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0日訊 盛夏時節,濟南市萊蕪區的蟬鳴聲被賦予全新價值。當地蓬勃發展的金蟬養殖產業正突破單一生產模式,融合特色農業與文化旅游,讓昔日山野蟲鳴變身帶動增收的“生態金曲”。晚上八點鐘,金蟬養殖基地里,不少游客手持手電筒,拎著小桶,帶著滿臉的興奮和歡笑,在此可沉浸式體驗“蟬趣”之旅。
濟南市民王雪表示:“特意帶著孩子來體驗一把我童年的樂趣,感覺孩子可以和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而不是天天在家看手機。對于我而言,很好地釋放了壓力,給足了自己情緒價值。”
在林間抓金蟬的小朋友耿魯豫告訴記者:“我喜歡這種感覺,我還看到了金蟬變成知了的故事,感覺大自然真的很神奇。”
據了解,牛泉鎮位于濟南市萊蕪區西南部,南依蓮花山,北臨汶河水,森林覆蓋率超65%,憑借豐茂林木與適宜氣候,天然契合金蟬生長需求。曾經,這里的大量 林下空間閑置,于是,當地養殖戶在林間地下埋設的蟬蟻孵化管與地面防護網構成“立體農場”,盤活林下閑置資源,打造起標準化金蟬生態養殖基地。
李樂是濟南鳴達金蟬養殖基地負責人,已經有6年的養殖經驗,這兩年,他將規模再次擴大,“一晚上一畝地最多能出一萬六千多只金蟬,現在市場價是1.2元,金蟬出土時間基本從六月中旬到七月下旬,一個夏天算下來,收入還是很豐厚的。”
“村民把地包給養殖戶,一年收益500元,還可以來這里打工賺錢,金蟬真成了‘金疙瘩’。”濟南市萊蕪區南徐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克鈞說道。
記者了解到,除了將林下空間轉化為金蟬養殖“黃金地”,當地還通過“金蟬+旅游+文化”的立體融合模式,傳統的金蟬養殖基地變身成為集生態養殖、科普研學、休閑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地。蟬鳴與歡笑聲在林間交響,一條從林間到餐桌、從生產到體驗的綠色產業鏈條正“破土而出”。目前該模式已帶動萊蕪、新泰等周邊13個村二十余戶農戶參與,戶均年增收五萬元。
閃電新聞記者 耿欣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