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合影
7月7日,“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專家組赴江蘇省南京開展調研指導工作,此為第三組專家調研團隊的第三站。
此次調研工作專家組由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曾來德領隊,中國國家畫院交流合作部副主任陶宏為副領隊;特邀中國畫學會創會副會長、原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巡視員高云,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原館長何加林,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江宏偉,中國國家畫院創研規劃處處長袁學軍,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原館長陳風新,中國國家畫院版畫所原所長楊越,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原院長俞曉夫等為專家組成員。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江蘇省國畫院黨總支書記孫士澤,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方向軍,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劉毅,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徐鋼,江蘇省書畫院院長徐燕,江蘇省美術館副館長欒劍,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宇文家林,南京書畫院副院長、金陵美術館副館長韓非,蘇州國畫院院長孫寬,揚州市美術館(揚州市國畫院)館長徐震,無錫美術館(無錫市書畫院 書畫藝術雜志社)館長顧真真,淮安市美術館(書畫院)館長干露,江蘇省書畫院院長徐燕,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唐朝軼,中國國家畫院交流合作部干部張弦弛等嘉賓及江蘇省國畫院、江蘇省美術館及各地市書畫院部分在職專業創作人員出席了調研活動。
會議現場
調研會議之初,徐鋼介紹出席嘉賓,孫士澤致歡迎詞,高云、曾來德先后致辭,陶宏介紹“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籌備情況。調研會議由陶宏、徐鋼共同主持。
孫士澤發言
孫士澤表示,“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是展示創作成果、繁榮美術事業、培養人才的重要平臺。隨后他介紹了江蘇籌備情況:一是及時部署、廣泛動員;二是組織藝術家深入一線采風寫生拓展思路;三是全面統籌指導。目前江蘇省19家畫院及美術館申報作品250余件,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篆刻等。他回顧了作為“新金陵畫派”發源地的江蘇省國畫院近70年的輝煌歷程及“其命惟新”的學術宗旨,指出近年來畫院聚焦精品創作,完成了《大運河史詩圖卷》《長江春色圖》《水韻江蘇》等重大主題創作,在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取得優異成績(中國畫入選50件、進京8件),并策劃了典藏精品特展等活動。最后,他表示,江蘇美術創作仍有提升空間,懇請專家提出寶貴意見,要求全省畫院系統以此次調研為契機精心組織好后續創作、遴選和把關工作,并再次懇請專家組傾力指導,共同推動江蘇美術創作高質量發展。
高云發言
高云在致辭中首先感謝了文化和旅游部、中國國家畫院對江蘇美術事業的關心與支持,并對專家組開展調研表示敬意。作為參與過第三屆至第八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的評委,他指出,該展覽是職業畫家高水準的展示平臺,其作品應該具備三大核心特質:一是標桿性,要成為衡量藝術質量的標尺;二是引領性,要發揮學術引領的作用;三是代表性,要成為當代藝術發展最高水平的代表。最后,他呼吁江蘇省美術工作者認真汲取專家建議,以“畫好才是硬道理”為宗旨,潛心創作出“既能讓專家叫好,又能讓大眾叫好,還能讓后人叫好”的優秀作品,為自己立身,為江蘇爭光,更為新時代文藝事業立傳鑄魂,以實際行動推動中國美術事業繁榮發展。
