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不是“嚇唬人”的標簽,它是實打實的“慢性殺手”。每年全球有超過240萬人的生命被它悄無聲息地帶走,連招呼都不打一個。
更令人警醒的是,這并不是老年人的“專利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30多歲的人,就因為一個不注意,把腎給“吃壞了”。
你可能會想:夏天嘛,吃點涼的、喝點甜的,有啥大不了的?但真相是,有些你習以為常的“夏日小確幸”,正是糖尿病腎病的“催命符”。
炎熱夏天,最怕不是中暑,而是“糖中毒”
一提到炎熱的夏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冰鎮可樂、奶茶、西瓜、烤串,再來一根甜筒,簡直賽過神仙。但你知道嗎?這些高糖、高鹽、高脂的“美食”組合,正是糖尿病腎病的溫床。
根據《柳葉刀》2023年發布的一項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糖尿病腎病已成為全球第九大致死原因,僅在中國,每年新增患者超過300萬人,而其中一半以上是由于飲食不當引發的糖尿病惡化所致。
而在高溫季節,人體水分流失加快,血液黏稠度上升,腎臟負擔也加重。如果這時候還吃錯東西,簡直是“火上澆油”。
“我有一位朋友”,29歲,雙腎受損,醫生說“再不戒口,透析見”
我曾接診過一個小伙子,29歲,程序員,平時工作忙,靠奶茶續命,每天兩杯起步,晚上下班還要來點燒烤+啤酒解壓。他從來沒覺得有什么問題,直到某天上廁所突然尿出泡沫,而且怎么也消不掉。
檢查結果出來那天,他坐在診室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尿蛋白3+,肌酐飆升,雙腎功能接近三級衰竭。我記得他反復問的一句話是:“我才29歲,怎么就腎衰了?”
我告訴他:“你不是今天才開始生病,是你過去的生活方式,一點一滴把你的腎‘吃壞’了。”
這不是個例,而是越來越普遍的趨勢。年輕人糖尿病合并腎病的發病率,已經從10年前的3.8%升到了現在的12.6%。
為什么糖尿病最先“盯上”腎?
糖尿病本質上是一個“血糖失控”的疾病。當血糖長期處于高水平時,血液變得像糖漿一樣,流經腎臟的微血管就像被“糖水泡著”——久而久之,毛細血管變硬、變厚,腎小球過濾功能受損,最終導致蛋白漏出,腎功能下降。
用一個通俗的比喻:腎臟就像一張網,高血糖就像沙子,不停地沖刷這張網,時間久了,網自然破了。
根據《中國糖尿病腎病診療指南(2024年版)》,約有3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會發展為糖尿病腎病,而這個過程往往在你毫無察覺中悄然發生。
炎熱天,寧愿吃冰糕,也別碰這5樣“腎臟殺手”
一、甜飲料
包括奶茶、果汁、汽水、功能飲料等。它們的共同點是糖含量爆表。
一杯500毫升的奶茶,含糖量可高達30克,相當于7塊方糖。高糖飲料不僅升高血糖,它讓你對“甜”的感知變鈍,從而越喝越多。
二、高鹽食品
火腿腸、鹵味、方便面、腌制品,都是“隱形鹽庫”。鹽攝入過多會升高血壓,進一步損害腎小球。
國家衛健委建議:每日鹽攝入應控制在5克以內,而一包泡面,可能就含鈉超過1600毫克,相當于4克鹽。
三、高蛋白飲食
很多健身人群喜歡天天吃雞胸肉、蛋白粉、牛排,但對已經有糖尿病基礎的人來說,高蛋白反而是腎臟的負擔。
研究表明,高蛋白飲食會加重腎小球濾過負擔,加快腎功能惡化。
四、反式脂肪酸食品
如油條、蛋糕、奶油餅干、炸雞等。這類食品會增加胰島素抵抗,加重糖尿病發展,間接影響腎功能。
而且這些食品熱量高、營養低,是“空熱量”的代表。
五、“保健類”偏方和草藥
很多人一查出糖尿病,就開始吃各種偏方、偏信“降糖草”或“護腎茶”。但其實很多所謂草藥里,含有馬兜鈴酸、重金屬、或其他對腎有毒的成分。
我曾收治過一位阿姨,吃了3個月“民間秘方”降糖茶,結果腎功能直接從正常掉到Ⅲ期腎病。有糖尿病,怎么才能護住腎?
第一,控糖是第一位
要嚴控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要控制在7%以下,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10毫摩爾/升以內。
第二,定期查尿蛋白
糖尿病患者每年必須查一次尿蛋白和肌酐。一旦發現尿蛋白陽性,就要警惕糖尿病腎病的早期信號。
第三,正確使用藥物
目前臨床上用于保護腎臟的藥物包括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如達格列凈)、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ARB)等。
這些藥物不僅能控糖、控壓,還能顯著延緩腎功能惡化。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能自己盲目加藥或停藥。
第四,飲食上要“三低一高”
低糖、低鹽、低脂肪,適當高膳食纖維。可多吃一些全谷物、綠葉菜、豆制品、魚類。對腎功能正常者可適當攝入優質蛋白,對腎功能下降者則需限制蛋白質攝入。
第五,戒煙限酒
香煙中的有害物質會直接損害腎小球,而酒精則會影響血糖控制、加重代謝負擔。
為什么說“寧愿吃冰糕”也別碰那幾個東西?
有人問:“那冰糕不也是糖嗎?”是的,但關鍵在于量和頻率,以及你是否已經有糖尿病基礎。
相比起天天喝奶茶、頓頓吃咸肉,偶爾吃一小塊冰糕,在控糖范圍內,是可以接受的。
關鍵不是“吃不吃”,而是“吃多少、怎么吃”。
冰糕雖甜,但它不會像奶茶那樣讓你上癮;不會像泡面那樣讓你攝入過多鹽分;也不會像偏方那樣傷腎無聲。
中場再插一刀:你以為沒事,其實已經開始出問題了
很多人以為糖尿病腎病是“尿毒癥前奏”,那是老年人才會有的事。
但真相是:糖尿病腎病在初期幾乎無癥狀,等到你發現尿泡多、尿少、臉腫時,往往已經晚了。
你現在覺得沒事,不代表腎沒受傷。
醫生的碎碎念:不要等到需要透析那天,才想起“早知道”
我們醫生最怕聽的一句話就是:“早知道我就不這樣吃了。”
但這個“早知道”,往往是拿命換來的。腎病一旦進入終末期,唯一的選擇就是透析或換腎。中國目前每年新增透析患者約20萬人,而背后大多數,是糖尿病腎病在作祟。
如果你現在還年輕、還健康,請記住下面這句話: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以為自己沒事。”
現在開始,也還不晚
你可以從今天起,減少奶茶、戒掉泡面、控制鹽分、規律作息、定期體檢。
我們不是要你“一刀切”,而是要你“有意識”。糖尿病腎病不是命運的懲罰,而是生活方式的結果。
決定權,在你手里。
你是否也曾在夏天放縱過飲食?或者有親人正處于糖尿病的邊緣?你是否覺得這些“腎臟殺手”其實每天都在你身邊?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感受或疑問,我們一起聊聊怎么護住這對“沉默的器官”。
參考文獻 [1]中國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2024,16(3):161-189. [2]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糖尿病腎病診療指南(2024年修訂版)[J].中華腎臟病雜志,2024,40(5):321-335. [3]王曉峰,李志勇.糖尿病腎病的流行病學現狀與治療策略[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24,44(2):89-94.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咨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