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梁昌均
編輯|楊 錦
在英偉達股價不斷飆漲、市值即將突破4萬億美元之際,“中國版英偉達們”才剛剛踏入上市之路。
近日,估值均超200億元的國產GPU廠商摩爾線程和沐曦集成,同時提交科創板招股書。前者計劃融資80億元,有望成為年內科創板最大IPO,而沐曦募資規模僅為摩爾的一半。
這兩家公司均成立于2020年,如今剛發展到第五年便踏上IPO征程。作為技術、資金密集型的GPU行業,他們都面臨著商業化擴張難題,以及高額投入、高額虧損的境地。
三年賣GPU營收14億,虧損高達80億
先來看看它們的商業化情況。
2022-2024年,摩爾線程營收從0.46億元增長至1.24億元,再翻倍達4.38億元,合計達到6.08億元,復合增長率超208%。
沐曦集成則增長更為迅猛。
同期營收分別為43萬元、0.53億元、7.4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4075%,可以說在最近兩年高速進入商業化,營收增長和規模都已超越摩爾線程。
摩爾線程和沐曦集成都主要研發AI智算(訓練和推理)、圖形領域的GPU產品。目前,摩爾線程已推出“蘇堤、春曉、曲院、平湖”四代GPU架構,并基于此推出十余款高性能GPU產品,涵蓋AI智算、專業圖形加速和桌面級圖形加速等領域,更像英偉達的業務布局。
AI智算是摩爾線程第一大核心業務,去年實現收入3.36億元,占比近78%。這主要得益于市場對大模型訓練、推理等需求提升,帶動S4000、S5000等GPU銷量增長。
沐曦集成目前則擁有三大GPU系列產品:面向云端的曦思N系列、面向智算的曦云C系列和面向圖形渲染領域的曦彩G系列。
該公司最近兩年業績大爆發,主要得益于首款智算推理芯片曦思N100以及訓推一體芯片曦云C500先后量產,快速進入批量應用。
招股書顯示,去年沐曦集成的訓推一體GPU產品實現營收超7.2億元,其中GPU板卡營收超5億元,GPU服務器營收達2億元,成為公司營收主力。
截至今年一季度底,沐曦集成GPU產品累計銷量超2.5萬顆,交付北京、上海、杭州等9大智算集群,涵蓋國家AI公共算力平臺和商業化智算中心,并搭載于新華三等服務器廠商。
摩爾線程和沐曦集成最近兩年業績的爆發,明顯受益于AI東風。伴隨大模型浪潮,各地政府和企業推動智算中心建設。
正如英偉達CEO黃仁勛所說,AI時代正在推動由CPU主導的通用計算加快向GPU主導的智能計算轉變。同時,國內外環境驅動下的國產替代需求,共同帶動了國產GPU的放量。
不過,這兩家企業尚且不高的營收規模,還難以覆蓋高額成本。最近三年,摩爾線程凈虧損分別為18.40億元、16.73億元、14.92億元,累計虧損超50億元。
沐曦集成虧損程度則相對較低,期內凈虧損分別為7.77億元、8.71億元和14.09億元,合計虧損超30億元,且呈現明顯加劇趨勢,到了去年虧損程度基本和摩爾線程相當。
這一方面顯示出國產GPU市場拓展的不易,該市場長期被英偉達壟斷;更關鍵的是,對于技術、人才、資金和生態密集型的GPU領域來說,前期需要持續投入進行技術和產品研發。
摩爾線程就提到,全功能GPU產品門檻較高,架構設計復雜,研發難度大、研發周期長。沐曦集成也稱,GPU行業有極高技術壁壘,公司為夯實產品競爭優勢需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數據顯示,摩爾線程最近三年的累計研發投入達到38.10 億元,高于沐曦集成同期合計22.47億元的投入。摩爾線程產品布局更廣,由此也導致虧損更大。
不過,與英偉達比,這并不算什么——英偉達在2024財年研發費用高達129億美元。
但這兩家企業預測有望兩三年內盈利。摩爾線程預測,基于對產品銷量、價格及成本預測,最早可于2027年實現盈利,沐曦集成稱有望在2026年達到盈虧平衡點。
英偉達、AMD高管創辦
摩爾線程和沐曦集成都成立于2020年。當時受國際環境影響,國內芯片開始受限,典型如華為被斷供,國內掀起芯片熱潮,而一批在芯片大廠的高管們看到了其中的機遇。
摩爾線程的創始人張建中就來自GPU巨頭英偉達,其于2005年5月加入英偉達,擔任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推動構建了英偉達在中國的GPU生態系統。
沐曦集成的創始人陳維良則來自AMD,曾擔任AMD GPU設計高級總監、AMD全球GPU SOC設計總負責人。
“至暗時刻,總要有人點燃火把。”面對當時國內企業被打壓的境地,觸發了張建中創業的念頭,他希望發展中國自己的GPU產業。
于是,張建中拉上英偉達的同事組團開啟創業。目前,摩爾線程的不少高管,包括聯合創始人周苑、張鈺勃,以及副總經理宋學軍、楊上山等此前都長期在英偉達任職。
不過,張建中在公司成立后并未持有摩爾線程股權以及在公司擔任職務,而是由其夫人劉姍姍代理,直到2023年12月才轉回股權,并成為董事長、總經理。
陳維良也匯集了一批AMD的老同事,沐曦集成兩位聯合創始人且同時擔任CTO的彭莉和楊建,此前都在AMD工作長達十年,楊建創業前還在華為海思擔任架構師。
創始人的背景和國產替代的呼聲,使得這兩家企業迅速成為資本青睞的明星,不到五年便均匯集數十家投資機構,摩爾線程更是創下“100天長成一只獨角獸”的投資神話。
公開信息顯示,摩爾線程已完成6輪融資,累計金額超45億元,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五源資本、紀源資本、深創投等知名VC,并獲得騰訊和字節跳動投資,最新估值為255億元。
沐曦集成融資金額也達到數十億元,最新估值210億元,紅杉中國多次加碼,還獲得真格基金、經緯創投、中網投等投資;股票市場超級“牛散”葛衛東與混沌投資合計持股7.48%,是該公司外部最大股東。
目前,張建中通過直接持有和持股平臺合計控制摩爾線程36.36%的股份,陳維良則合計控制沐曦集成22.94%的股份表決權。
隨著此次這兩家公司同時提招股書,國產GPU第一股的爭奪越發激烈。同列于“中國版英偉達”陣營的燧原科技、壁仞科技去年9月開啟上市輔導,但目前尚未提交招股書,進度略慢。
早前報道稱,壁仞科技近期完成新一輪15億元融資,估值155億元,計劃今年三季度轉戰港股尋求上市。騰訊多次出手的燧原科技最近也獲得國投聚力、上海國投、上海國際的投資,估值已超160億元。
與英偉達差距有多大?
