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梵境雙輝——龍門石窟與靈山勝境的藝術對話”展亮相無錫靈山博物館。展覽展出76件(套)龍門石窟數字復位珍品,其中包含“龍門二十品”珍貴拓本在長三角地區首次完整展出,流散海外的龍門瑰寶——北魏浮雕“皇后禮佛圖”,也以數字重生的方式“出差”到靈山……
展覽現場
走進展覽現場,沉浸式的展覽空間讓游客仿若置身千年洞窟,以3D打印精妙呈現的石刻造像栩栩如生,流散海外的石刻殘骸借助數字化技術復原,色彩明麗,姿態婉約,古老的文化遺產在此刻重煥生機。展覽所在建筑——梵宮是靈山勝境的核心地標之一,建筑內部高聳華麗的藻井視覺與石刻造像相映成趣,構成本次展覽的一大看點。
“芳華再現”與“活化新生”
眾所周知,位于中原大地的龍門石窟,是享譽中外的石刻藝術瑰寶,也是我國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作為古印度文明、希臘文明和中華文明交流融合而成的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承載著中華民族一千五百年的歷史記憶與精神追求。
從伊水之畔到太湖之濱,從洛陽龍門山到無錫靈山,根植千年的中華文明、信仰與信念綿延不息。時間撥到1994年,趙樸初先生提出“神州大地五方五佛”的理論:就中國而言,東西南北中,唯有東方缺少一尊大佛。北方有云岡大佛,中原有龍門大佛,西方有樂山大佛,南方有香港天壇大佛,如今,無錫的靈山就是東方大佛,這一下五方五佛都齊整了。
趙樸初夫婦在靈山大佛前合影
此次展覽的落地,正是緣起于趙樸初先生所構建的“五方五佛”理論架構,是歷史文化遺產的創新呈現。無錫靈山博物館執行館長、策展人秦偉平表示,“通過古代文物與現代藝術的并置互釋,希望能讓觀眾在時空交錯中感受佛教藝術跨越千年的生命力,領略不同時代匠人與文化傳承者對‘梵境’的共同追尋,進而推動歷史文化遺產在當代的活態傳播與價值共振。”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展覽呈現龍門石窟千年石刻藝術的背后,是龍門石窟研究院在數字化保護領域(激光掃描、高清攝影建檔、殘損虛擬復原等)的持續發力。靈山博物館則依托前沿科技,通過數字化創新展陳手段,將原本深藏中原的千年藝術瑰寶“請”到了江南觀眾面前,實現了文物在當代時空中“芳華再現”與“活化新生”,為公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之旅。
展覽現場
“龍門二十品”與“皇后禮佛圖”
“《龍門二十品》不容錯過!”展覽現場,秦偉平向記者和觀眾們強烈推薦道,《龍門二十品》精選自龍門石窟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杰出代表,上承漢隸,下啟唐楷,兼具隸楷神韻。
比如《步輦郎張元祖妻一弗氏為亡夫造像記》,以方筆為主,風格遒勁沉穩又不乏靈動。步輦郎作為管理皇帝轎子的微官,本無資格在古陽洞開龕造像,但其妻散盡家財為亡夫祈福,字短情深流傳至今。還有《北海王國太妃高為孫保造像》,是北海王元詳生母高太妃為夭折的愛孫元保造彌勒像一軀,祈愿其“永脫百苦”。
《龍門二十品》精品高清拓片
《邑主仇池楊大眼造像記》也是二十品中的名品,與《始平公記》一陰刻一陽刻,為龍門魏碑“方重”典型,運筆結體以方筆為主,茂密雄強,書家贊其體勢如少年偏將,氣雄力健 。這些藏品背后,是北魏時期的國家大事、政治變遷、貴族生活、家族榮辱以及社會眾生相,生動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
展廳另一側的北魏浮雕《皇后禮佛圖》前,同樣引來眾多觀眾駐足。1400多年前,北魏皇家在龍門賓陽中洞的石壁上刻下了《皇帝禮佛圖》和《皇后禮佛圖》,以其宏大的場景、流暢的線條和莊嚴肅穆的人物著稱,堪稱北魏浮雕的精品之作。然而,在20世紀30年代,瑰寶慘遭盜鑿,化為數千碎片,在混亂中顛沛流離,最終遠渡重洋。
圖中右為《皇后禮佛圖》
近年來龍門石窟研究院運用尖端激光掃描與高清攝影技術,針對《皇后禮佛圖》,以嚴謹的學術考據為基石,融合數字建模、3D打印、科技考古、傳統顏料分析等多種技術手段,精確模擬復原。最終,這件流落異國近一個世紀的國寶,得以重獲新生。展覽現場,這個被數字技術1:3重現的《皇后禮佛圖》“復活”亮相,讓觀眾一飽眼福。
“剪刀、石頭、布!”文旅IP組CP
展覽入口處的文創陳列區好不熱鬧,以龍門石窟的“勝利之手毛絨掛件”、靈山大佛的“萌佑佛手掛件“為代表的文創產品,受到游客喜愛。“勝利之手”形似“剪刀”,“靈山佛手”可比擬為“布”,兩尊大佛與游客相逢,形成“剪刀、石頭、布”的三方陣營,遙遠或抽象的文化符號由此轉化為當下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表達。
展覽文創區
隨著文旅市場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不同年齡段的游客愿意為主題文創買單。據秦偉平觀察,文創的主力消費群體仍舊是二十歲至四十歲的中青年群體。這個年齡段的游客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也愿意為“獨特性、體驗性”消費。在IP運營上,靈山通過用戶共創、品牌聯名、活動體驗等,深化游客對IP的了解、增強了對IP的粘性,獲得更多的體驗與附加值。
在秦偉平看來,“隨著技術迭代與政策支持深化,未來,博物館及文化遺產IP開發需在‘技術溫度’與‘文化厚度’間尋求平衡,既要避免技術喧賓奪主,又要通過數字敘事激活文化基因,最終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向增值。”
展覽現場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10月。除展覽外,龍門石窟研究院還將與靈山博物館在學術研究與教育資源聯動(如書院論壇、講解員培訓)、跨界聯名開發(如“剪刀、石頭、布”文創CP開發)、沉浸式體驗重構(如展覽VR技術讓觀眾“穿越”龍門造像現場)等方面展開合作。
原標題:《千年龍門邂逅江南靈山,雙輝相映共展藝術對話》
欄目主編:王娜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喬夢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