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費大廚辣椒炒肉一門店招聘服務員,月薪五千到六千元,要求“本科學歷以下勿擾”,引發熱議。涉事門店回應稱,該要求系上一任門店經理制定,實際招聘中不是全看學歷的,也要看社會經驗。
這場發生在深圳的招聘鬧劇,與其說是人才篩選,不如說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流量算計。涉事門店那句 “實際不全看學歷” 的辯解,像極了撒潑者打完人后的賠笑——既想賺足眼球,又想撇清責任,天下哪有這樣的便宜事??
餐飲行業的本質是煙火氣,服務員的核心素養是手腳麻利、待人熱忱,而非學歷證書上的燙金字體。一個需要端盤擦桌、迎來送往的崗位,硬要給求職者套上 “本科濾鏡”,這種明顯背離行業規律的操作,若非管理者智商堪憂,便是炒作之心昭然若揭。上一任經理制定的規則?這種把鍋甩給前任的托詞,連三歲孩童都騙不過——倘若真不看重學歷,何必當初高懸 “本科以下勿擾” 的招牌??
近年來,類似的招聘奇葩戲碼屢見不鮮:奶茶店招店長要求 “985 學歷”,火鍋店服務員需 “會雙語”,這些看似嚴苛的門檻,實則是用學歷焦慮當誘餌,釣取公眾注意力的魚鉤。商家太懂流量密碼了——用 “學歷歧視” 制造爭議,用 “反轉解釋” 延續話題,在你來我往的罵戰中,品牌名字早已深入人心。這種踩著社會痛點起舞的營銷,本質上是將年輕人的就業焦慮、教育內卷當作生意素材,既冷血又缺德。?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類操作正在污染就業生態。當本科生搶著端盤子成為熱議話題,當專科生連投簡歷的資格都被剝奪,表面看是職業門檻的虛高,實則是在強化 “學歷決定論” 的錯誤認知。那些兢兢業業在餐飲行業打拼多年的從業者,那些因家境所限未能走進大學校園的勞動者,他們的經驗與付出,難道就比不上一張本科文憑?這種價值扭曲的炒作,正在撕裂社會共識,制造群體對立。?
公眾或許該清醒了:對商家而言,與其在招聘啟事上玩文字游戲,不如在菜品口味、服務質量上下功夫。辣椒炒得香不香,才是餐廳的立身之本;服務員笑得甜不甜,遠比學歷證書厚不厚更重要。而我們每一個人,與其為這種刻意制造的爭議憤怒或焦慮,不如練就火眼金睛 —— 讓那些想靠歪門邪道博出位的商家明白:流量或許能帶來一時熱度,但口碑崩塌只在轉瞬之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