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寶爸寶媽們!今天咱來聊聊孩子上課走神這事兒。你想象一下,教室里翻書聲噼里啪啦的,小明在本子上偷偷畫奧特曼,小美盯著窗外數麻雀翅膀,小胖的橡皮擦在課桌下玩滑梯。這些調皮瞬間,其實藏著孩子和課堂對話的密碼呢!
第一把鑰匙,給大腦裝個“導航儀”。孩子盯著黑板發呆,咱別一上來就喊“專心點”。試試“任務拆解法”,把40分鐘的課切成4個10分鐘的模塊,每個模塊定個小目標。就像上數學課,你問孩子:“今天咱要找3種解方程的鑰匙,你先拿哪把?”這樣一來,大腦就跟GPS似的自動導航啦!
第二把鑰匙,制造“多巴胺煙花”。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完成小目標,大腦就像放煙花一樣分泌多巴胺。咱可以設計“闖關勛章”,每專注15分鐘就給個貼紙,集滿5枚換個“知識探險家”的稱號。有個媽媽用樂高搭“專注力城堡”,孩子每專注10分鐘就加一塊磚,結果孩子主動要求多學一會兒,這反差大得讓人驚掉下巴!
第三把鑰匙,打造“沉浸式劇場”。把教室變成魔法劇場,用彩色便簽紙把重點公式變成“咒語卷軸”,歷史事件變成“偵探推理游戲”。有老師把地理課改成“環球旅行直播”,孩子們舉著自制國旗,用AR軟件一掃課本,虛擬景觀就出來了。這時候知識變得能摸得著,走神都變成“舍不得暫停的冒險”啦!
第四把鑰匙,啟動“雙引擎模式”。有些孩子像風火輪,得動起來。試試“站立學習法”,準備個能調高度的課桌,讓他們理解知識點的時候站起來比劃比劃。有個男孩背古詩發明了“手勢密碼”,每句一個手勢,三個月后整本《唐詩三百首》都能背下來,這效果簡直逆天!
第五把鑰匙,編織“安全網”。孩子頻繁走神,先別急著挑刺兒。有個爸爸發現女兒英語課走神,后來才知道是聽力有問題。咱可以用“3D觀察法”,記錄走神時的環境、身體狀態和情緒變化,就像醫生用聽診器一樣,找到走神背后的“求救信號”。
其實啊,教育不是要消滅走神,而是教孩子和分心共處。就像園丁不會拔掉所有雜草,而是適時修剪枝葉。在走神的縫隙里種下理解的種子,咱就能收獲專注力的森林啦!大家不妨試試這5個“魔法開關”,說不定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主講人: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具有心理學、社會學、家庭教育等專業背景,接受過我國多位著名的心理學家的教學、指導。自2008年大學攻讀心理學以來,一直全身心地致力于心理學及心理咨詢的學習與深造。不斷地進行自己成長與完善,并定期地接受專業的督導,心理咨詢多年,具有較豐富的咨詢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