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學生家長和老師們好呀!你們有沒有過這種經歷,本來挺聽話的孩子,突然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處處跟你對著干,讓你頭疼得不行。其實啊,這就是學生的逆反心理在作祟,它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打得咱們措手不及。不過別慌,只要咱們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就能把這場“暴風雨”變成滋潤孩子成長的甘霖。
首先呢,理解是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孩子逆反,是因為他們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啦,就像一只羽翼漸豐的小鳥,老想著掙脫牢籠,去天空自由翱翔。他們不再對咱們的話言聽計從,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說,有的孩子以前可乖了,突然就開始反駁家長,故意唱反調。這時候,家長可千萬別一上來就批評指責,得冷靜想想,孩子為啥會這樣。說不定是孩子覺得自己的想法沒被尊重,或者在學校遇到煩心事了。只有弄清楚孩子逆反背后的原因,咱們才能找到解決辦法。
溝通也是搭建心靈的橋梁。和有逆反心理的孩子交流,方式方法很重要。別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要像朋友一樣平等對話。咱們可以找個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坐下來跟孩子好好聊聊。聊天時,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讓他們把心里話倒出來,別輕易打斷,也別急著評判對錯。要是孩子說不想上學了,咱別馬上說“你咋能這么想,不上學可不行”,而是問“為啥不想上學呀,能跟我說說原因不”。除了面對面交流,咱們還能通過寫信、留言跟孩子溝通。有時候,文字比語言更能表達心意,孩子看信時也有更多時間思考和感受。
尊重呢,就是給孩子成長的空間。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咱得尊重他們的選擇和決定,給他們足夠的成長空間。比如孩子喜歡畫畫,咱就別強迫他學鋼琴,可以支持他參加畫畫培訓班,給他買繪畫工具,讓他在喜歡的領域盡情發揮。當孩子感受到咱們的尊重,也會更尊重咱們,逆反心理自然就減輕啦。當然,尊重可不等于放縱,咱得給孩子設定規則和界限,讓他們知道啥能做,啥不能做。規則要明確合理,還得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這樣他們才愿意遵守。
家長和老師可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咱們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影響可大啦。所以啊,咱們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要是咱自己都做不到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卻要求孩子這樣做,孩子肯定不服氣。相反,要是咱們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孩子就會受咱們影響,養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比如咱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要是因為特殊原因做不到,也得跟孩子解釋清楚,取得他們的理解。這樣,孩子就會覺得咱值得信任,更愿意聽咱的話。
最后,鼓勵是激發孩子動力的源泉。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長處,咱得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他們鼓勵和表揚。一句簡單的“你真棒”“你做得很好”,說不定就能讓孩子充滿信心和動力。比如孩子學習有進步,咱要及時肯定他的努力和成績,說“這次考試你進步很大,這都是你努力的結果,繼續加油”。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咱也要鼓勵他們勇敢面對,告訴他們“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放棄,肯定能克服困難”。
通過鼓勵,孩子能感受到咱們的認可和支持,會更積極地面對生活和學習,逆反心理也會慢慢消失。其實啊,學生逆反心理并不可怕,只要咱們用理解包容他們,用溝通走進他們內心,用尊重呵護他們成長,用榜樣引領他們前行,用鼓勵激發他們動力,就一定能幫孩子順利度過這個特殊時期,健康快樂地成長!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主講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多重背景,以真誠地、無條件、積極關注的態度解讀來訪者的內心與行為。從來訪者的角度出發,同感來訪者的感受、尊重來訪者的情感,讓來訪者感受到安全、接納、平等、尊重的咨詢氛圍,陪伴來訪者一起走過迷茫低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