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億!上海拍出全球最貴土地的消息刷屏了,連帶著"6057戶一夜暴富"的故事也像鈔票撒出來一樣滿天飛。
看著"徐匯地王"、"單價15萬補償"、"5天99.95%簽約率"這些瘋狂扎眼的數據,很多人都想問:這是不是預示著久旱的地產市場終于要穩了?天上掉豪宅的好事真落普通老百姓頭上了?依我看,這事吧,乍看是財富神話,細想是復雜寓言,敲碎的泡沫終究是飄不到尋常百姓頭頂上去的。
首先,這塊讓東安新村6057戶居民仿佛"中大獎"的土地,數字記錄實在驚掉人下巴,說一句"全球最貴"毫不為過。
523.03億人民幣!一個地名、一個數字,直接焊死在“最貴土地”的排行榜首位了。
面積也嚇人,18.65萬平方米,放在寸土寸金的徐匯核心區,這手筆可真不是小打小鬧。
補償單價逼近15萬/平方米的歷史最高點,錢多到讓原本住在"老破小"里、下雨天炒菜都要人打傘的家庭,眨眼間成了千萬富翁。
簽約速度快得像閃電,5天完成99.95%的簽約率,堪稱拆遷史上的一大奇觀。
這幾樣疊加在一起,足以讓任何"地王"名號黯然失色。
一夜暴富的故事當然夠刺激。
網友們那句“昨天我們還擠在公共廁所前排長隊,今天你我之間就隔著千萬身家”,精準戳中了大眾心里的那點不平衡。
你想想,在那些快散架的樓里,五六十平米擠著祖孫三代七八口人,沒有電梯的老人看病出門堪比翻山越嶺。
突然之間,巨額拆遷款來了,換了誰都得懵。
拆遷房舊夢一夜換黃金——聽起來多像一個關于公平和時運的都市童話啊。
可惜,再夢幻的情節,終究也要在地價面前撞上現實的墻頭。
暴富的門面背后,徐匯核心區域的真實房價像一盆冷水等著。
15萬/㎡的補償款看著嚇人?對不起,同區域的新房掛牌價已悄然爬上13萬-18萬/㎡的高臺。
對于絕大多數拆遷居民來說,掏空手里每一毛錢能換回的面積,往往比拆掉的蝸居還要可憐巴巴——拿到手的"金山"買不回等量的"金窩"。
少數人也許能體體面面留下,更多人最終還是要流向稍遠的二手房市場,或者咬著牙接受居住品質反而倒退的現實。
"一夜暴富",換來的大概率是一份關于妥協的賬單。
拆遷暴富的門檻,終究還是要靠房價天花板來衡量高低。
那好,問題來了:這樣明顯要虧本或者高風險的生意,誰這么勇敢在掏錢接盤?拿地名單清一色的"國家隊"選手很說明問題。
上海地產集團、徐匯城投、華潤、中海、保利...國字頭、央字頭的名字頻頻刷新地王榜單。
這當然不是老板們集體失心瘋了。
風向早變了。
過去十幾年,地產市場熱錢滾滾,誰有膽量就能拿地,魚龍混雜的結果就是坑遍天下的爛尾樓。
現在不同了,"止跌回暖"成了明牌政策,國家主動放寬限制、放出手里的"寶地"來交易,而能在這種牌桌上穩定下注的,也就剩信用由國家背書的大型國企了——老百姓更認它們的牌子,項目爛尾的風險也相對可控。
所以,你覺得瘋狂的地價就代表整個房地產行業都"穩了"?這事可真沒那么簡單。
地方政府看到天價拍地的白花花銀子入賬,房企靠著"國家隊"資金加持豪擲重金擴張,表面上轟轟烈烈的交易確實能讓冰冷的市場喘口氣,也能提振一點"樓市要好轉了"的短暫信心。
一線城市核心地段永遠不乏追逐者,加上限購政策松綁,高收入人群、改善型買家也確實構成了"地王"樓盤的承接基礎。
但我們必須看清這種表面風光背后的隱患到底埋在哪里。
它本質上是靠著高杠桿、高房價預期在強撐。
地方政府依賴賣地收入維持運轉的模式沒變,房企也仍然指望通過不斷炒高地價、拉高房價來"兌現"利潤——**風險最后都壓在鏈條最末端的購房者和普通住戶身上**了。
深圳185億、成都33億、西安75億、杭州56億...這些天價成交的數字游戲,玩的就是一場"擊鼓傳花"。
核心區1.5%-2%的豪宅租金回報率跟銀行利息比起來低的可憐,價值根本撐不住價格,背離了市場規律的價值狂歡,總是需要一個接盤的人來買單。
地王的誕生如同城市上空一道炸響的加冕禮炮,可禮炮余燼底下堆放的,是無數普通人的安居夢想被一次次擠壓犧牲。
說到底啊,523億的徐匯地王、一夜暴富的東安新村故事,既是當下市場一個特殊的地價標本,也是整個地產機制深層問題的一個切片。
它證明了政策可以短時間內推熱一個點,也暴露了將財富幻想建立在透支未來和剝奪更多普通人合理居住權之上的機制,終究是無法持續健康的。
"房地產穩了"?在真正理順地方財政、房企生存和普通人安居三者的關系前,這樣的斷言大概還是早了些。
城市的榮光從來不是用金錢堆砌在最高處的地王數字,而是萬家燈火里,每一盞都能安定的、穩穩亮著的暖光。
下一次錘聲落時,愿我們記得:衡量一塊土地價值的尺度,永遠是人,而非資本冰冷計算的籌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