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天氣一熱,越南那點耐心也跟著著火了。
過去這幾年,美國搞“脫鉤”,中國供應鏈吃了點苦頭,越南趁著這股風,覺得自己有了出頭之日。
工廠建了,訂單接了,地價房價都漲了,資本一涌而上,越南一下子變身“世界新工廠”的接班人。
可話還沒說完,這輪牌就被特朗普一個動作給打亂了。
這幾天越南高調對外宣布:和美國簽署了一個重磅關稅協議。
官方媒體吹得熱火朝天,說這是越美關系“新高點”。
但眼尖的人立馬看出,這事透著一股不對勁。
協議核心內容兩個數字就夠扎眼,美國對越南商品加20%關稅,而越南對美國產品則是零關稅。
更狠的是,美國還規定,對任何越南“轉運”貨物,一律收40%的懲罰性稅。
可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越南剛簽完這份協議,不到24小時,轉頭特朗普就對中國低頭示好,一前一后地取消了兩個關鍵限制。
一個是允許能源公司恢復對華出口乙烷,另一個是對芯片設計軟件的出口限制也松了口。
對外釋放的信號很明顯,特朗普壓根沒想真脫鉤,而是準備繞開中間商,直接拉中國做生意。
這么一看,越南這協議簽得,跟當年幫人搬家還倒貼搬家費的鄰居差不多。
越南急了,是怕被邊緣化
講道理,越南并不是不精明的國家。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改革開放開始,他們就一直在謀劃怎么在中美之間找個夾縫生存。
尤其是最近幾年,美國對中國加稅、技術圍堵,越南出口猛漲,拿了不少訂單。
資本也愛這地方,人力便宜,政策還靈活,企業關了就換地方再開一遍,沒有太多束縛。
最關鍵的,是外界把它當成了“下一個中國”。
可現在有個問題:這個“下一個中國”的帽子,戴得越來越燙。
越南自己的制造業基礎還很薄,靠的是從中國進口零件,再簡單加工出口。
一旦美國要搞原產地審查,越南就容易被當成轉口“跳板”。
之前從中國買的機電配件、電池、紡織布料,現在都可能成麻煩。
這份新簽的協議,里面那個“轉運貨物征收40%”的條款,明擺著就是沖著這個來的。
特朗普這一招下去,相當于把越南辛辛苦苦搭建的“加工外銷”路子直接砍掉。
對越南來說,這是釜底抽薪,可為何還要簽?
真相是,他們怕錯過窗口期,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東南亞各國都在“站位”。
越南想搶得先機,當個“最聽話的橋梁”,提前表忠,好換取點實際好處,比如技術轉讓、投資配額、甚至是地緣政治背書。
但這步棋下得太急了,反而成了孤注一擲。
那份協議,看著就心虛
簽約當天,越南媒體雖然用了不少豪言壯語,但字里行間都有點虛。
越南國家通訊社強調“深化雙邊互信”,但沒敢提貿易額是否會因此增長,越南工業部說協議“帶來長期利好”,但也不敢細說“哪些產業會得利”。
最關鍵的,越南財政部一句話都沒說。
反觀美國那邊,特朗普的社交媒體倒是熱鬧。
他很直接地表達了兩個意思:一是越南讓步很大,美國贏麻了,二是此舉能有效遏制“中國通過越南轉口”的行為。
他這話,聽起來就是,我們要的是“控局”,不是合作。
在這個協議里,越南得到的,不是好處,是“暫時沒被打”的名義。
這種交換方式,在現實國際博弈里,其實一點都不稀奇,但問題在于,你得扛得住。
美國要的是你低頭,但不一定想跟你長期綁定。
真要修復產業鏈,美國寧愿自己造,也會找更靠譜的合作方。
越南沒看到的,是特朗普對中國的“軟化”
最諷刺的一幕發生在越南簽協議當天,美國政府同步公布兩項對華放寬措施。
實際上,美國能源部通知相關公司,可以恢復對中國的乙烷出口。
這個乙烷是石化工業的重要原料,過去是中國大煉化產業的短板之一。
美方解禁,等于給中國供應鏈補了一把油。
另外美國商務部默許西門子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對中國出口,這是芯片行業最上游的“工具鏈”。
