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盤錦稻盛美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廣袤稻田里,一株株水稻沐浴著陽光,正悄然積蓄著豐收的力量。工作人員細致察看著田間長勢,言語間充滿期待:“今年我們公司近5000畝水稻長勢喜人。這粒米的‘硬核’生長,根植于盤錦得天獨厚的優勢:肥沃的土地、顯著的溫差、充沛的灌溉水源,共同孕育出口感卓越的盤錦大米,市場銷路自然不愁。”這片生機勃勃的綠色,正是盤錦稻米產業堅實根基與蓬勃活力的縮影。
機械化設備進行插秧作業。
我市作為國家優質水稻的重要產區,水稻種植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得天獨厚。166萬畝稻田,春播時綠意盎然,秋收時金黃一片,年均百萬噸以上的產量穩居全省前列,撐起了遼寧四分之一的水稻產量,為每一粒盤錦稻米的誕生提供了保障。
支撐這片沃土上稻米不斷進化的,是強大的科技內核。遼寧省農科院鹽堿地所等育種單位成果豐碩,培育出鹽豐、鹽粳、錦稻等系列10余個優良水稻品種,這些品種不僅在我市廣泛種植,還暢銷山東、河北、江蘇等國內重要糧食產業集群省份。其中,“紅海灘1號”更是榮獲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糧油產品及設備技術展示交易會優質產品金獎、第十六屆廣州IGO世界糧油展優質產品金獎等多項殊榮,彰顯了盤錦稻米品種的‘硬核’實力。
連片稻田綠意盎然。
從一粒種子到一碗米飯的旅程,離不開精深加工與產業鏈條的強力支撐。在我市擁有稻谷倉儲、物流、貿易、加工類企業190余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9家。其中,盤錦鼎翔米業有限公司和益海嘉里(盤錦)糧油工業有限公司榮獲 “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稱號,它們是盤錦稻米價值躍升的關鍵引擎。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益海嘉里盤錦企業群開創的“水稻循環經濟全產業鏈”模式,將一粒稻米的“硬核”價值挖掘到了極致。在傳統稻米加工企業往往廢棄稻殼和米糠時,益海嘉里通過深加工技術,將水稻產業鏈延伸至高附加值產品:米糠榨油增加了食用油供應,稻殼燃燒用于發電和供熱,還能產生稻殼碳、白炭黑等產品。其建設的世界上第一條用稻殼灰生產白炭黑的生產線,既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又保護了生態環境,堪稱“吃干榨凈”的典范。
盤錦北方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育種基地。資料片
持續的投入與創新,推動著盤錦稻米全產業鏈的“硬核”生長結出碩果。近年來,我市圍繞稻米全產業鏈持續發力,成效顯著。2024年,我市稻谷全產業鏈產值更是突破百億大關,達105億元,同時,“盤錦大米”品牌價值同年達到606.82億元,第六次蟬聯遼寧省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排名榜首。據了解,全市糧食倉容倉儲能力584.3萬噸,水稻加工處理能力550萬噸,稻谷全產業鏈被列入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建設名單,這標志著盤錦稻米產業已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
盤錦稻米的“硬核”生長,還體現在產業鏈的廣度不斷延伸。以盤錦稻米為主題的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和民宿經濟等鄉村經濟也發展得如火如荼。紅海灘濕地科學館、盤錦大米博物館等成為助力盤錦稻米全產業鏈創新發展的典型代表,通過三產融合,拓展了稻米產業鏈的側翼,豐富了稻米的價值內涵,提升了產業的綜合效益。
如今,第七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盤錦分會場暨盤錦鄉村振興產業博覽會即將拉開帷幕。這場盛會,將是盤錦稻米“硬核”生長之路的最新注腳與嶄新起點。它不僅將進一步展示盤錦稻米產業發展的輝煌成果,促進糧食行業的交流與合作,更將有力推動我市稻米產業邁向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新階段。從沃野千里的秧苗,到譽滿天下的品牌,一粒盤錦稻米的“硬核”生長故事,將繼續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譜寫更加壯麗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