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 年 1 月 24 日,北京紫禁城乾清宮內,15 歲的溥儁身著龍袍,卻未行登基大典。光緒帝被囚禁瀛臺,慈禧太后垂簾冷笑,各國公使拒不承認。這個被封為 "大阿哥"、預備繼承皇位的少年,為何最終淪為歷史笑柄?這場精心策劃的 "己亥建儲" 鬧劇,揭開了晚清最隱秘的權力博弈。
戊戌政變后的權力困局:慈禧廢黜光緒的野望
1898 年 9 月 21 日,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帝被幽禁瀛臺,坊間盛傳 "慈禧欲毒殺光緒"。英國《泰晤士報》駐京記者莫理循在日記中記載:"京城茶館都在議論,皇帝已被砒霜毒死。"(《莫理循書信集》)慈禧急需一個聽話的傀儡皇帝,延續愛新覺羅氏血脈,同時鞏固自己的統治。
載漪是道光帝之孫,為人狂妄自大。他勾結大學士剛毅、內務府大臣崇綺,不斷在慈禧面前詆毀光緒:"皇上勾結洋人,意圖謀反!"(《清史稿?載漪傳》)載漪極力推薦自己 14 歲的兒子溥儁,稱其 "聰慧過人,酷似圣祖仁皇帝幼年"。這正中慈禧下懷 —— 溥儁既是近支宗室,又便于控制。
"己亥建儲":一場鬧劇的誕生
1899 年 12 月 24 日,慈禧頒布懿旨:"溥儁入繼穆宗毅皇帝為子,賞頭品頂戴,號 ' 大阿哥 '。"(《清德宗實錄》)次年 1 月 24 日,溥儁遷入阿哥所,預備新年取代光緒。禮部官員連夜趕制龍袍、玉璽,卻不敢聲張 —— 這場立儲,遭到國內外一致反對。
國內外的強烈反對
- 西方列強抵制:英國公使竇納樂直言:"我們只承認光緒皇帝。"(《英國藍皮書》)各國軍艦云集大沽口,武力施壓。
- 東南督撫抗命:兩江總督劉坤一通電:"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劉坤一遺集》)張之洞、李鴻章等封疆大吏也拒絕承認。
- 民間輿論嘩然:上海紳商聯名通電反對,各地報紙痛斥 "廢立之舉,動搖國本"。
溥儁的傀儡人生:從 "準皇帝" 到階下囚
溥儁入住阿哥所后,每日學習滿漢文字,卻無心向學。據宮女回憶錄記載:"大阿哥整日玩鳥斗蛐蛐,還把光緒的龍袍剪碎做風箏。"(《宮女談往錄》)他甚至在朝堂上頂 撞慈禧:"老佛爺什么時候讓我當皇上?" 這句話讓慈禧心生不滿。
載漪為逼慈禧早日讓溥儁登基,極力煽動義和團 "扶清滅洋"。八國聯軍侵華后,載漪被指為罪魁禍首。1901 年 2 月,慈禧下旨:"載漪縱義和團,獲罪祖宗,其子溥儁應撤去大阿哥名號。"(《光緒朝東華錄》)溥儁被發配新疆,這場鬧劇徹底收場。
歷史遺忘的真相:保慶皇帝為何不被承認?
法理上的 "非法性"
- 未舉行登基大典,未改元 "保慶"(原計劃年號)。
- 國內外均不承認其皇帝身份,始終以 "大阿哥" 稱之。
溥儁的失敗,本質是慈禧與列強、守舊派與維新派博弈的結果。正如《劍橋晚清史》所言:"己亥建儲暴露了清政府的虛弱,加速了王朝的滅亡。"
溥儁的凄涼晚年:從皇室貴胄到平民百姓
1912 年清朝滅亡后,溥儁坐吃山空,將王府抵押給西什庫教堂。他晚年靠典當度日,窮困潦倒。1942 年,溥儁病逝于塔王府,年僅 57 歲。這個曾離皇位一步之遙的 "保慶皇帝",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