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 陳雪波 盧志坤 成都報道
6月30日,成都市金牛區茶花板塊一宗52畝住宅用地以20200元/平方米樓面價成交,溢價率23.9%,金牛區地價首次突破2萬元/平方米,成都市上半年土拍告一段落。
2025年上半年,成都土地市場表現活躍。根據中指研究院最新報告,今年1—6月成都涉宅用地出讓金同比激增超100%,核心區地價屢創新高,而民營房企正以“黑馬”姿態搶占近郊戰場。在供需兩端穩健發力、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的背景下,成都房地產市場正在吸引更多的外來房地產企業入局。
中指研究院成都公司總經理黃雪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全國范圍看,在當前市場形勢下,核心城市為爭奪房企投資額度,均在上半年加快了供應節奏。
住宅成交面積增長7.7%
2025年上半年,成都房地產市場在供需兩端穩健表現中展現韌性。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1—6月商品住宅累計成交面積達653.4萬平方米,同比上升7.7%;供應面積516.5萬平方米,供需結構趨于平衡。成都TOP30房企合計實現銷售金額993.8億元,其中中鐵建地產、華潤置地、保利發展銷售金額均突破70億元,形成“三強領跑”格局。
在此期間,成都土地市場熱度也在攀升,溢價率與地價紀錄雙雙刷新。上半年成都市出讓涉宅用地56宗,出讓金總額達423.9億元,同比增幅超100%。一季度兩度刷新樓面地價紀錄,最高單價攀升至41200元/平方米。錦江區一心橋片區地塊也以35500元/平方米成交,溢價率76%,位列成都涉宅用地成交樓面價第二。
黃雪指出,近年來,成都土地供應“提質縮量”趨勢明顯,涉宅用地供應面積連續4年以10%—20%幅度收縮,2025年涉宅用地計劃供應量同比繼續減少13.6%。有意識地進行土地供應的控制,使得成都庫存結構健康,給開發企業提供了足夠的投資信心,給置業需求有序釋放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同時,成都二手房市場持續活躍,在吸納了大量剛需客群的同時,也通過“賣舊買新”鏈條為新房改善市場注入了充足的流動性。
由于宅地供應的有意控制,成都新房市場規模將有節奏地收縮,并保持健康的量價格局。
民企近郊布局成主流策略
2025年上半年,四川本土民企在土地市場表現活躍,成為市場最大亮點之一。TOP30房企中,民企數量從2023年的6家、2024年的5家增至目前的8家,新希望地產、嘉禾興地產、興唐地產等企業通過精準布局近郊板塊實現規模擴張。
舉例來說,嘉禾興地產在3月通過股權收購獲取溫江44畝住宅用地后,當月還連續摘得溫江光華新城、新都區廖家灣兩宗地塊;5月再以7300元/平方米樓面價競得新都大豐板塊50畝宅地,溢價率19.67%。此前嘉禾興地產總經理李為國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該公司堅持“自有資金開發”模式,資金成本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確保了地產市場低利潤背景下依然能順利運營。
在嘉禾興之外,其他民營房企的勢頭同樣不減。興唐地產于5月20日超越保利、華潤等頭部央企,以14600元/平方米樓面價競得金牛區國賓板塊41畝宅地,溢價率20.7%。此外,四川聯投4月以溢價33%拿下郫都區犀浦板塊21畝地塊,成為近郊土地的亮點。
四川知道總經理郭潔對成都土地市場有深入的研究,她向記者分析指出,成都主城區核心地段土地競爭激烈,民企在資金實力上難以與央企、國企抗衡,因此轉向近郊區域布局成為理性選擇。“近郊地塊成本可控,且伴隨城市軌道交通延伸和產業外溢,人口導入效應顯著,長期收益可期。”
黃雪認為,相比于5+2區域的高地價、高改項目扎堆,新六區地價房價相對溫和,成為部分總價控制型客群的重點考慮區域,加之新六區拿地總價相對可控,除吸引央國企目光外,也成為了民企重點爭奪的區域。民企拿地活躍度的明顯增加,一方面反映出部分企業經過幾年調整,經營狀況有所改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成都的城市發展、市場發展具備足夠潛力,吸引房企積極布局。
此外,政策層面,成都“好房子”建設指南推動產品升級,也為民企創新提供了空間。有業內人士認為,民企與央企、國企的差異化競爭格局或將進一步深化。在“穩市場、防風險”基調下,成都房地產市場的韌性有望持續增強,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編輯:盧志坤 審核: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