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 (白寒冰 陳夢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占地1600余畝的陜西省禮泉縣煙霞鎮欣農興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品牌化、體驗化與科技化賦能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2010年,果業發展面臨挑戰,禮泉縣聯合周邊農戶共同成立了碧護美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欣農興現代農業產業園董事長高增剛介紹說,隨后幾年,合作社逐漸向好發展。之后,借國家級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項目的東風,產業園完成了從“政策輸血”到“產業造血”的關鍵一躍。
產業園游客服務中心。陳夢嬌/攝影
鄉村產業發展不能一味單純依靠資金輸入,更需要借助啟動資金盤活鄉村“沉睡”資產,秉持這一理念,產業園成為煙霞鎮西屯村的龍頭產業。
通過促使鄉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發展方式,產業園實現了為產業增效、為農民增收的雙重目標。僅是土地租賃一項,每年便可為群眾增收225萬元。同時,每年發放的用工報酬達1200萬元。
產業園巧妙利用農產品種植周期差,通過錯峰種植與采摘,有效延長農民務工時間,提升農民就業穩定性,構建起春賞花、夏摘果、秋研學、冬農展的全季產業鏈。
產業園務工村民結束勞作返家。陳夢嬌/攝影
“要讓一畝地起到三畝地的效益”是高增剛的經營哲學,這樣的理念在“一園多用,一地多用,一路多用”的實踐中具象化。“一園多用”,將傳統的農業種植園升級為現代化景觀式公園;“一地多用”,在耕作培育優質農作物的同時,利用場地承接文化、旅游活動;“一路多用”,將道路作為交通通道的同時,挖掘其土地價值與空間價值。比如,在田間道路上搭建葡萄藤架,形成生態廊道與文化廊道,促使景觀價值、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有機結合。
產業園還打通了農產品“培育-種植-施肥-采摘-包裝-儲存-電商-物流”的全流程鏈條,研學機構、文創團隊、電商企業等多元主體皆聚合在同一共創平臺,使鄉村升級為匯聚資源的開放空間。
產業園智能噴灌設備正在灌溉農田。陳夢嬌/攝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