曾來德發言
受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萬鳴委托,曾來德率專家組赴江蘇開展“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創作調研。曾來德在致辭中表示,江蘇作為文化藝術大省和中國畫創作重鎮,其雄厚的美術創作實力令人震撼。本次調研旨在傳達文化和旅游部辦展精神,深入了解地方創作動態,推動展覽高質量籌備。他指出,該展覽是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國家級重要平臺,具有三大獨特價值:一是權威性,作為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代表中國美術創作高水平的全國性專業展覽;二是專業性,評審結果納入職稱評定體系;三是引領性,承載著發現人才、塑造時代藝術標桿的使命。他回顧全國畫院系統在文化體制改革中保持繁榮發展的歷程,指出當前畫院人才輩出的盛況印證了國家文化戰略的前瞻性。調研組將通過座談交流、創作觀摩等形式,全面學習江蘇經驗,期待江蘇美術界以此次展覽為契機,繼續發揮示范作用,共同譜寫中國美術事業新篇章。
陶宏發言
陶宏介紹了“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的籌備情況:一、展覽規格實現歷史性突破,本屆展覽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中國國家畫院及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承辦,廣東畫院、廣州藝術博物院協辦,其已升格為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級常設展覽平臺,與“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共同構成中國美術雙峰格局。二、作品征集與評審機制全面優化,在涵蓋中國畫等七大類并新增綜合材料畫種基礎上,嚴格保持750件總規模(其中550件入選作品、200件特邀作品),大幅提升學術標準,嚴控同質化;評審將于2025年9月在中國國家畫院初評,10月份寄原作在廣州終評;入選作品將由文化和旅游部發放參展證書,還將作為職稱評審和單位評優的重要依據;后續將評選選出約200件優秀作品在全國十大城市及國際巡展。三、創作導向與時代使命明確,要求藝術家立足自身風格創新,強化學術性、標桿性、引領性,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為準則打造優秀作品。期待通過此國家級平臺,匯聚當代中國美術的探索精神與創造活力,以深植傳統、觀照時代的藝術語言,構建具有中國氣派、時代氣象的美術新高峰,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鮮活的美學注腳與精神滋養。
調研看稿現場
在持續三個多小時的調研工作中,專家組成員通過“數字展示+原作觀摩”的方式逐一觀摩了250余件預送審作品草圖,并對其進行點評,分別從主題、形式、技法、觀念等各方面為預備參評作品提出建議和意見。會議最后,專家組成員分享了觀摩感受,并對江蘇畫院系統的畫家提出了殷切寄語和期望。
高云在總結講話中衷心感謝專家組對江蘇作品的肯定及提出的建設性意見,他認為這些指導為江蘇美術工作者的創作提升指明了方向。他提出三點期望:一是突出“新意”,要求作品突破固有模式,展現職業畫家的學術探索與創新特質,避免同質化創作;二是追求“美而精”,在藝術表現上既要注重美感,滿足社會的審美需要,更要注重藝術規律,以工匠精神講求筆墨精妙,制作精良;三是立足“精深”,追求內涵深度,實現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同時以高格調、高品位的創作標準,創作出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優秀作品。高云特別指出,江蘇畫家應珍惜此次專家指導機會,認真消化建議,在學術創新上勇于突破。最后他感謝江蘇省國畫院的高效組織,勉勵全省美術工作者以此次調研為契機,強化藝術擔當,用具有標桿性、引領性和代表性的創作成果,為美術事業譜寫新篇章。
何加林發言
