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迪拜7月9日電 (記者管克江)奇什拉是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一座軍事要塞遺址。近年來,這里已經變成了一個文化區,聚集了眾多音樂家、畫家和詩人,以及前來“打卡”的本地民眾和外地游客。
奇什拉始建于1861年,當時伊拉克還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之下。23米高的鐘樓當時是巴格達最高建筑之一。伊拉克歷史學家穆罕默德·哈希姆說,奇什拉鐘樓的鐘,不僅在準點報時,也是伊拉克歷史的講述者。據考證,古巴比倫人發明了六十進制,將一天分為12個“雙小時”,每個“雙小時”又被細分為60個“份”,每個“份”再細分為60個“小份”。這種六十進制的計時系統,最終演變成了我們今天使用的小時、分鐘和秒的計時方式。
奇什拉緊鄰底格里斯河,旁邊就是巴格達最古老的街區之一穆塔納比大街。這條大街得名于阿巴斯王朝哈里發的弟弟穆瓦法克。
由于奇什拉地區的歷史傳統和獨特地理位置,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一個文化聚集區。文物愛好者穆罕默德·阿爾萬熱愛伊拉克文化,為此在奇什拉鐘樓旁建了一個“和平之家”博物館,展示自己收藏的老古董、舊物件。畫家艾哈邁德則表示,他每周末都到這里來“練攤”,展銷自己的繪畫作品。
底格里斯河畔的奇什拉區。人民網 伊納斯·易卜拉欣攝
一名街頭藝術家在給一名小女孩畫像。人民網 伊納斯·易卜拉欣攝
穆罕默德·阿爾萬展示自己收藏的老物件。人民網 伊納斯·易卜拉欣攝
一名參觀者在欣賞一個舊銅壺。人民網 伊納斯·易卜拉欣攝
一名小商販。人民網 伊納斯·易卜拉欣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