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的一天,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來了一位老人,這樣的游客每天都有不少,大家并沒有在意。那個老人和普通游客一樣,參觀著館內的各種物品,突然他被展廳中一個手搖發電機吸引到了。
他急忙走了過去,仔細看著這臺發電機,這臺發電機顯得非常陳舊,可它卻有著重要的意義。這可是一臺支撐著紅軍走完長征的發電機,老人看著忍不住想要伸手去摸他,周圍的工作人員見狀立馬上前制止。
老人見狀激動哭了起來,他接下來所說的話讓在場的人們感到非常震驚,原來這臺重要的發電機,當年正是由這位名叫謝寶金的老人,一路背著走完的長征路。
謝寶金出生在江西于都一個貧苦的家庭,從小家里條件太差,他7歲的時候就不得不去幫人放牛砍柴。后來,謝寶金又做過許多的雜活,可想要養活家里都非常困難。
長大后,謝寶金得到了一個重要機會,他被于都鐵山垅鎢礦招入,成為一名礦工。由于他身強力壯,干活非常賣力,他很快就引起了中華鎢礦公司總經理毛澤民的注意。
有一天,毛澤民找到了他,詢問他是否愿意參加紅軍,謝寶金立即答應。就這樣,他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他被組織安排到了中革軍委總參情報部,在這里他的工作就是和戰友們一起負責手搖發電機。
那時,紅軍的條件十分簡陋,可用的發電設備數量有限,這臺發電機對部隊來說至關重要。
1934年,紅軍被迫轉移,部隊開拔的時候領導專門找到了謝寶金,囑咐他一定要保護好這臺發電機。謝寶金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他當即對領導保證會把它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樣重要。
長征期間,中央紅軍損失極大,絕大多數時間中央軍委就只有一臺發報機和一臺發電機。一旦這些設備有損失,紅軍就會徹底成為聾子瞎子。
組織非常重視這些設備,專門組建了部隊保護他們,謝寶金一路上小心保護著發電機,可他們還是遇到了許多危險。他身邊許多戰友為了保護這些設備獻出了生命,一路走來他們原本28人的保護小隊,就只剩下謝寶金等3人。
后來部隊過草地,想要在這種地方拖著68公斤的發電機行走非常困難。謝寶金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專門制作了一個竹排,自己在前面拉著,用這種方式勉強走出了草地。
可來到雪山后,他們又遇到新的困難,謝寶金就和戰友們一起抬著發電機爬山。雪山上處處都是危險,很多時候山路窄得只能允許一人經過,謝寶金就冒著生命危險獨自扛著發電機行進。
對于紅軍戰士來說,缺乏物資補給哪怕是自己走完長征路都非常困難,謝寶金還要負責這臺笨重的發電機,想要走下去難度可想而知。
但他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靠著頑強的毅力與驚人的體力,他最終完成了任務,一路從于都把這臺發電機帶到了延安。
取得了這樣的成績,謝寶金無疑是長征期間的英雄,可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也并沒有要求有什么回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后,謝寶金一直默默做著其他工作,全國解放后,依舊沒有多少人了解他與這臺發電機的故事。
1952年,謝寶金回到了于都老家,被安排去了供銷社收購部當收購員。作為一名經歷長征的老紅軍,他本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謝寶金卻并沒有這么做。
每天他都搶著去干困難的工作,哪怕工作非常辛苦,他也沒有任何怨言。隨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身邊人都心疼他的身體,勸他不要這么累,謝寶金并不在意,花甲之年還經常跑幾里路到江邊搬貨。
為了群眾,他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工作,可對于自己的生活,謝寶金卻并不怎么在意。他整日省吃儉用,供銷社里哪怕是一張廢紙、一塊破布都舍不得丟掉。哪怕生活再困難,也從不向組織索要什么。
1966年,謝寶金的家里出現了變故,妻子與兒子都有病要治療,幾個孫子還要念書,可他家里條件比較差。許多人勸他寫報告向組織說明情況,謝寶金依舊沒有同意,而是自己努力打工掙錢補貼家用。
由于他的低調謙遜,周圍人始終不知道他的事跡,直到在軍事博物館見到自己當年背過來的發電機,謝寶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就這樣,國人知道了這個感人的故事,組織非常重視謝寶金的情況,大家也竭盡全力幫助他們一家渡過難關。
謝寶金對現場的工作人員表示,這臺發電機就像他的親人一樣,已經成為他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哪怕幾十年過去,謝寶金也無法忘記那段時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