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咱們今天接著說三藩起兵。這篇文章本來是想聊一聊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一年,吳周軍隊在湖北湖南取得的戰果,但結果我一翻開清圣祖實錄,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的第一個月就有大量不可跳過的記載,所以這篇文章咱們就來說一說。
清軍八旗兵。
康熙十三年的元月份,頃侍衛阿爾賽從荊州返回北京,向清朝朝廷匯報說當地的居民非常恐慌,因為戰禍即將來臨,清廷于是派遣都統覺羅巴爾布、護軍統領伊爾度齊、額司泰、率滿洲八旗護軍驍騎前往荊州。當然了“等兼程速赴,能早至荊州,則兵民自安”這句話是清世祖實錄的原文,我是用自己的話把這句話再解釋一遍,放在這第二段里面。在上敘的這些滿洲八旗將領出征之前,前鋒統領碩岱已經統兵前往荊州。
明朝晚期的步兵。
這是湖廣方面清廷所進行的一些戰爭準備。然后咱們接下來說清廷在陜西漢中以及四川一帶的準備:駐防太原的副都統擴爾坤前往西安,一同前往西安的還有陜西總督哈占,等候將軍瓦爾喀的軍隊到達,準備一同進軍四川,自北京而來的滿洲八旗兵聽從安西將軍都統赫業、胡禮布等將領的指揮,而西安的滿洲八旗兵則聽從瓦爾喀的指揮。如果漢中等地需要防守的話,以上的滿洲八旗將領可以自己安排軍隊防守漢中,進可攻退可守。
明朝晚期的鐵盔甲。
康熙帝又在這一年派遣寧南靖寇大將軍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率領滿洲八旗兵挺進湖廣。
除了以上的安排之外,清廷還命令德州、滄州及順義等十處駐防的滿洲八旗兵在山東德州集合,以都統尼雅翰為鎮南將軍,都統尼雅翰原本想自請前往湖廣參戰,但是清廷命令他以及副都統席布先到達兗州匯合當地的駐防副都統馬哈達,然后往安慶布防。
清軍。
可以看以上調兵記錄,都是滿洲八旗兵的調兵記錄,可見此時對于清廷來說,戰局已經惡化到了什么地步。大體可以理出三個進軍或者防御的方向,一個是湖廣,就是湖南和湖北;還有一個是漢中四川一線;剩下一個長江流域。
棉甲步兵。
很明顯,這三條戰線和當年明清戰爭拉鋸戰的各個戰線可以說是沒什么太大的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當年清廷這邊的綠旗漢軍的精銳主力猛將,很多人都已經跳反了,而這些人所控制的城市甚至是整個布政使司也就隨之跳反了,所以從清廷的角度來看,整個南方戰局要比1652年到1655年之間還要爛。
三藩之亂中的清軍步兵和火炮。
而吳三桂方面的行動也是非常迅速的,1674年元月“湖廣總督蔡毓榮疏報:賊兵已抵清浪衛逼近沅州,亟請大兵馳救。上諭湖廣總督蔡毓榮、云南總督鄂善、湖廣提督桑峨等:聞賊兵逼近沅州,爾等前曾屢奏,已調總兵官徐治都、李芝蘭等率兵應援,何至今未報到沅?可速遣往!督提俱在荊州,沅州要地,豈可獨委總兵官崔世祿一人?應令桑峨領兵,疾馳赴沅,協同固守,蔡毓榮等酌量以行,大兵不久即至”。
明朝晚期的南方步兵。
當然了,這一段里包括了清廷的回復,也就是說湖廣總督蔡毓榮給清廷的報告是在這一年的一月份到達北京,而清廷回復也是在這個,而實際上沅州早在上一年也就是吳三桂起兵的當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就被吳周軍隊攻破了,總兵崔世祿被俘虜。于是,康熙帝命令勒爾錦在大軍內挑選精兵迅速趕往荊州“于所領兵內每佐領先出驍騎二名,以都統一員領之,繼都統巴爾布之兵速往荊州,并令都統巴爾布、護軍統領伊爾度齊、額司泰等于所領護軍內簡選肥馬以護軍統領一員領之,繼前鋒統領碩岱之兵并馳赴荊州”實際上在之前,清廷對于荊州方面就已經有派遣滿洲八旗兵的安排,此時又一次增兵,可見清廷的緊張程度。
