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2024年被比亞迪反超并丟失了連續18年的銷量冠軍寶座之后,上汽集團痛定思痛,上下充滿著變革的氛圍。2025年上半年,上汽集團重歸上行通道,為何能實現“六連漲”?】
撰文|張大川、編輯|禾 子
各大車企紛紛交出2025年“期中考”成績。
作為曾經的國內汽車集團老大,上汽集團在經歷低谷之后,今年上半年重新回到銷量上行的通道。6月,上汽銷售整車36.5萬輛,同比增長21.6%;1至6月整車批售205.3萬輛,同比增長12.4%。綜合來看,今年以來上汽單月銷量已經實現同比“六連漲”,并且終端零售交付達到220.7萬輛,產銷呈現持續回升之勢。
自主品牌方面,上半年銷售130.4萬輛,同比增長21.1%,占公司銷量比重達63.5%,較去年同期提升4.6個百分點。新能源車方面,上半年銷售64.6萬輛,同比大漲40.2%。海外市場方面,上汽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實現銷售49.4萬輛,同比增長1.3%。
而據比亞迪股份港交所公告,2025年6月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為38.26萬輛,本年上半年累計銷量為214.6萬輛。目前,上汽與比亞迪的銷量數據咬得很緊,處于競爭膠著狀態。
合資自主雙輪推動上汽回暖
日前,上汽旗下榮威品牌發布了“明珠”系列設計首款量產車 —— 榮威 M7 DMH的官圖。作為一款由前布加迪威龍超級跑車締造者和勞斯萊斯設計師捉刀的車型,不僅搭載了上汽第五代 DMH 超級混動系統,純電續航預計可以達到同級最長的150公里,其造型更是非常霸氣,滿滿的“豪車感”。不斷推出新品,這為上汽集團持續增長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手握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兩個“利潤奶牛”的上汽集團幾乎可以算得上是“躺贏”。不過,和其他跨國車企一樣,大眾和通用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上轉型比國內競爭對手慢了一拍,由此導致上汽集團去年在整體銷量上被比亞迪反超,把國內銷量冠軍寶座拱手相讓。
但上汽集團肯定不會就此認輸。
目前,上汽集團合資板塊開始復蘇。上汽大眾5月份終端銷量達到8.7萬輛,同比增長4.3%。1至5月累計終端銷量近43萬輛。雖然和巔峰時期全年超過200萬輛的成績相比相去甚遠,但是上汽大眾筑底已經完成。在今年4月,上汽大眾推出了整車終身質保”政策,覆蓋從8萬元到32萬元的全系燃油SUV核心零部件,未來上汽大眾燃油車銷量肯定會觸底反彈。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上汽大眾不僅將率先投放大眾在國內的首款增程式車型,上汽奧迪也會融入更多上汽和華為的技術。其中全新上汽奧迪A5(參數丨圖片)L Sportback,是全球首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技術的燃油車。至于上汽通用,在“一口價”銷售政策的帶動下,銷量也是顯著回暖。
與此同時,自主板塊扛起集團銷量大旗。此前,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對上汽乘用車全力支持。而如今,上汽集團的銷量大頭都來源于整個自主品牌版塊。今年上半年,包括上汽乘用車、上汽大通和上汽通用五菱在內的上汽自主品牌銷量同比增長超過20%。而這背后,是上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方面躋身第一梯隊工程技術能力的體現。在新能源汽車最為關鍵的電池上,上汽打造的“魔方”電池以高于國標30%的嚴苛安全標準,創造了行業唯一的“零自燃、零熱失控”紀錄;在混動市場上,榮威品牌搭載的DMH混動專用發動機熱效率突破46.3%,助力榮威D7 DMH世界冠軍版實測續航超2200公里,百公里油耗低至2.49L;在智能座艙上,基于“豆包”大模型推出了新一代AI汽車解決方案即將登陸榮威旗下車型;至于上汽旗下的智己智己所部署的IMAD3.0智駕,在國內智駕市場也可以占據一席之地。
“尚界”的意義不止于提升銷量
在上汽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之后,和華為之間的合作明顯獲得提速。上汽和華為將打造全新的“尚界”品牌,首期投入60億元。為此,上汽不僅調集了超過5000名骨干人員,還將打造專屬的超級工廠。尚界首款車型計劃在9月底上市,會是一款售價為20萬元左右的主流SUV車型。考慮到華為在國內較高的品牌號召力,尚界將成為華為鴻蒙智行和上汽集團銷量增長的新動力。
對于上汽來說,和華為合作的尚界的意義不會僅僅局限在銷量上。從和大眾合資成立上海大眾旗下的桑塔納一車難求;到2006年上汽集團銷量首度超過一汽集團,加冕國內冠軍寶座;再到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年銷量雙雙突破200萬輛,上汽集團一路走來雖然也面臨不少困難,但總體上來說沒有受到過比較大的波折。但是,最近幾年比亞迪、吉利、蔚小理等新勢力車企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上給上汽集團帶來的沖擊是深刻的。下一步,上汽集團要想重新拿回國內汽車銷量冠軍的寶座,并且建立起像過往一樣大的優勢,那么整個集團內部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尚界可以像問界一樣取得成功,那么上汽集團無疑有了一個可以去借鑒和復制全新模式。通過對這套模式的嫁接,上汽可以用來對自己的體系流程進行變革,進而塑造一個全新的上汽集團。
上汽還有哪些硬實力?
上汽出海經驗豐富。在國內汽車市場產能飽和的情況下,國內大部分主機廠都已經開始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上汽早已先行一步。據相關數據,上汽集團已經連續8年成為國內汽車出口第一的車企,而且連續3年海外年銷量超過100萬輛,其中歐洲發達國家銷量占比達到25%。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團出口保持增長。而未來在“Glocal戰略”下,上汽集團將從之前的產品輸出向技術標準和體系能力輸出,未來海外市場前景更加看好。
在技術上,上汽集團也已進行多方布局,例如在在固態電池方面有不小的動作。今年4月,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表示,上汽首款全固態電池“光啟電池”將在2027年落地。屆時,上汽集團旗下車型將擁有一塊能量密度超過400wh / kg、體積能量密度超過 820wh / L、電池容量能夠超過 75Ah的固態電池產品,而且由于電池出現熱失控帶來的安全隱患大幅下滑。2024年,搭載了能量密度超過300wh/Kg半固態電池的智己L6已經上市,其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有了這個很好的基礎,上汽集團的“光啟電池”落地將更加穩健。
點評
為了走出低谷,上汽集團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目前已初有成效,實現V型反轉。未來,上汽集團能否借著在底層核心技術上持續保持投入以及尚界品牌等新舉措重回巔峰,值得關注。汽車工業從來都是一場馬拉松,甚至可能是沒有盡頭的馬拉松。現在斷言鹿死誰手,還為時尚早。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