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來出行觀察
當小米YU7上市18小時鎖單24萬臺的數字在雷軍微博刷屏,2025年的中國汽車產業正站在歷史性轉折點上。
"今年上半年的信息量太大了。"一位車企內部人士對《鳳凰WEEKLY汽車》如此感嘆道。誠然,工信部生產一致性監管利劍出鞘,斬斷價格戰亂象;歐盟碳邊境稅倒計時嘀嗒作響,海外市場壁壘高筑。
這是最殘酷的淘汰賽,也是最激動人心的創新時代。
上半年,有新勢力黯然退場,哪吒汽車破產清算文件堆積如山,而有些車企銷量卻接連超越特斯拉;上半年,有政策監管的"手術刀"精準切除行業病灶,4月新規禁用"自動駕駛"宣傳語,如同一盆冷水澆醒營銷泡沫,但也擋不住L3級已經進入了普及的前夜。
在這場涉及萬億資本、百萬就業、國家戰略的宏大敘事中,"技術"從未如此重要。汽車產業競爭已升維至國家工業體系角力,2025年已然過半,我們每個人即將見證中國從"汽車大國"轉向"汽車強國"的歷史跨越。
上半年行業大事件:"價格戰"踩剎車, "技術戰"無止境
2025年上半年的中國車市再一次開啟了"價格戰"。只不過,這一次的"價格戰"并沒有成為大家爭相跟風席卷全行業的"亂戰",而是剛出現苗頭的時候,在工信部揮舞的監管利劍下迎來歷史性轉折。
5月下旬,以比亞迪為首的頭部車企率先發起新一輪促銷,22款智駕車型最高補貼達5.3萬元,引發奇瑞、吉利及豪華品牌BBA(奔馳、寶馬、奧迪)等超40家車企集體跟進,降價車型逾百款,部分燃油豪華車降幅甚至突破30%,終端成交價創歷史新低。
這場看似燎原的降價潮一抬頭,即被工信部、中汽協等監管部門叫停。5月31日,工信部聯合中汽協發布《關于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促業健康發展的倡議》,直指"無序價格戰沒有贏家",強調其將擠壓企業利潤、危及產品質量與供應鏈安全,并宣布加大"內卷式"競爭整治力度。
政策的精準調控,迅速傳導至產業規則層面。
4月起,一系列政策密集落地,如手術刀般切入行業沉疴:嚴打虛假宣傳禁用"自動駕駛"等誤導表述,強制車企客觀宣傳輔助駕駛功能;開展2025年度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工作;同時推動《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實施,要求車企將供應商賬期壓縮至60天內。
6月10日起,比亞迪、吉利等20余家頭部車企集體承諾縮短賬期,上汽集團更率先取消商業承兌匯票結算,此舉直接斬斷車企"以拖賬換降價"的畸形資金鏈。監管層以政策杠桿強制行業"去庫存化"轉向"技術升級",為無序競爭釜底抽薪。
"這標志著行業正式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優先’。"一位行業分析師對《鳳凰WEEKLY汽車》指出,"監管層的核心訴求只有一個,那就是引導企業擺脫低水平價格競爭,轉向技術創新驅動。"
市場在政策與技術的雙重催化下呈現劇烈分化,生存法則愈發清晰。零跑6月站上新勢力銷量榜TOP1,而當年和零跑打得有來有回的哪吒,卻因為種種原因黯然退場。
當政策終結內卷、技術普惠重塑競爭邏輯,中國汽車工業終將駛向新紀元。
零跑、小鵬上半年銷量同比大增,小米"殺瘋了"
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分化態勢顯著,主要車企依據發展態勢可以分為三大陣營。
圖/鳳凰WEEKLY汽車
領跑陣營以技術創新驅動增長,勢頭強勁。其中,零跑、小鵬在上半年的銷量表現上,保持了高速增長。
零跑汽車以22.17萬輛(同比增長138%)的交付量強勢領跑,其"技術普惠"戰略成效卓著,6月推出的高通驍雙8797艙駕融合中央計算架構,顯著優化通訊時延與系統響應速度。
小鵬汽車則是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跨量級躍升,上半年交付19.72萬輛(同比增長279%),其與華為聯合打造的全球首款AI智駕融合AR-HUD"追光全景",成功實現導航與智駕意圖的增強現實可視化。
小米汽車首款SUV車型YU7一上市便創下"上市18小時鎖單24萬臺"的行業紀錄,疊加上半年交付量突破15萬輛大關,使得小米作為一個造車"后來者",不僅攪動市場格局一再變動,也更有底氣與老玩家們掰一掰手腕。