清軍水師。
吳三桂帶來的“驚喜”可以說是一個接著一個,到1674年的二月份,吳周軍隊又拿下了常德“湖廣總督蔡毓榮疏報:吳三桂遣偽總兵楊寶應犯常德,其父原任廣東提督楊遇明家于常德,遂為內應,知府翁應兆從逆,常德潰”二月初八日,澧州清軍響應吳三桂發動反清起義,清提督桑峨、總兵官周邦寧既無法進入常德,又無法進入澧州,只能逃回荊州,而在兩天前的二月初六日,巴爾布的滿洲八旗兵進入荊州城。也是在二月初八日,清長沙副將黃正卿、參將陳武衡也加入了反清武裝,長沙府城易手。康熙帝為首的清廷聽聞此消息之后很明顯愈發緊張:
清軍的綠旗騎兵。
上諭:寧南靖寇大將軍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都統覺羅巴爾布、護軍統領伊爾度齊、額司泰等兵抵荊州,是時常德、澧州尚未有變,理應稍休馬力速赴常澧以戢兵民,乃遲久不前以致常澧相繼皆陷,今長沙亦有變,可俟都統鄂內等兵至荊州令其鎮守荊彝諸處,即令都統巴爾布等進兵攻取常澧,又襄陽為我師來往之沖,蜀寇必窺之地,王軍前漢軍都統、副都統可酌率官兵留鎮襄陽,又諭勒爾錦:近聞常德已叛,四川夔州所在賊氛甚熾,都統巴爾布兵力雖盛倘須兩路堵剿,更宜增兵。王可于所率驍騎內揀擇肥馬,每佐領撥二三名每翼以副都統一員領之,速赴荊州巴爾布軍前,若不得肥馬,難于前進,聽王酌量以行。概括一下就是三點:
第一,要求荊州方面的巴爾布率軍主動出擊攻打常德和澧州。
第二,選出大軍中的漢軍八旗,將其調往襄陽一帶。
清軍騎兵。
第三,勒爾錦部應分出一些健壯的馬匹給巴爾布部滿洲兵,這是為了保證其軍隊的速度。
清軍的綠營騎兵。
二月十五日,都統覺羅朱滿的滿洲兵抵達武昌府城。
接到清廷的上諭之后,勒爾錦方面作出的部署是將一部分軍隊布置于襄陽,同時向鄖陽方向偵探,如果鄖陽方面沒什么動靜(此時楊來嘉尚未反正)那便將主力集中到襄陽一帶,防止四川的吳周軍隊沿著蜀道進攻巴東,威脅清廷在湖北的統治。都統覺羅朱滿、一等侍衛畢桑阿的軍隊則往湖南岳陽布防,和安慶的尼雅翰遙相呼應。也就在這個月孔有德女兒孔四貞之夫廣西將軍孫延齡在廣西起兵反清,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反清。
紅布纏頭的明軍步兵。
就到這兒。咱們就看康熙十三年開頭的這兩個月,就是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得到康熙朝廷的緊張,滿洲八旗兵如此頻繁地調動,這是1645年到1661年的明清戰爭時期所見不到的。其實想想也好理解,畢竟吳三桂起兵還不到三個月就把手伸到了長沙,接連吞掉了云南、貴州、四川三個省以及湖南的大多數城市。廣西的孫延齡、福建的耿精忠也舉起反清的大旗。到三月份,鄭成功舊部將領,現任清朝襄陽總兵楊來嘉和其副將洪福在谷城發動了反清起義,清廷在湖北的統治也越來越不穩定。
清廷綠營漢軍將領。
應該說,三藩之亂的前三個月,康熙朝廷所面臨的局勢要比當年順治朝廷面對的局勢要爛的多,因為當年為清廷滅亡南明政權立下汗馬功勞漢兵漢將們一下子就造反了,而這些前明武將士兵甚至是地方文官本身就是清廷統治地方的重要基礎,現在這些人有相當一部分跟著吳三桂跑了,這也就導致了大量的城市在幾個月之間就易手了,這樣的局勢對于剛剛入關30多年的清廷來說是相當危險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