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二十三年,南京貢院放榜,有個考生突然口吐白沫,摔倒在地暴斃而死。
等到仵作將尸體拉回去檢驗,打開他腹腔一看,竟然在胃里發現一團油紙包著的東西,展開后全是密密麻麻螞蟻大小的字,寫的全是《四書》要點。
更驚人的是,這團紙張能抗住胃液侵蝕,讓墨跡清清楚楚。消息傳出來后,朝野震動——原來這不是意外死亡事件,而是一起精心謀劃的科舉舞弊案子。
死人咽下去的不是普通紙條,而是江南“作弊作坊”定制的”。油紙包著里面那小小的文字,是明代作弊用的黑科技。明朝科舉防作弊嚴格,入場之前要脫衣服搜身,就連饅頭都要掰開檢查。
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萬歷年間,江南出現一種“隱字法”——考生把微型小抄寫在油紙上,卷成細條吞下去。考試的時候要是想看,就吃瀉藥排出來。
金陵刑部檔冊里說:這種“油紙密卷”用魚鰾膠跟蜂蠟反復浸滲,既防水還抗酸,筆跡用特制“烏銀墨”寫出來很細,像發絲一樣,還能長久不褪。老練厲害之人能在很小地方寫下上千字,展開的時候像蟬翼一樣輕,應考人把它叫做“螞蟻書。“
那個暴斃考生叫周世安,原本是蘇州寒門書生。檢驗人員檢查尸體的時候發現,胃里除了油紙包,還有沒完全消化掉的巴豆粉——明顯他本來想考完試排出小抄,結果因為藥量太大死了。
此事驚動了南京禮部,官府順藤摸瓜,在秦淮河畔破獲一個“代考工坊”,查扣幾十卷微型《五經大全》,抄本字跡小得要用銀針蘸墨書寫。
工坊主說:“一份蟻書賣二十兩白銀,這相當于農戶三年收獲。”
案件上達天 聽,萬歷皇帝朱翊鈞勃然大怒。他剛經歷張居正案,特別厭惡官場腐敗。馬上就下達旨意:周世安就算死了,也要取消功名,而且三代都不能參加考試。江南那十八個涉及這事的考官,全部流放到遼東,還在貢院門口立個“戒欺碑”,刻上舞弊人的名字來警示每一個人。
諷刺的是,這塊碑后來成了反作弊教學資料,有學員偷偷拓印碑文,因為上面列的舞弊手段比科場條例還詳細。
從那以后,科舉考場更為嚴格。清代《欽定科場條例》明確嚴禁“油紙密卷”,但直到光緒年間,北京琉璃廠還有私賣“胃藏小抄”的店鋪。
現在南京科舉博物館里還放著一份復原了的“螞蟻書”,旁邊的解說牌挺有意思:作弊的技術在變,人性的貪婪從未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