極性高漲,服務時自主性必然更高。當孩子們在情緒需求得到了充分滿足后,對于西貝的忠誠度自然與日俱增。
而這一切,賈國龍在20多年前就“玩過”。
2001年,賈國龍請來家鄉的內蒙古歌唱家德德瑪做代言人,5000平方米的餐廳里,服務員腳踩溜冰鞋往返送餐,耳際還飄蕩著悠揚的歌聲。為此賈國龍專門組建了民間歌舞團,載歌載舞甚至一路唱到法國,站上了中法文化節。
賈國龍在營銷和提供情緒價值方面,可以說是手拿把掐。
《舌尖上的中國》爆火期間,西貝立刻買斷了紀錄片中的黃饃饃和張爺爺空心面的銷售權,僅這兩個單品就成為西貝的網紅產品。
西貝的營收也從2011年的8億翻至2013年的16億 ,凈利潤暴漲了0.2億。
口罩三年的沖擊不可謂不大,僅2萬名員工的工資每月就得消耗1億多元,大環境下造成現金流瞬間斷裂,公司資金僅夠維持三個月的開銷。
賈國龍則充分顯示了其擅于營銷的一面,他通過媒體表達了西貝的困境,這次的危機營銷使得西貝在短期內迅速獲得了4億銀行貸款,公司也因此起死回生
一直以來,西貝用不同于其他行業的營銷方式開拓的差異化壁壘,正使他得以成為餐飲行業的“卷王”,也因此為西貝帶來了巨大的紅利。
時至今日,賈國龍也無數次地思考著未來的發展。
他在采訪中也曾提到,餐飲企業低門檻高風險,首先是做得長久才有可能做大做強。
對于較早進入兒童餐飲賽道的西貝來說,這一護城河的門檻確實不高且具有很大的可模仿性。一旦出現同質化競爭,市場份額就有被分割的風險。
雖然從2019年到2022年,西貝的兒童餐銷售喜人,收入增長達四倍之多,2024年的六一期間,兒童餐賣出了驚人的19萬份。
但我們看到,海底撈、9毛9、小放牛等餐飲行業也紛紛效仿,先后增加了兒童餐品類,甚至開發出了專屬版兒童餐廳。
海底撈僅2025年上半年就送出2500萬只兒童玩具;老鄉雞兒童餐飲配備了雞寶寶外形的餐具;煌記煌開發出兒童燜鍋,附帶贈送畫板、圖書和積木;川渝餐廳更是為了迎合兒童,吸引家庭聚餐推出了兒童版酸菜魚,口味清淡又少油。
甚至,茶飲企業也先后入局于兒童餐飲賽道,競爭愈發激烈。
在當前,很多一線城市的餐飲銷售額均下滑了80%,西貝要想持續走出獨屬于自己的高端餐飲之路,少不了擁有不被他人模仿和超越的特質,但這條路并不好走。
連鎖餐飲企業直營店為了達到口味一致,產出效率高,預制菜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流程。
西貝自然也躲不過這一環。
預制菜既可減少原材料損耗,又可節約人工成本,對于餐飲行業來說極其友好,但預制菜復熱后的風味流失,以及外熱內涼的情況時有發生。
相較于其他企業,西貝近幾年已開始布局有機食材生態園,盡量保證在食材上做到綠色健康、鎖鮮營養。還推出了一系列古法制品,力求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西貝曾對外宣稱:“能有機不普通,能天然不添加,能現做不預制。”
這一點也成為吸引大多數家長和家庭的殺手锏,但同時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賈國龍曾表示:“哪怕西貝一次吸引10個人,走掉5個嫌貴的,能留下5個覺得味道好,對價格無所謂的,那么這個生意也足夠大了。”
而現實是,平均高于同行業40%的價格,也令不少顧客望而生畏。
當孩子拽著父母的衣角,執著地“要去西貝”時,再精明的中產家庭,也會在“吞金獸”的快樂面前敗下陣來。
在服務員哄吃陪玩提供的精神需求之外,人均百十元的價格讓這一屆父母也不由得“肉疼”。
唯有真正提高菜品質量,持續打造放心餐飲才是這個行業能夠“優雅”漲價的一道“金牌”。
但面對高品質消費群體為“省心時光”買單,為綠色健康續費,能否真正做大做強,西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資料:
1.大熊飯局訪談錄《對話賈國龍》
2.有書《西貝莜面村的本質是管飯的托兒所》
3.Vista氫商業《月薪3萬都嫌貴的西貝受眾到底是誰?多少打工人是被逼著一個月吃四次》
4.每日人物《我月薪5000,不配去吃西貝》
5.火鍋餐見《海底撈、西貝們,狂卷兒童餐》
6.首席品牌觀察《西貝,不懂情緒價值的餐飲品牌不是好卷王》
作者:紅菱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