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逐年攀升。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高達70%的甲狀腺癌患者同時存在橋本甲狀腺炎。
當我們深入探究甲狀腺癌的發病機制時,會發現一條清晰的路徑:慢性炎癥→細胞損傷→異常增生→癌變。這條路徑上,有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如果能及時干預,或許有機會阻止悲劇的發生。
1.慢性炎癥如何悄然引發甲狀腺癌
橋本甲狀腺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簡單來說,就是免疫系統“敵我不分”,把甲狀腺組織當成了攻擊對象。
在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會精準識別病毒細菌等有害物質,并派出“抗體”這支免疫部隊來消滅它們。而當免疫系統功能紊亂時,抗體就會調轉槍口,攻擊我們自身的甲狀腺細胞。
這種攻擊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續性的損傷過程:
? 抗體攻擊健康的甲狀腺細胞,造成細胞破損
? 破損部位會吸引更多抗體攻擊,形成惡性循環
? 受損細胞無法得到修復,部分直接死亡
? 部分細胞則在反復損傷中“黑化”,惡變成癌細胞
? 惡性細胞不斷增殖堆積,最終形成腫瘤
有研究表明,橋本甲狀腺炎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更高!
這類患者誘發的甲狀腺癌大多為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其腫瘤直徑小于1厘米。這種微小癌在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癥狀,就像隱藏在身體里的“定時炸彈”,悄無聲息地發展。
2.兩個關鍵指標:早期識別癌變風險
在此建議甲狀腺疾病患者不僅要關注甲狀腺功能,更要重視兩項關鍵的自身抗體指標。這兩項指標是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和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它們是我們監測橋本甲狀腺炎的重要窗口。
1、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
這項抗體陽性通常預示著橋本甲狀腺炎的發生。臨床數據顯示,65%的橋本甲狀腺炎最終會誘發甲狀腺乳頭狀癌。當發現這項指標升高時,就提示甲狀腺正處于免疫損傷狀態。
2、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
這項抗體在癌變前出現提示橋本甲狀腺炎;而在癌變后出現,則預示著甲狀腺癌可能復發。它像一個雙重信號燈,在不同疾病階段傳遞不同的警示信息。
令人擔憂的是,很多患者甚至醫生,只對甲狀腺功能異常進行治療和干預,認為抗體“對甲功沒有影響,而且也無法治療”,無需特別關注。這種觀念導致抗體水平始終居高不下,為甲狀腺癌的發生埋下隱患。
3.阻斷炎癥的關鍵:修復免疫系統
面對橋本甲狀腺炎這個“癌前病變”,我們該怎么辦?答案是:修復受損的免疫系統。這是阻斷慢性炎癥、預防甲狀腺癌的核心策略。
目前醫學界探索的一個重要方向是免疫介入療法。與傳統僅針對甲狀腺功能的“治標”方法不同,這種療法著眼于免疫系統本身,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1)免疫調節治療
在臨床上,我們也會使用免疫調節劑來糾正紊亂的免疫系統。
通過超聲引導下的靶向給藥,將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中西醫藥劑直接作用于受損的甲狀腺濾泡。這種治療方式能快速抑制異常免疫反應,同時促進甲狀腺濾泡細胞的自我修復。有臨床數據顯示,約78%的患者在治療3個月后抗體水平顯著下降。
(2)生活方式干預
改善生活方式是免疫修復不可或缺的一環:
?營養補充:特別是硒元素的補充。硒就像一位忠誠的“衛士”,不僅能提高免疫力,還具有抗突變、抗氧化的功效。蛋類、豬肉、魔芋、動物內臟等是良好的硒來源。
?飲食調整:避免食用誘發不耐受的食物,如乳制品、小麥制品等。許多人食用這些食物后會出現腹瀉、腹痛、頭昏腦漲等不適反應。
?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這有助于免疫系統恢復平衡。
?定期復查:建議橋本甲狀腺炎患者每6-12個月檢查一次,包括:甲狀腺功能(TSH、FT3、FT4)、甲狀腺自身抗體(TPOAb、TgAb)、甲狀腺超聲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干預。
作為與甲狀腺疾病打交道多年的醫生,想告訴大家的是:甲狀腺癌并非一夜之間出現的。從慢性炎癥到癌癥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存在關鍵的干預窗口期。發現橋本甲狀腺炎后,首要任務不是被動地調整甲功指標,而是主動修復免疫系統,消除異常抗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