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開藥、虛假人設,三大央媒重錘網紅醫生,國家出手大快人心!
前有網紅冒充專業律師打造人設引流,后有 “藍 V” 醫師賬號高價開藥引導線下付費。短視頻平臺上的醫療科普領域,本應是傳遞專業知識、守護大眾健康的渠道,卻悄然滋生出諸多亂象。央視財經犀利曝光,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權威媒體也重錘出擊,一場針對互聯網健康科普亂象的整治風暴正強勢來襲。
電視時代,保健品廣告里的 “老中醫”“專家”,用 “違背祖宗的決定” 之類話術騙錢,如今搖身一變成了網紅醫生。他們穿件白大褂,甚至掛著 “藍 V” 認證,實則線上宣傳、線下引流,目的都是掏空老百姓的錢包。
央視曝光的案例里,不少通過醫院資質認證的 “專家” 號稱有治肝病、腎病的特效藥。記者假裝患者調查,發現北京某中醫醫院的醫生簡單看舌相、號脈就開出 3268 元中藥,另一家醫院的網紅醫生線上幾分鐘看診,藥費也達 3000 多元。中老年人對互聯網辨識度低,又急于治病,容易落入圈套,不僅花了冤枉錢,還可能延誤治療,落得人財兩空。
這種現象屢禁不止,背后有多重原因。中老年人注重養生,對醫生天然信任,給了網紅醫生產業鏈可乘之機。一些機構和個人看到流量紅利,打造 “網紅醫生” 流水線,用 “代認證” 獲取權威標識,靠 “標題黨”“擦邊內容” 吸引眼球。像穿著黑絲白大褂的 “治愈系華老師”,借醫生身份談兩性知識的 “熊大夫”,雖查無醫院職位,卻靠博眼球積累粉絲,推銷三無藥品。
平臺審核滯后也是原因之一,僅簡單審核執業證書,不核查科普內容的專業性和真實性,讓違規賬號得以生存。更關鍵的是,百姓看病貴的無奈。腎病等慢性病治療費用高昂,而網紅醫生宣稱幾千塊就能 “藥到病除”,成了患者家屬的寄托。
這些網紅醫生破壞行業形象,擾亂秩序,損害公眾利益,讓醫患關系更緊張。整治亂象的同時,或許也該給老百姓更好的醫療出路,避免病急亂投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