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成都市金牛區堅持發展公立醫院為主體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從均衡醫療資源布局,到建成十五分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圈;從建立疾病防控和醫療救治體系,到分級診療建立醫聯體雙向轉診,創建特色科室一直是提升健康服務供給水平的重要取向。
創建特色科室 破解群眾看病難
“不要過度用嗓,不吃辛辣食物,注意休息。”金牛名醫、主任醫師楊學文囑咐這位嗓音中度損傷的中學老師。二十多年間,金牛區人民北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進高端醫學人才建立嗓音專科,先后治愈四川省內外近40萬嗓音患者。
人北中心嗓音特色專科的臨床實踐,為金牛區創建特色科室提供了借鑒。區衛生健康局也明確區內三級醫院突出醫學學科、專家團隊和設施標準化建設,發揮區域醫療龍頭作用;二級醫院注重優質服務,突出特色治療;社區醫院突出健康促進,當好健康守門人的三級醫療機構職能定位,推動社區醫院以精細化運營管理制度創新為突破口,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配置,引導基層醫療機構創建特色科室,提升診療服務供給能力和患者就醫體驗感。
區衛生健康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金牛區推行“一院一策”精細化管理變革方略,給予專項經費補助,支持社區醫院創建特色科室和專病專科,讓患者不出社區就能治療常見病和多發病,破解治病難、治病貴的難題。
聚合資源 醫療機構的涅槃新生
“哇!”隨著一聲清脆的啼哭聲,因臍帶纏繞出現輕度窒息的剖宮產新生兒成功獲救。
這位何姓準媽媽可謂一波三折。由于產婦因早產合并重度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金牛區沙河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產科提出剖宮產方案,手術實施中又發現產婦盆腔粘連、胎兒橫位等新情況而請求緊急技術支援,經過醫院多學科合作保障了母嬰生命安全。
這種遭遇多種危險因素的病例雖不多見,但彰顯了金牛區通過特色科室創建所展現出的綜合實力。全區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四川省基層特色科室建設實施方案》標準,已申報近20個省市區級基層特色科室創建項目,掀起聚集整合醫療資源,提升診療服務和健康管理水平,不斷滿足群眾衛生健康需求的熱潮。
創建基層臨床特色科室并非一蹴而就,是一次提升臨床醫療服務能力、醫療衛生機構涅槃新生的發展歷程。今年四月,沙河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產科成功創建成都市第四批基層臨床特色科室。中心副主任、婦產科主任醫師劉廷蓮介紹了從組織管理、經費保障、科室設置、人才梯隊、技術能力、設備配置、服務質量、群眾滿意度等創建情況后深有感觸的說,建設特色科室不僅僅是資源疊加配置,更是一場提升醫療技術能力、衛生健康理念、服務管理水平的自我革命。
服務群眾 托起健康服務新天地
為疏解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問題,金牛區西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揮健康守門人作用,與成都七中萬達學校聯合推出《青春期·家長的12堂必修課》。
“以前總責怪孩子不聽話,今天才明白,是我們需要先學會聽懂他們的語言,了解他們的心聲。”
線上線下首場青春期公益課就引起學生家長的熱烈反響。《青春期·家長的12堂必修課》從環境適應、行為管理、問題突破、關系共建四個維度,破解學生青春期情緒與行為密碼、直面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到清晰父母的教育角色,課程以心理學為錨點,賦能家長從焦慮到從容,構建穩固溫暖的情感港灣,用理性與溫情陪伴孩子穿越青春激流,撐起青年學生健康成長一片天。
傳統中醫文化博大精深,中醫藥“簡便驗廉”的診療優勢,成為特色醫療手段和居民強身健體的首要選擇,曾列入成都市級非遺項目的劉氏骨科特色治療技藝,就在全區醫療機構中推廣應用。金牛區特色科室的健康服務能力,正悄然改變居民擇醫的價值取向,成為構建社區醫院精細化運營管理體系的推動力量。
“去年我貼了三伏貼后,對止咳平喘的效果還是挺明顯的。今年我帶身邊的朋友,也來貼三伏貼。”金牛區九里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在敷貼的醫生說,結合中醫經絡理論和藥物治療原理的三伏貼,將特制的中藥貼敷在人體的特定穴位上,達到調節身體功能、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傳統的中醫中藥已成為群眾治病、治未病和強身健體的香餑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作坊式的中醫診室,到處處彌漫中國古典中醫文化氛圍的中醫兒科、中醫內科、中醫服務長廊的診療場景;從街頭巷尾的小兒飲食,到今天登堂入室的推拿按摩、針灸熏蒸、中藥貼敷、中醫骨科等特色中醫藥適宜技術,正在惠及金牛轄區120萬市民的健康需求而廣為群眾所稱道。(劉清奎 王凱斯 王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