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過,日頭毒得很,田里的莊稼正遭烤驗。后天起,平原地區日最高氣溫要竄到35℃以上,玉米葉子怕曬卷。大豆結莢期趕上這熱天,缺水就會癟粒,產量要打折扣。
山區晝夜溫差大,可別以為作物能歇口氣,午后強光照樣灼苗。湖區濕氣重,高溫高濕疊加,水稻紋枯病、玉米大斑病容易冒頭。
老一輩常說“小暑不鋤草,大暑草壓苗”,這話在理卻要巧著用。中午千萬別下田,人容易中暑,鋤頭碰著燙土還傷根。
玉米地要趁早晚澆水,順著根部慢慢灌,別大水漫灌沖了肥。大豆葉面噴點磷酸二氫鉀,兌水稀釋了噴,能抗熱保莢。水稻田留足淺水層,既降溫又防旱,地頭溝渠得提前清淤。
大棚種蔬菜的老鄉注意,后天晌午要蓋遮陽網,通風口全打開。
菜園里的辣椒茄子,澆水別澆葉子上,滴灌帶鋪在根邊最穩當。
山區坡地易缺水,砍些樹枝鋪在作物根部,能保墑還能擋曬。湖區低洼地要防突發暴雨,排水溝挖到半尺深,雨一來就能排走。
有人覺得土辦法過時,其實草木灰撒在菜畦邊,防蟲又吸濕。不過科學管理更要跟上,比如看天氣預報打藥,別趕在高溫時噴。玉米螟最近活躍,傍晚去田里瞧瞧,發現蟲洞趕緊灌藥。
大豆蚜蟲躲在葉背,葉子發皺就得警惕,早打藥少減產。最讓人揪心的是雷陣雨突襲,大風刮倒玉米桿,扶苗要趁早。
倒伏的玉米別硬掰,旁邊插根竹竿輕輕綁,還能接著長。我個人認為,小暑田管關鍵在“搶早不搶急”,看準天氣節奏動活。有些老鄉總等下雨再施肥,萬一旱情拖久了,莊稼等不及啊。
未來幾天是追肥關鍵期,尿素和復合肥摻著撒,量別太大燒了根。蔬菜大棚的薄膜該換就換,破洞漏風處用膠帶粘牢,別等大風掀了頂。
湖區蓮藕田要留意水位,太高漚根太低曬莖,保持齊腰深最合適。
土辦法里藏智慧,比如用艾草熏棚防蟲,再結合現代藥劑,雙保險。
現在該做的事不少,先列個清單:查灌溉、清溝渠、備遮陽網、買藥械。拿不準的地方,趕緊找村里的農技員,別耽擱了農時。記住,熱天里莊稼長得快,管好了是豐收,疏忽了就減產。
小暑這一仗打好了,大暑田間才省心,老鄉們可別松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