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上一次去銀行排隊取錢是什么時候嗎?以前,為了取個錢,排半小時隊、填單子、蓋章、等叫號,一套流程下來,沒個把小時搞不定。可如今,這些操作都成了“老古董”。更讓人驚訝的是,現在連ATM機都在慢慢“消失”了!沒錯,未來的取款方式要徹底變樣,咱們儲戶得提前做好準備。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身邊銀行網點的變化特別大。以前,每個小區附近都有銀行網點,現在呢,走上幾公里都不一定能找到一家。ATM機也越來越少,有的地方就剩一臺,還老是出故障。
而且現在去銀行柜臺辦業務,很多項目都不給辦了,工作人員會讓你去手機APP或者智能柜員機上操作。這可不是偶然現象,而是銀行正在進行的大轉型。
為啥銀行突然要改變取款方式呢?這背后有幾個重要原因。
先說說線上銀行的爆發。現在,手機銀行幾乎成了每個人的必備工具。你爸媽學會刷臉取款了嗎?你平時用支付寶、微信交水電費是不是特別方便?有數據為證,2023年全國非現金支付業務高達870億筆,其中手機銀行就占了450億筆,超過了一半!
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人都不去銀行,直接用手機就把各種事兒都辦了。銀行柜臺的服務自然就被“邊緣化”了。
再看看ATM機和智能柜員機(VTM)的更替。以前,大家都覺得ATM機就是取錢的“神器”,可現在它已經被更先進的VTM取代了。VTM可不只是能取錢、存錢,它還能開戶、轉賬、申請貸款、掛失補卡,功能強大得很。
而且操作起來比ATM機簡單多了,比銀行柜臺的功能還豐富。有銀行內部人員說,以后你可能一個月都見不到一個柜員,但VTM隨時能幫你搞定大部分業務。
銀行這么轉型,還有個很現實的原因——省錢。辦一個銀行網點,成本可高了去了。場地租金、人員工資、設備維護、運營成本,一年下來幾百萬都不夸張。而手機APP和VTM系統,一次投入,長期都能省錢。
有某大行的報告顯示,2023年線上業務占比超過70%,運營成本下降了15%。銀行要是不“瘦身”,不轉型,根本沒法適應現在的市場。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現金的使用頻率越來越低。現在,你多久沒掏過現金了?不管是菜市場買菜,還是去理發店理發,都能掃碼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數字人民幣越來越普及,“無現金社會”基本已經成型。
大家用現金少了,取款的頻率自然就降低了,ATM機和銀行網點的需求也就跟著減少了。
那咱們儲戶該怎么辦呢?可別等到哪天取不了錢才后悔。
得學會用手機銀行和智能設備。要是不會用APP,別不好意思,去銀行找工作人員,讓他們一步步教你。家里的老人要是用不來,子女就多幫幫忙,或者讓銀行安排上門服務。現在很多銀行都有“適老服務窗口”,還會提供“一對一指導”,別怕麻煩,不懂就問。
取款、轉賬的時候,要多了解“限額”和“規則”。有的VTM每天限額5萬,有的APP轉賬需要動態口令、刷臉驗證。規則變了,安全性和操作流程也不一樣了。建議你提前設置好常用功能,綁定好緊急聯系人,這樣遇到問題就能第一時間解決。
別再指望銀行啥事兒都能幫你辦了。現在時代變了,從“靠人工”轉向了“靠系統”。很多柜臺業務都在逐步下線,存折業務慢慢取消了,超額取款得提前預約,大額業務必須在線發起還得現場核實。要是你再不上手,可能連自己存的錢都不會取了。
不是銀行變了,是時代變了。不是我們不會用新的取款方式,是我們還沒開始學。不是銀行服務變差了,而是服務方式換了。未來,銀行會越來越數字化,取款會越來越智能化,咱們儲戶也必須跟著升級。別等哪天突然發現,銀行還在,錢還在,就是自己不會取了。
你對銀行的新變化有啥看法?你學會用手機銀行了嗎?你爸媽能刷臉取款了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遇到的“取款難題”,咱們一起互幫互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