何加林表示,江蘇省國畫院組織工作系統高效,地市縣畫院積極響應,有效提升了職業畫家對展覽的重視。作品整體呈現精品突出、中游作品居多的特點。他指出,需規避“國展體”套路,如刻意切割畫面、平涂色塊、概念化造型及拼湊元素等問題,部分地方作者基礎筆墨能力有待加強。他肯定了江蘇美術實力扎實,部分作品展現了個人語言與深刻寓意,但目標不應僅滿足于入選數量,更應沖擊獎項,體現江蘇作為美術強省的引領作用。對比上海、山東等省(市),江蘇在人物畫等領域仍有提升空間,建議深挖潛力,強化時代主題與生活體驗,以優秀作品彰顯文化力量。
江宏偉發言
江宏偉表示,當前展覽因征稿規定,創作者常為追求墻面沖擊力而勉強創作不適宜的大幅作品,導致內容重復、觀感疲勞。他呼吁專業機構應發揮所長,投入聚焦繪畫語言研究,品質至關重要。建議展覽可結合中小尺幅作品,根據創作者特點規定畫幅,并在專屬空間展示其對繪畫語言與表達方式的研究成果,避免統一規定限制潛力,更好地呈現繪畫品質與特色。
袁學軍發言
袁學軍表示,“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調研團在江蘇活動中,充分感受到江蘇作品在傳統繼承與創新發展上的扎實根基,江蘇作品涵蓋工筆、寫意等門類,彰顯了文化大省與藝術強省的特質。他針對展覽提出三點建議:一要選題緊扣時代主題,如圍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鄉村振興”“科技強國”等題材創作,體現藝術為國為民的擔當;二要在選題確定后,著力強化構圖、造型、筆墨、色彩等技法的精研細磨;三要提升作品思想高度與深度,善于通過小場景折射大時代,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使作品飽含深情與心力。他期待江蘇以此充分展現文化力量,為全國畫院展呈現更具高度的創作成果。
陳風新發言
陳風新表示,江蘇省國畫院在短時間內組織全省畫院系統申報250余幅作品,涵蓋各畫種且亮點紛呈,其高效籌備令人贊嘆。他特別指出,一幅以“白菜”為題材的作品視覺表現力突出,若能在水墨處理上增加潑墨破形手法,將更顯意蘊醇厚。
楊越發言
楊越表示,江蘇作為藝術重鎮,其版畫尤其是水印木刻版畫在全國占據重要地位,始終引領發展前沿。他觀察到當前畫院系統版畫創作呈現新態勢:部分此前版畫力量薄弱的地市,近年來通過引進年輕版畫家,創作水平顯著提升,在近幾屆展覽中質量穩步提高,這與各地重視人才發掘密切相關。他認為相較全國性展覽,此次展覽內容更為豐富多元。江蘇作為版畫大省,需在延續傳統優勢的同時,著力解決部分畫院版畫力量不足的問題,可通過外引人才、加強展覽交流等方式提升水平。他期待江蘇版畫在“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中展現更優成果,為新一代版畫家提供成長平臺。
俞曉夫發言
俞曉夫肯定了江蘇的年輕畫家具備創作有正能量且非概念化題材的潛力,但亟須切實扶持與提高,尤其缺乏深入分析、把握畫面細節(非照片式精細)的能力。他認為,提交的中國畫作品中山水、人物題材基礎尚可,但挖掘深度不足導致藝術表達形式吸引力欠佳,同質化現象嚴重,以及對某些創新形式移植不當。他認為,解決畫面具體問題需在畫院學術體系加倍努力。他特別提出,應鼓勵探索人工智能題材,主張突破傳統形式束縛,探索智能化藝術表達。
徐鋼表示,江蘇省將有序推進工作:首先精心組織籌備,繼而落實推進,最后依據專家組意見調整完善,確保最終呈現精美作品。他特別感謝各位專家及江蘇省13個地市畫院骨干創作人員,并感謝各方協助解決大型作品運輸難題。他指出,據各畫院反饋,目前全省畫家正全力投入創作,他對最終呈現精彩作品充滿信心。
欒劍發言
欒劍表示,將以本次展覽為契機,打破單一畫種界限,堅持江蘇省美術館藝術創作“一前二全三重點,時事共進抓落實”的多門類協同創研機制,組織“兩院一室”藝術家深度參與。館方將重點提升創作質量,依托專家指導優化作品表現力。后續將召開專題創作會系統落實調研精神,全面梳理專家建議并制定提升方案,組織全體精銳力量沖刺“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確保以最高專業水準展現美術館藝術創作的新成果。
宇文家林發言
宇文家林表示,他高度重視本屆展覽籌備工作,正在積極推進書法作品創作。針對書法門類中大小字作品(如小行書與大字)的比例協調問題,他認為,當前展覽中書法比重雖相對有限,但關鍵在于把握風格取向與多樣性呈現,這將是未來階段需重點突破的方向。
韓非發言