過去幾年,受益于大模型浪潮,AI算力成為戰略資源。英偉達趁風而起,業績、股價翻倍,最新交易日盤中市值一度突破3.9萬億美元,并有可能率先沖上4萬億美元。
“中國版英偉達們”則頂著國產替代的機遇,尋求著技術、產品和商業化的突破。此番摩爾線程和沐曦集成開啟上市,也給外界提供了一個國產GPU的對比窗口。
在招股書中,這兩家公司多次強調自主研發能力——摩爾線程號稱自研全功能GPU,沐曦集成則號稱是全棧自研。
GPU研發難度大,主要體現在硬件和軟件生態層面。英偉達在GPU領域的壟斷地位就得益于這些方面的護城河,持續領先的GPU硬件系統,以及自2006年開始自研的CUDA軟件生態。
目前,CUDA全球開發者超600萬,加速庫及模型數量突破900個,從而使得英偉達在面向智算中心的GPU市場份額長期超過90%。
“與英偉達、AMD等相比,公司在技術積累、產品性能等方面仍需提升,英偉達GPU在性能、兼容性以及超大規模集群建設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技術和成本優勢。”摩爾線程表示。
目前,無論是摩爾線程,還是沐曦集成,在GPU產品全面性能上與英偉達還有很大差距。摩爾線程稱,公司僅在部分性能指標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突破了部分“卡脖子”。
比如,摩爾線程的桌面級圖形加速產品MTT S80顯卡的FP32算力性能達到14.4TFLOPS,接近英偉達2021年發布的RTX 3060,距最新RTX 5090高達104.8TFLOPS的算力差距懸殊。
在AI智算層面,摩爾線程去年推出的S5000的FP32算力達到32TFLOPS,超過英偉達2020年發布的A100(19.5TFLOPS),但不到2021年發布的H100(67TFLOPS)的一半,與英偉達最新的B200和AMD的MI325X差距就更大了。
摩爾線程還提到,公司攻克了千卡至萬卡級GPU集群的高效互聯難題,并在研發支持10萬卡集群運行技術。不過,微軟、Meta、xAI等國外大廠已經實現基于H100的10萬卡甚至20萬卡算力集群。
沐曦集成則強調,公司在GPU架構、IP、指令集、基礎系統軟件等方面都有自研,單卡算力性能居于國內第一梯隊。但該公司最新推出的AI智算曦云C500的FP32算力只有15 TFlops,不到摩爾線程S5000的一半,且沒有超過英偉達的A100。
在集群方面,沐曦集成目前實現千卡集群商業化應用,并正在推動萬卡集群落地,實力相比摩爾線程與國外差距更大。不過,沐曦集成宣稱其自主研發的高速互連技術突破了帶寬和延遲方面的限制,達到了與英偉達H200相當的性能。
此外,摩爾線程和沐曦集成走的都是英偉達軟硬一體的路線。摩爾線程研發了融合 GPU硬件和軟件計算加速統一系統架構MUSA,并兼容英偉達CUDA生態。但無論是支持精度,還是開發者生態層面都與英偉達相差甚遠。
沐曦集成則基于自研指令集及GPU并行計算引擎打造了MXMACA軟件棧,同樣實現兼容CUDA,目前已支持超6000個CUDA應用。但該軟件今年2月才開源,注冊用戶剛破萬。
這兩家企業均提到,提供了相應開發工具,可以讓開發者進行遷移,以此推動自家GPU產品應用。這無疑增加了企業成本,但對落后的國產芯片生態來說,又是不得不走的一步。
“英偉達CUDA生態在行業生態內處于壟斷地位,未來拓展業務將面臨GPU芯片研發難度高及計算生態壁壘構建困難的挑戰。”摩爾線程表示。沐曦集成則坦言,國產GPU廠商自建生態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工具鏈完善與開發者遷移。
可以說,從這兩家率先開啟上市之路的GPU企業來看,GPU國產替代的進程還剛剛開始,技術還需全面追趕,而剛剛起步的生態更需努力。
運營編輯 |曹倩審核|孟莎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