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零售研究院(SRI)第976期分享:
波司登的轉型印證了DTC模式的核心價值——以用戶為中心,用數據驅動效率。
作者 |齊鴻
極致零售研究院(SRI)研究員
在傳統服裝行業,庫存積壓曾是許多品牌的“致命傷”。2014年,羽絨服巨頭波司登一度面臨20億元的庫存壓力,線下渠道觸達乏力,數據孤島問題更是雪上加霜。然而,短短幾年間,波司登通過一場DTC(Direct-to-Consumer)變革逆風翻盤——在去2024年雙11期間,爆款售罄率大大提高,庫存周轉效率提升一倍。這場轉型背后,藏著怎樣的破局密碼?
三大痛點倒逼轉型:
波司登為何必須走DTC?
1. 庫存壓力:層層分銷下的“資金黑洞”
傳統批發模式下,波司登依賴代理商層層分銷,從工廠到消費者需經歷多級流通環節。這種模式導致供應鏈反應遲緩,市場需求與生產嚴重脫節。例如,代理商為降低自身風險,往往傾向于保守訂貨,而品牌方為完成業績目標又不得不超額生產,最終形成惡性循環。2014年,波司登積壓庫存高達20億元(數據來源:波司登2014年財報及公開聲明),相當于年銷售額的1/3。巨額庫存不僅占用現金流,還面臨產品過季貶值的風險,倉儲成本飆升更是雪上加霜。
2. 用戶觸達瓶頸:與消費者“失聯”的困局
在傳統渠道中,波司登的銷售高度依賴線下門店和經銷商,消費者數據止步于收銀臺,品牌與用戶之間幾乎“零連接”。例如,一款羽絨服的暢銷顏色、尺碼偏好等關鍵信息,僅能通過經銷商模糊反饋,需求洞察滯后數月。與此同時,新興品牌通過電商和社交媒體直接觸達年輕群體,波司登卻因無法精準捕捉用戶需求,陷入“產品賣不動、用戶找不到”的僵局(數據來源:波司登2018年戰略發布會)。
3. 數據孤島:割裂的渠道,模糊的畫像
彼時的波司登,線上線下渠道數據各自為政:電商平臺、門店POS系統、經銷商庫存數據互不打通。例如,某用戶在線下試穿后轉向線上購買,品牌卻無法識別其為同一消費者,導致營銷資源重復投放,用戶畫像支離破碎(數據來源:波司登數字化轉型白皮書)。這種割裂不僅浪費成本,更讓個性化推薦和精準營銷淪為紙上談兵。
轉型契機:一場“生死攸關”的數字化革命
2018年,波司登在業績觸底后啟動“零售變革”,將DTC模式列為戰略核心。以SAP系統為數字化基座,重構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鏈路——實時同步庫存數據、直連消費者需求、打通全域用戶行為。這場轉型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一次從“以貨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商業邏輯顛覆。
供應鏈革命:
從100個倉庫到“全國一盤貨”
傳統痛點:分散倉儲的“效率陷阱”
轉型前的波司登,供應鏈體系堪稱“負重前行”。全國100多個分散倉庫由各地代理商獨立管理,區域間調貨需層層審批,平均周期長達7-10天(數據來源:波司登供應鏈優化報告)。例如,華北地區某暢銷款斷貨時,華南倉庫雖有庫存卻因系統割裂無法及時支援,導致錯失銷售機會。更嚴重的是,分散倉儲推高了管理成本——每個倉庫需單獨配置人力、系統和物流資源,庫存冗余率一度超過行業平均水平20%。
破局關鍵:智能化重構“人、貨、場”
中央倉整合:從“諸侯割據”到集約化運營
2020年,波司登啟動物流網絡大調整,將100多個分散倉庫整合為8個區域性智能化中央倉,覆蓋全國主要消費市場(數據來源:波司登2020年物流升級公告)。中央倉配備自動化立體貨架、AGV搬運機器人,并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控溫濕度等環境參數,實現庫存精準定位與高效管理。例如,武漢中央倉輻射華中五省,訂單響應時間從48小時壓縮至6小時。