然而,并非所有玩家都能輕松駕馭這一增長節奏,部分頭部企業正面臨轉型挑戰帶來的增速換擋。
轉型陣營處于戰略調整的關鍵拐點,正經歷技術路線或增長模式的深刻變革。理想汽車雖交付20.39萬輛(同比增長7.9%),但增速明顯放緩,增程式技術路線的市場瓶頸正日益顯現。
為應對變局,理想于6月成立"智能汽車群組"并由創始人李想親掌AI領域,顯示出戰略重心全面轉向純電賽道。其下半年即將推出的六座純電SUV i8與五座純電SUV i6,將搭載10分鐘補能300km的5C超充技術,這本質上是純電基礎設施完善趨勢下,對增程技術窗口期關閉的主動出擊。
另一邊,賽力斯借助華為深度技術賦能實現華麗逆襲,旗艦車型問界M9上半年銷售達6.24萬輛,推動品牌上半年總銷量沖至17.21萬輛。6月問界單品牌交付4.47萬輛,首次超越理想。
相較于頭部轉型陣痛帶來的短期壓力,市場后段追趕者們則面臨著更為現實的生存與發展焦慮。挑戰者陣營在承壓中求變,尋求差異化突破口以站穩腳跟。
深藍汽車雖錄得14.32萬輛的交付量,但經營壓力不容忽視,僅完成40萬輛年度目標的35.8%,其戰略已調整聚焦于技術協同與海外拓展,警示二線新勢力在技術壁壘尚未筑牢前需高度警惕"擴張陷阱"。
蔚來汽車同比30.6%的溫和增長,促使其將破局希望押注于Q3上市的純電大型SUV樂道L90。同時,阿維塔(同比增長85.7%)與嵐圖(同比增長85%)增速亮眼,阿維塔計劃Q3上市的06車型將搭載華為乾崑ADS 4.0系統,嵐圖FREE+則以22.99萬元標配華為ADS 4.0與全鋁底盤。
華為技術的持續賦能,正在顯著重塑二線品牌競爭格局,但也帶來了同質化隱憂,如何平衡外部賦能與培育自身獨特的差異化技術標簽,成為這些挑戰者突圍的關鍵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從全年銷量目標完成率來看,僅有小鵬一家完成全年銷量目標(38萬輛)的51.9%,實現目標銷量完成過半,多數車企全年銷量完成率不足三成。
決戰下半場,技術競爭定勝負
一位車企內部人士對《鳳凰WEEKLY汽車》表示,下半年將會是新勢力的重磅產品爆發期,這也為市場上增添了一份期待。
這一輪密集上市的新車不僅覆蓋了從10萬級到百萬級的全價格帶,更以智能化、長續航和場景化設計為核心,徹底重塑市場競爭格局。
7月初,小鵬G7作為"全球首款L3級算力AI汽車"率先登場,搭載3顆自研圖靈AI芯片,支持本地端VLA/VLM模型決策,實現塌陷避讓、極端天氣導航等類人駕駛功能,配合800V平臺與702km續航,以25萬級定價推動高階智駕普及。
緊隨其后的是理想首款純電SUV i8,其采用MEGA同款子彈頭設計,軸距達3050mm的六座布局,搭載雙電機四驅和5C超充技術,充電10分鐘可補能500km,CLTC續航最高720km,依托自建的2500座超充站解決純電補能痛點。
問界全新M7計劃于8月底上市,其將標配華為乾崑ADS 4.0,起售價或填補M5與M8之間的價格斷層,直面理想L7的競爭。
同時,極氪9X則以百萬級定位亮相,借鑒勞斯萊斯設計語言,搭載2.0T插混系統(綜合功率660kW)和380km純電續航,成為自主品牌沖擊豪華市場的重磅車型之一。
從產品上能夠看出,下半年的產品競爭,仍舊圍繞在"技術"層面:一方面,智駕能力從高端標配走向大眾化,華為乾崑ADS 4.0登陸嵐圖、問界等品牌,帶動行業L2++滲透率提升;另一方面,補能效率革命加速超充普及,理想5C、小鵬5C技術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400km+",蔚來換電站超1200座則支撐樂道品牌下沉市場。
市場格局因此劇烈重構——新勢力6月銷量已現端倪,印證了自主品牌的高端化成功。與之相對,一些傳統豪華品牌銷量同比下滑,被迫將2025年銷量預測下調。
然而,狂歡背后暗藏險灘。
政策退坡與國際變局,也會對下半年構成雙重壓力。2025年新能源單車補貼或減半,歐盟反補貼關稅磋商未定,特朗普政府對華產業限制可能加劇供應鏈風險。
此外,新勢力仍需直面產能與盈利挑戰——小米二期工廠竣工前需消化24萬積壓訂單,蔚來為實現銷量翻倍需協調ET9旗艦技術下放與樂道、螢火蟲多品牌協同。
當技術平權浪潮席卷全價格帶,2025下半場的真正贏家,必將是那些以產品創新穿越周期、以體系韌性抵御風險的車企,而中國車市的高質量競爭時代,正由此拉開序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