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暖心提醒,音樂相伴更有感覺~
閻喆
學習困難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學生學業不良,學習成績長期、持續、顯著落后于同齡人水平的現象。兒童青少年的情緒問題與學習困難問題是交織在一起的,出現學習困難的兒童青少年因長期面臨學業壓力、社會評價壓力及自我認同沖突,常伴隨多種情緒問題。這些情緒多表現為自尊心低下、自我形象不良,既可以是學習困難的結果,也可以是學習困難的原因。
核心情緒問題
焦慮障礙有學習困難問題的兒童青少年常常在面對考試時出現心悸、手抖、出汗的反應,腦海中反復浮現“考砸會被批評”的災難化想象,嚴重時可能出現脫離癥狀(如感覺身體不屬于自己)。他們有時尚未開始學習就擔心學不會,表現出拖延、逃避等行為。
低自尊與習得性無助這些孩子可能出現自我概念扭曲,將學習成績不理想視為個人失敗,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在社交場合中,他們過度貶低自己;面對難題時,常表現出被動放棄的態度,不嘗試解決便說“我不會”,甚至直接等待他人援手。
抑郁情緒出現學習困難問題,不少兒童青少年可能會對原本喜歡的活動失去熱情,常說“沒意思”“累了”,還容易早晨起床困難,出現食欲變化(暴食或拒食)。問題嚴重的孩子可能因為長期挫敗出現抑郁癥狀,頻繁表達“活著沒意義”“我是全家的負擔”等,認為“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結果”。
易怒與情緒失控長期被學習困難問題困擾,孩子們可能變得極易激惹,表現出明顯的對立違抗行為,因小事大發脾氣,對家人或同學展現出更強的攻擊性,甚至對抗教師或家長的要求,如公然撕毀作業等。這些行為實際上是他們在通過爭奪控制感來掩蓋內心的無力與挫敗。
情緒衍生問題
在核心情緒問題及學習困難問題的影響下,兒童青少年可能衍生出社交焦慮與人際退縮、軀體化癥狀及強迫傾向。
社交焦慮與人際退縮常表現為害怕被同學嘲笑,主動孤立自己,課間獨自待在座位,拒絕參加集體活動,發言時擔心說錯話被看不起而聲音顫抖、臉紅,嚴重者出現選擇性緘默(在學校不說話,但在家正常)。軀體化癥狀主要是反復頭痛、腹痛、背痛,但經醫學檢查無器質性病變;入睡困難、噩夢,長期睡眠不足,形成情緒、學習困難的負向循環。強迫傾向則指的是進行極端自我要求,反復擦改作業直至紙張破損,反復檢查作業、過度關注細節,導致效率低下甚至延誤作業的完成。
學習困難的處理
面對有學習困難的兒童青少年,對情緒治療的重視應大于對學業進步的關注。當孩子出現自傷、拒學等嚴重問題時,需暫時休學調心,待情緒穩定后再逐步恢復學業,避免“帶傷硬撐”。其間,心理教師、學科教師、家長、醫生須共同參與孩子的治療,根據孩子的情緒變化調整干預方案;避免標簽化、污名化,對孩子強調“你只是需要不同的學習方式”,而非“你有問題”。
學習困難者的情緒治療不是在修復缺陷,而是在重建心理韌性,要通過心理治療修正認知偏差,借助家庭支持提供安全港灣,利用教學調整減少環境壓力源,結合醫學手段對癥處理。這一過程中的關鍵是讓孩子們感受到“無論學業如何,自己都值得被愛與尊重”,這種無條件的接納,才是治愈情緒創傷的核心“心理藥物”。
文: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閻喆
編輯:魏婉笛 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