SAP系統賦能:讓數據驅動“流動”
依托SAP S/4HANA系統,波司登打通了生產端、倉儲端與銷售端數據鏈路。系統可實時監測各渠道庫存水位,結合AI銷量預測動態調配資源。例如,當某款羽絨服在華東線上渠道銷量激增時,系統自動觸發補貨指令,就近從上海倉直發電商云倉,缺貨率下降30%(數據來源:波司登與SAP合作案例研究)。
自動化物流:機器人軍團“接管”倉庫
在昆山智能物流基地,200臺分揀機器人24小時作業,每小時可分揀10萬件商品,準確率達99.99%(數據來源:波司登智能倉儲項目總結)。機械臂自動完成質檢、貼標、打包全流程,倉儲效率較人工時代提升90%,人力成本降低40%。
成果:從“負重前行”到“輕裝上陣”
這場供應鏈革命讓波司登脫胎換骨:庫存周轉天數從180天縮短至90天,資金使用效率翻倍(數據來源:波司登2023年財報);2024年雙11期間,系統根據預售數據提前將爆款鋪貨至核心倉,一路售罄率飆升,堪比ZARA等快時尚巨頭。更深遠的是,“全國一盤貨”模式為DTC戰略打下地基——庫存共享機制支撐了“線上下單、門店發貨”“跨區調貨次日達”等創新服務,真正實現“貨隨人動”。
關鍵成功要素:
高層推動+數字化基建+導購賦能
1. 高層推動:CEO掛帥的“一把手工程”DTC轉型涉及組織架構、利益分配和資源重構,若缺乏頂層強力推動,極易陷入部門扯皮或執行變形。波司登CEO在2018年戰略會上明確表態:“DTC不是試水項目,而是生存之戰”,并親自組建跨部門轉型委員會,每周聽取進展匯報(數據來源:波司登CEO專訪)。例如,在中央倉整合初期,部分區域代理商因利益受損強烈抵制,高德康果斷采用“補償+考核”組合拳,對配合轉型的代理商給予返點激勵,同時將數字化指標納入管理層KPI,確保戰略穿透至執行末梢。
2. 數字化基建:SAP+EWM構建“數據高速公路”波司登以SAP S/4HANA為中樞,集成EWM(擴展倉儲管理)系統,實現從面料采購到消費者簽收的全鏈路數字化。例如,生產端通過IoT設備采集生產線數據,實時同步至中央數據庫;銷售端則打通天貓、抖音等20+平臺訂單系統,自動分配至最近倉庫發貨(數據來源:SAP官方合作聲明)。這套系統讓“人、貨、場”匹配效率提升3倍:2023年雙11期間,系統根據用戶地理圍欄信息,將促銷款羽絨服提前鋪貨至對應區域云倉,爆款48小時送達率高達98%。
3. 導購賦能:萬人工廠變身“私域連接器”傳統導購的價值止于門店成交,而波司登通過企業微信重構導購角色:1.2萬名導購添加用戶微信后,可借助SCRM工具查看客戶歷史購買記錄、偏好標簽,定向推送搭配建議;針對沉睡用戶,系統自動生成“專屬折扣券”話術,導購一鍵轉發即可激活復購(數據來源:波司登2023年私域運營報告)。更巧妙的是,導購離店后仍可通過小程序直播、社群運營持續創收——2023年“離店銷售”貢獻超10億元,占線上GMV的15%。某東北導購依托私域運營,單人單季銷售額突破200萬元,驗證了“超級連接者”的商業潛力。
場景化創新:
玩轉“靈活作戰”
1. 旺季店策略:快閃式作戰,破解“峰谷難題”
傳統品牌應對銷售高峰往往依賴固定門店,但波司登在雙11、春節等節點獨創“旺季店”模式:基于歷史數據和AI預測,在北上廣深等核心商圈臨時租賃快閃店,系統根據周邊3公里用戶畫像自動匹配貨品。例如,雙11前夕,波司登通過天貓預售數據發現上海陸家嘴區域中長款羽絨服需求激增,隨即在當地高端商場開設臨時店,上架70%中長款SKU,并配置VR試衣鏡、熱感測溫等黑科技提升體驗(數據來源:波司登雙11策略復盤)。活動結束后,剩余貨品立即退回中央倉,門店設備拆解復用,閑置成本降低60%。這種“精準選址+動態鋪貨”的組合拳,讓單店坪效達到常規門店的2.3倍。