雖然不是芯片本身,但意義非常大。
EDA是設計芯片的“筆和紙”,沒有它,很多國產芯片設計公司只能靠開源項目打補丁。
消息一出,整個市場都看明白了:特朗普在“打壓”中國這事上,嘴上很硬,手上卻開始松了。
尤其是芯片工具這種高端技術領域,以前可是美國“最后的底線”。
所以問題就來了,越南這邊剛簽完“打中國轉運”的協議,那邊特朗普卻在主動松口搞合作。
這對越南來說,就像你剛替老板得罪了客戶,轉頭老板卻和客戶開香檳慶功。
越南被誰坑了?還不是被自己的短視賭局
說白了,越南這波操作,賭的是美國不會回頭。
可問題是,美國早就把牌洗好了,過去這些年,美國和中國吵歸吵,生意還得繼續做。
尤其是稀土、電池、關鍵化工材料這些領域,越南壓根沒能力替代中國的產能。
美國自己心里清楚,要保住“高科技主導權”,不能徹底跟中國翻臉。
你砍了中國產業鏈的一條腿,結果是全球供應鏈都瘸了。
所以該握手時就握手,該讓步時就讓步。
越南以為自己可以填上這個空檔,但事實是:它還沒準備好扛起這個角色。
基礎設施、勞動力素質、技術密度、能源保障,全都不夠格。
中間商的角色,可以當一時,不能當一世。
這份協議一簽,越南等于是把自己捆在了美國“單邊規則”的貨車上。
車開得慢還不說,說翻就翻,到時候誰來扶?
現實一擺出來,就沒人羨慕了,其他東盟國家現在都在看越南這步棋。
印尼繼續加碼本國鎳礦戰略,不參與對中國的敵意擴張,馬來西亞繼續邀請華資企業合作高科技產業園,甚至連菲律賓這種過去“搖擺”的國家,也沒敢貿然跟進越南的模式。
他們都明白一點:中美博弈的節奏不是誰快誰贏,而是誰更穩。
在這種大國經濟外交里,小國靠的是平衡,誰太激進,誰先被甩下。
越南過去幾年吃到了一點甜頭,現在卻有點上頭了。
中國沒出手,但賬都會記著
從中國方面來看,對越南這份協議并沒有立刻發表強烈反應。
但有些話,是不說出口的提醒,過去兩年,中國對越南開放了邊貿特別通道,還推動了北部灣港口物流聯通,中越鐵路也在談建設。
這些是真金白銀的合作,不是嘴上的“伙伴”。
現在越南這么一搞,那些合作項目的優先級是否會調整,原材料供給是否會“技術性延遲”,對越南企業的采購計劃是否還會照原定節奏執行,這都得打個問號。
外交可以低調,但經濟賬一向精明。
我們從不亂翻舊賬,但也不會輕易原諒“拆臺”。
越南要明白,搬不走的鄰國,不能當外人,地理這事是寫死的。
中越之間隔的不是一個海峽,而是一條鐵打的陸地線。
貿易、人員往來、經濟結構,這些交織得太深,誰也脫不開。
美國可以撤資本,中國也能找替代,但越南沒法換鄰居。
合作是一條雙向路,你怎么選,就會怎么被對待。
很多人現在開始重新審視越南和中國的關系,不是“競爭”,而是“關系能不能穩得住”的問題。
如果一味迎合美國,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孤立,特朗普今天可以對你笑,明天也能拿你做牌。
中方的立場一貫明確:合作可以,互利是前提,但如果有人試圖踩著中國上位,那代價也不會小。
結語
越南簽的是紙,但賭的是未來,可惜,這一回,他們把牌出了個爛局。
世界工廠的帽子,不是誰想戴就戴得起的。
尤其是在中美關系起起伏伏的節點,任何過早下注的動作,都會反噬。
越南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中國的耐心和分量,人算不如天算,但有些教訓,得自己摔一跤才能明白。
下一次再想“搶跑”的時候,或許該先看看風往哪邊吹。
參考資料:中國新聞網——特朗普:美國已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2025-07-03
環球網——涉芯片技術、乙烷,美取消兩項對華出口限制,專家解讀.2025-07-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