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入伏,高溫高濕夾擊,高血壓患者要當心了。 老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年伏天熱得早。 有人覺得夏天血壓會降,實際可能波動更劇烈。
去年伏天,鄰村張大爺熬夜看球,凌晨頭暈送醫,血壓飆到180。 這不是偶然,伏天血壓波動,多和生活習慣有關。
第一件:別熬夜。 夜里刷手機、吃燒烤,交感神經一興奮,血壓跟著往上躥。 老年人夜里血壓本該降,熬夜一攪和,反而升得更猛。
第二件:別猛灌冰水。
熱得冒煙時,一瓶冰水灌下去,血管瞬間緊繃,血壓像坐過山車。 血管彈性差的,心臟容易“受驚”,危險藏得深。
第三件:別為祛濕狂喝涼茶。
涼茶偏涼,喝多了拉肚子,鈉鉀一亂,血壓跟著晃。
有人喝到頭暈乏力,還以為沒睡好,實則低鈉在作怪。 第四件:別只補水不補鹽。 出汗多,鈉丟得快,光喝水不補鹽,血容量下降,容易虛脫暈倒。
老年人調節差,這錯犯得更頻繁。 第五件:別悶空調房不動。 躲屋里不活動,血液循環慢,血管彈性差,血壓更不穩。
哪怕屋里走兩步、拉拉筋,也比坐著強。 第六件:別貪涼洗冷水澡。 冷水一沖,血管收縮、心跳加速,血壓劇烈波動,容易出事。
早上或大汗后洗,風險更高,別為涼快丟了安全。 第七件:別吃太咸的開胃菜。 伏天沒胃口,靠咸菜、醬菜提味,鹽吃多了,血壓悄悄往上爬。
一小塊老壇咸菜,夠一天鈉攝入,長期吃血管壓力大。
伏天不是單純熱,是對身體的綜合考驗。 血壓不是靜態的,和作息、飲食、活動量都牽著。 有人吃著藥就大意,可生活天天“拆臺”,藥效再好也扛不住。
就像車加好油,走爛路輪胎照樣壞,道理一個樣。 臨床數據:伏天因血壓波動住院的,70%和生活習慣有關。
別以為出汗是排毒,別以為養生就安全,別以為吃藥就萬事大吉。 真正的安全,藏在每天的小細節里。
家里有高血壓老人的,趕緊轉發提醒。
具體情況請咨詢醫生,本文僅供參考。 你或家人入伏踩過這些坑嗎?
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