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科學規劃建設的通知》。《通知》明確,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做好大功率充電設施發展布局。打造"即充即走"的充電場景。
從《通知》的內容來看,各地明確高速公路服務區場景下,對重大節假日期間利用率超過40%的充電設施實施大功率改造。到2027年底,力爭全國范圍內大功率充電設施超過10萬臺。
目前,節假日期間高速公路充電難問題已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中的突出矛盾,其成因復雜且涉及供需失衡、設施布局、技術限制等多方面因素。
此次《通知》的下發,說明相關部委已經關注到這個問題,未來新能源車主的出行將會更加便捷。
高速公路充電樁完成大功率改造
仔細看《通知》,我們能夠發現有兩個點,一個是高速公路,一個是改造充電設施。大背景是,充電設施和新能源車型快速增長之間的矛盾。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充電設施總數達到1281.8萬臺,同比增長49%。2024年全年我國充電設施充電量突破1100億千瓦時,同比增速達38%。即便是這樣,在面對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快速增?,充電設施建設仍需加速。特別是節假日出行高峰帶來的充電“潮汐”現象頻發。
公安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8.90%。在高速公路場景下,單個充電樁對應近200輛新能源汽車。
數據顯示,2024年國慶假期間,全國高速公路電動汽車充電量達7215.27萬千瓦時,日均充電量1030.75萬千瓦時,比2024年“五一”日均增?34%,?2023年國慶假期日均增?80%。
一到五一、十一這樣的重大節假日,高速路上堵車以及排隊充電案例比比皆是,甚至還出現排隊超2小時,有車主自帶柴油發電機應急充電的極端情況。
而《通知》中提到的即充即走的場景,就是針對排隊問題提出的。
出于這樣的情況,對充電設施實施大功率改造則變得勢在必行。所謂大功率,指的是單槍充電功率達到250kW以上,這將有效提高充電效率,極大緩解車主的充電焦慮。目前,高速公路服務區主流直流快充樁功率集中在60kW-120kW,60kW樁可為電動車(電池50-80kWh)在30-40分鐘內充至80%電量,120kW樁可進一步縮短至20-30分鐘。這樣的充電效率顯然難以應對節假日高峰充電需求。
充電效率提升至250kW,充電效率將提升2~3倍。據了解,京港澳高速部分服務區通過智能調度系統,結合250kW超充樁,車主平均等待時間從2小時降至20分鐘。
現在不只是高速公路場景,多地區也在推動大功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北京提出到2025年底將建成超級充電站1000座以上(超充樁2000個以上),到2035年,高質量超充站的超充樁平均一次充電時間可降至8分鐘以內,實現充電像加油一樣便捷;重慶提出,2025年將加速布局超充重卡補能網絡,將以重慶為樞紐,建成首批10座兆瓦級重卡超充示范站。
多家車企正在普及兆瓦閃充技術
除了《通知》中提到的改造大功率充電設施外,目前已經有國內多家車企已經自建了大功率充電設施。包括廣汽埃安、極氪、特斯拉、小鵬、理想等車企。而且,這些車企已逐步開放充電網絡,推動跨品牌充電互聯互通。例如,特斯拉已于2023年4月在中國試點開放了10座超級充電站和120座目的地充電站,覆蓋37款非特斯拉車型;理想的5C超充站和城市超充站均開放給所有新能源汽車用戶使用;小米汽車宣布,與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啟動充電補能網絡合作;2024年以來,長安、吉利、上汽通用、小鵬、智己等多家車企接入蔚來充電網絡,截至今年1月3日,蔚來已接入第三方充電樁超117萬個。
從充電功率來看,各家車企的數據更加突出。2025年,比亞迪、華為、極氪和寧德時代已經把充電功率帶到了兆瓦級別。簡單解釋什么是“兆充”,即在超高電壓(1000V)和超大電流(1000A)的加持下,最大充電功率可以達到1兆瓦及以上,充電速度能夠和加油速度相當。
具體來看,比亞迪兆瓦閃充技術峰值功率為1000kW(1兆瓦),支持1000V高壓平臺和1000A電流輸入,實測5分鐘補能400公里,峰值充電速度“1秒2公里”。搭載車輛可全面兼容現有公共快充樁,讓用戶充電不挑樁、樁樁都能充。獨創“雙槍充電”技術,實現充電功率接近翻倍,讓公共樁秒變超充樁,充電時間較行業水平快70%。
華為全液冷兆瓦級超充技術峰值功率達到1.5兆瓦,每分鐘可補能20度,針對300度電池容量的重卡,僅15分鐘就可以充到90%;極氪宣布其V4極充兆瓦樁單槍峰值功率能夠1.3兆瓦,單槍峰值電流1300A,雙槍模式下總功率可達1440kW;寧德時代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支持12C峰值充電倍率,對應功率達1300kW。該電池30秒可以補能75公里的續航,折算下來,1秒就能補能2.5公里。
隨著未來電網適配、成本分攤和車型兼容性等諸多問題的解決,這些兆瓦級別的充電網絡也將會通過合作實現互聯互通。
百姓評車
此次《通知》的出臺,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能體系正式進入“大功率超充”的協同發展階段,未來還將實現跨品牌互聯。這需要從政策引導到車企實踐,多方合力共同協作才能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