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延安中學學生在多項國際賽事中斬獲金銀大獎及晉級資格。其中,在英國物理初級測評(JPC)中,七年級學生許陳瑄和八年級學生何彥亭并列全球最高分,展現出長寧學子在國際競技中的科學素養和潛力。
這些佳績的背后,是西延安中學秉承長寧區“活力教育”的理念,以“前沿科學講座”“STEAM課程”特色課程為核心構建起來的科學育苗體系,以及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創新,不斷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求知欲,提升科學素養、邏輯思維等綜合素養。
在西延安中學,兩周一節的“前沿科學講座”是六年級學生們格外期待的校本特色課程。從鉆石的奧秘,到中國“天眼”,再到相對論、量子力學的介紹,理科組老師精心備課,多次磨課,深入淺出講解科技前沿知識。各色科學前沿講座以“趣味實驗+科學史故事”為雙引擎,圍繞科學現象、技術應用、大國重器三條內容主線,為同學們打開了探索前沿科技、感受大國崛起的大門。
“我們在教學模式上創新性地將科學史故事和實驗探究結合起來,其中80%的課時融入實操任務,如通過門捷列夫預言元素周期表的歷史激發學生對‘結構決定性質’的探究欲,再用‘元素定位游戲’拆解周期表結構,還有‘太陽能風扇組裝’‘煙灰制備超疏水表面’等實驗,讓學生直觀感受綠色科技與界面化學的魅力。”西延安中學理科組組長龔一鳴介紹,在這樣充滿趣味性的教學下,95%的學生能準確闡釋3個以上前沿原理,如激光的高單色性、酶催化的專一性。此外,學校積極搭建AI教學平臺供有興趣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進一步探索。老師們發現,78%的學生課后主動查閱拓展資料,形成“探究-實踐-延伸”的學習閉環。
而在學校新開發校本課程“STEAM課程”中,同學們以項目化學習為核心,圍繞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開啟了一次次奇妙的藝術科學之旅。結合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材料科學設計制作“滾燈構造”作品、圍繞《藝術的故事》解析斐波那契數列與美學構圖、結合“希臘辯論精神”學習批判性思維,各項STEAM課程從科學原理出發,在一個個真實的跨學科學習情境中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讓科學探索與人文浸潤同頻生長。
“課程有趣,對知識的印象更深了,學習也更有動力了!”“課程里的實操部分很多,讓我的動手能力也大大提升。”學校課程開展以來,收獲了不少同學們的好評。此外,西延安中學還注重用知識銜接賦能學生學習,開發了《跨學科知識銜接手冊》,通過梳理“杠桿原理-建筑設計”“生物催化-能源轉化”等12個核心關聯點,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科學知識網絡。
走進西延安中學,豐富的校園科學空間和多樣的自我展現平臺讓同學們的趣味學習體驗“拉滿”。總部的過道有學生自主設計的“數智長廊”,長廊以中美登月事件為背景,每塊展板背后均采用AR技術嵌套AI視頻,生動再現科技歷程。學校數字基座設立“云上博物館”,收藏學生精美的科技作品,已經為數十位學生頒發了收藏證書。物理組老師指導學生編寫《校園中的物理》,將校園中的物理現象用漫畫的形式呈現出來,生動詮釋了物理學的趣味與實用,激發更多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從前沿科學講座的啟蒙,到STEAM課程的實踐,我們希望學生在前沿的理科課程體系中,理解科學原理,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同時鍛造出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創新的勇氣。”西延安中學副校長王懿表示,未來學校將繼續錨定特色課程開發,在國際競賽中打響西延安的品牌。在課程內容上,深化“非遺科技再設計” 等模塊,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進校指導榫卯結構創新應用,讓課程既對接國際競賽的科學思維要求,又扎根傳統文化的智慧土壤。
圖片來源于西延安中學
撰稿:何郁檸
編輯:史煥煥
責編:顏文彬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