韓非認為,“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的學術標桿意義與行業競爭強度均實現了質的突破——它不僅是畫院體系專業隊伍藝術創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在高規格專業平臺上的大比拼。對參展機構的專業積淀與創新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驗。他說道:“南京書畫院已明確將其列為全院重點工作,調研會結束后我將第一時間向劉春杰院長專題匯報本次專家組調研的建議與意見,結合書畫院實際制定詳盡的備戰方案,確保創作動員工作層層落實、精準到位。通過專項創作動員解讀本次展覽的學術導向,深度踐行‘新、美、精、深、高’的創作理念。力求讓每一件作品都兼具學術高度與時代溫度,最終在未來的展覽中全面展現南京書畫院作為專業藝術機構的底蘊與活力。”
孫寬發言
孫寬針對“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他建議優化作品報送機制,指出僅憑電子圖片難以全面評估創作水準,后續將推動院內完善實物觀摩環節以激發創作潛能。他認為,專業畫家應當以此次國家級展覽為契機,對標更高藝術標準,在創作中深化學術探索與社會價值表達,通過優秀作品鍛造拔尖人才,彰顯畫院系統的專業擔當與時代使命。
徐震發言
徐震表示,“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作為專業畫家的重要展示平臺,其創作自由度與藝術探索性獨具特色,堪稱“專業標桿性展覽”。他認為中國國家畫院通過此次調研為基層畫家特別是青年創作者搭建了成長通道,本屆展覽對推動專業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揚州市國畫院的美術工作者將會精心備戰,在創作中突出亮點、彰顯特色,展現職業畫家的專業水準與藝術追求。此次調研為基層畫院提供了寶貴的學習契機,揚州市國畫院將認真吸納專家建議,全力提升創作質量,為展覽貢獻具有江蘇特色的優秀作品。
顧真真發言
顧真真表示,作為1979年成立的專業機構,無錫市書畫院始終注重學術傳承與專業建設。她指出,“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是激發創作活力的重要契機,有效促進江蘇省內畫院之間的交流互鑒。她高度認同專家組強調的學術專業性,表示將把此次調研精神傳達給全院畫家,強化專業畫家的責任意識。她期待未來能常態化開展專家指導活動,通過展示創作手稿、交流創作理念等方式,持續提升畫院創作水準,為全國畫院系統貢獻更多具有學術深度和時代特色的優秀作品。
干露發言
干露表示,此次調研會解決了長期困擾的創作方向問題。她指出,專家現場點評使創作團隊清晰認識到提升空間,她將系統整理建議并精準傳達。目前淮安書畫院已儲備多件待完善作品,后續將聚焦學術性深化調整,組織藝術家精心打磨。她指出,此次觀摩學習為地市級畫院提供了交流、指導,淮安美術團隊將以高標準推進創作,力爭在“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中展現專業水準與地域特色。
徐燕發言
徐燕表示,此次調研會為專業創作提供了寶貴的學習平臺。江蘇省書畫院雖建院僅十年,但已錘煉出全面發展且實力較強的專業團隊。她指出,此次專家的現場點評激勵了青年藝術家,后續將組織專題傳達會深化學習成果,并邀請相關專家赴院進一步指導創作。江蘇省書畫院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對標“新、美、精、深”的專業標準,精心打磨兼具學術高度與時代特質的優秀作品,力爭在展覽中展現江蘇書畫院的專業實力與創新活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曾來德作總結發言。他高度評價江蘇作為文化藝術強省的深厚底蘊,指出本次觀摩的創作稿已初顯江蘇美術創作的蓬勃活力與深厚積淀。他指出,“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是文化和旅游部打造的權威平臺,其參展成果將作為專業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對畫院系統具有標志性意義。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聚焦“新作力作”,以原創性彰顯畫院特色;二是堅守文化傳承,鼓勵江蘇發揮文脈優勢,在傳統筆墨中彰顯時代個性;三是強化專業自信,通過展覽確立學術標桿。針對書法門類,他表示將持續推動專業書畫院體系建設,同時勉勵江蘇畫家把握機遇,以“傳承中創新”的創作理念打造精品,在展覽中展現文化大省的典范引領作用。
江蘇調研結束后,“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專家組將赴其他省份開展調研指導工作。
來源:中國美術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