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要整理今年下半年西安待入市的純新盤信息的,結果發(fā)現(xiàn)很多地塊已經摘地多年但項目尚未入市銷售。
由此就有了這份西安存量住宅地塊信息。
這些已經成交、項目尚未入市的住宅地塊,總建面超過了1000萬平方米!再加上已經入市的項目,尚未推售的房源量,西安商品住宅待售面積會更多。
這些地塊,不同的項目可能接下來命運不同。有的很快會入市銷售,有的則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依然處于存量住宅地塊中……
01
已成交未入市項目總建面超1000萬㎡
地產房劍這一次所統(tǒng)計的地塊,指的是2025年7月8日之前已經成交但項目尚未入市銷售的住宅地塊。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有85宗地已成交但項目尚未入市銷售。這85宗地總面積6297畝,總建面超過1000萬平方米!
實際上,這只是一份不完全統(tǒng)計,因為還有一些平臺公司摘得地塊我們沒有統(tǒng)計,例如涇河地產、秦漢地產摘得的部分地塊。將這些地塊統(tǒng)計在內的話,數(shù)據會更大。
這些已摘地未入市的項目,都是接下來西安商品住宅市場的潛在供應量。
西安這幾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23年、2024年西安的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分別為1173.74萬平方米、1131.02萬平方米。
這意味著,僅這些已成交未入市銷售的項目,已經足夠西安全市賣一整年。
除了這些地塊之外,目前市場上在售的項目還有大量的房源沒有供應,這些加在一起的話數(shù)據會更大。
從這些存量住宅地塊的分布來看,西咸新區(qū)、浐灞國際港待入市的商品住宅建面均超過了100萬平方米,西咸新區(qū)接近400萬平方米、浐灞國際港接近200萬平方米。
西咸新區(qū)的存量住宅比較高,是因為其本身區(qū)域面積比較大,再加上前兩年平臺公司摘得的地塊遲遲未開發(fā),以及一些高價地項目沒有入市,因此存量比較大。
浐灞國際港主要是因為浐灞、港務合并之后區(qū)域面積加大,再加上前兩年供應的一些高價地項目未入市,以及這兩年供地量比較大,因此其存量也比較高。
另外,高新區(qū)的存量也在接近100萬平方米,達到了87.58萬平方米。
從這85宗地的成交時間來看,有26宗地是2023年之前成交的,但截止目前項目尚未入市銷售。2021年、2022年西安的土地市場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高價地頻出,一個是平臺公司大量拿地,這兩者的疊加使得很多項目一直沒有開發(fā)。
2024年、2025年(截止7月8日),分別有22宗、29宗的地塊項目尚未入市銷售。這些地塊很多都是去年年底到今年成交的,接下來有的會陸續(xù)入市銷售。
在地產房劍所統(tǒng)計的85宗地塊中,有3宗地是2020年成交的,但截止目前項目尚未入市銷售。分別為:曲江新區(qū)的曲江啟夏里,秦漢新城的南飛鴻云境源起,航天基地的藍光恒志芙蓉觀辰。
高新的“地王”項目紫薇時光云邸拿地3年尚未入市銷售、涇河的“地王”項目隆基泰和瀾庭溪谷拿地4年多目前擱置中,曲江的“地王”也是西安的“地王”雁翔路116畝地塊摘地已經4年半也未開發(fā)……
02
不同的地塊命運不同
這些已摘地但尚未入市的項目,不同的地塊可能接下來面臨的命運不同。結合各地塊的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項目很快就會入市的。
一些大牌房企、實力房企今年上半年已經摘的地塊,按照開發(fā)節(jié)奏,項目今年下半年就會入市銷售,這些基本不用擔心。
其中,綠城目前手握4個待入市的新項目、金茂手握2個、華潤手握2個、邦泰手握3個、中鐵置業(yè)1個、地建嘉信1個、龍翔1個、文昌1個……85個地塊中預計有20個左右的項目今年下半年會入市銷售。
第二類,平臺公司儲備的地塊。
平臺公司托底儲備的大量地塊普遍拿地時間已經比較長,大部分是2021年、2022年成交的,并且地價不低,經開區(qū)有多個地塊是2024年成交的。
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再加上平臺公司本身的特點,項目短期內進行開發(fā)的可能性不大,后續(xù)要么找代建,要么轉手,但高價地轉手則需要市場的整體回暖。
第三類,高價地項目。
這些高價地項目基本都是2023年之前成交的,特別是2021年的時候,高價拿地之后遇到的是市場下行,有的地塊當時拿地的樓面地價甚至要高于目前周邊的房價,這些地塊開發(fā)商要么虧損開發(fā),要么就熬著等待西安房價繼續(xù)上漲后再開發(fā)。
第三類,開發(fā)商遇困。
涇河新城的隆基泰和瀾庭溪谷、航天基地的藍光恒志芙蓉觀辰……這些項目是典型的開發(fā)商自身暴雷后項目擱置,地塊或者公司股權已經被擺上了法拍平臺。
這類項目的命運,只能是等待新的投資人接手,然后項目進行開發(fā)。
還是那句話:拿地只是一個開始,拿地之后才是真正的考驗。
這種考驗需要面對的是市場的波動,需要面對的是企業(yè)經營的波動,還需要面對的是行業(yè)產品內卷的考驗。
這幾年在西安,品牌房企高價拿地之后遇到市場下行,從而導致項目虧損銷售、或者開發(fā)了一小部分后擱置暫停開發(fā)的案例不在少數(shù)。
對于各區(qū)域來講,在土地供應這件事情上要把我好節(jié)奏,避免短期內供應量過大而帶來新房市場激烈競爭踩踏行情。
很多時候,不能只盯著新供應的地塊,這些存量地塊的盤活與去化,也是重點和關鍵。盤活這些存量地塊,開發(fā)商才能有資金回籠,才能繼續(xù)投資開發(fā),從而進一步帶動投資。
由于不同的存量地塊情況不同,因此也需要探索多種模式,包括土地置換、專項債收儲、收儲房源作為安置房/人才房等等,一些措施在西咸新區(qū)已經開始實踐落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