2. 私域裂變:導購化身“社交貨幣發行者”
波司登將私域流量運營與導購激勵深度綁定:導購通過企業微信向老客推送“裂變紅包”,用戶邀請好友注冊會員即可解鎖折扣券,且每成功拉新1人,導購獲得10元獎勵金。例如,2024年冬季新品首發期間,哈爾濱某導購向500名高復購客戶定向發放紅包,觸發二次裂變傳播,最終帶來1200名新客,單品轉化率提升40%(數據來源:波司登小程序運營數據分析)。更巧妙的是,系統根據用戶社交關系鏈自動生成“裂變熱力圖”——若某用戶的好友多集中于職場女性群體,則推薦通勤款羽絨服作為裂變商品,實現“人-貨-圈層”精準匹配。
3. 全域協同:從單點爆發到生態聯動
場景化創新的本質是“用柔性供應鏈支撐敏捷營銷”。當快閃店與線上促銷同步啟動時,用戶可在小程序預約到店試穿,線下體驗數據實時回流至品牌數據庫,反向優化線上推薦算法。2023年雙11期間,通過“線下種草-線上拔草”鏈路轉化的訂單占比達35%,客單價較純線上訂單高出28%。這場“沒有邊界”的戰役,讓波司登在存量市場中撕開了新增量。
波司登的轉型印證了DTC模式的核心價值——以用戶為中心,用數據驅動效率。其成功不僅在于技術投入,更在于高層決心與組織協同(數據來源:波士頓咨詢《中國服裝行業DTC轉型趨勢報告》)。未來,隨著消費需求進一步碎片化,DTC將成為品牌直面用戶、構建競爭力的必選項。
結語
從20億庫存積壓到雙11售罄率大大提升,波司登的逆襲之路,是傳統品牌擁抱數字化的鮮活樣本。當“用戶主權”時代來臨,唯有打破數據孤島、重構人貨關系,才能穿越周期,贏得未來。
#互動話題#
你認為傳統品牌轉型DTC最難的一關是什么?歡迎留言討論!
數據標注說明:本文數據均標注于正文括號內,主要來源包括:
- 波司登官方財報、新聞稿、戰略發布會及公開聲明;
- 波司登與SAP、企業微信等合作伙伴的聯合案例;
- 第三方行業報告(如波士頓咨詢);
時隔三年,我們在2022年發布的DTC研究報告的基礎上升級,專訪了大約近20家的消費企業、MCN機構、消費類投資機構、軟件及數字化技術公司,他們分別從實踐的角度提供了一些技術層面最佳實踐的案例。我們從中萃取了 從「代理|經銷模式的品牌商(廠商)」、「新銳國貨品牌」、「全直營類型的品牌」三種不同類型企業轉型「DTC」的策略與路徑;以及針對「初創型新品牌企業」、「擴張期成長型品牌企業」、「成熟領先大型企業」三種不同經營階段企業轉型「DTC」的不同打法、組織如何賦能DTC轉型落地 。
以期能為零售消費品牌發展提供更系統和可落地的營銷指引
報告獲取請點擊:熱點|《2025消費品品牌DTC運營研究報告 》發布啦!
如果您想學習
更多山姆、優衣庫等品牌DTC案例與運營方法,
掃碼即刻加入我們。
依據學員意向,靈活組織線上或線下培訓課程。
-我們是誰-
極致零售研究院(SRI)是專注零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專業機構,以"助力中國零售企業走向極致"為使命,匯聚零售行業領袖、技術專家及學術精英,通過消費行為研究與數字化課題探索零售本質。
我們提供:
【咨詢服務】零售戰略規劃/頂層設計/DTC數字化布局
【培訓服務】企業內訓/零售工作坊/DTC專項訓練營
【知識輸出】定期發布深度研究報告與行業白皮書(被眾多媒體、券商及研究機構引用)
如果您對文章中的任何觀點感興趣或者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的專家和編輯很樂意與您深入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